-
TTYH2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蛋白tweety同源物2(TTYH2)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水平、作用机制和对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65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以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下载812例健康人皮肤组织表达数据,分析TTYH2在SKCM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用于评估TTYH2表达对SKCM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分析用于筛选TTYH2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应用STRING在线平台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关键的蛋白质网络节点基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使用CIBERSORT算法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每个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卡方检验分析高、低表达组中免疫细胞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KCM患者TTYH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生存分析表明SKCM患者TTYH2高表达组具有较差的预后。TTYH2高表达是SKCM总生存率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21,95% CI 1.08~1.37, P=0.001)。KEGG结果显示TTYH2主要富集在细胞突触、离子通道、钙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等相关通路上,GO分析得出TTYH2参与的生物过程等均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TTYH2与氯化物胞内通道蛋白5、氯离子通道蛋白2、甘氨酸受体家族成员和γ-氨基丁酸受体家族成员等有相互作用,揭示了其可能在SKCM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记忆B细胞、CD4记忆T细胞和单核细胞在TTYH2低表达组中的丰度显著增加,而在TTYH2低表达组中滤泡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丰度显著降低。 结论:TTYH2的表达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SKCM细胞的发生发展,影响SKC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SKCM潜在的生物学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甘氨酰基转运RNA合酶1-分歧转录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甘氨酰基转运RNA合酶1-分歧转录本(GARS1-DT)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的乳腺癌患者血清64例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4例,进行外泌体提纯分离及鉴定。对4例乳腺癌外泌体和4例乳腺良性肿瘤外泌体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对差异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富集分析,确定与氧化应激相关的lncRNA GARS1-DT。采用RT-qPCR验证60例乳腺癌外泌体中GARS1-DT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χ2检验分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乳腺癌血清外泌体中GARS1-DT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血清外泌体GARS1-DT(0.114±0.026比1.015±0.330, t=5.430, 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该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641±0.491比1.066±0.590, t=3.021, P<0.01),Luminal B型乳腺癌组显著低于三阴型乳腺癌组(0.502±0.362比1.114±0.517, F=3.391,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RS1-DT的差异表达与患者年龄、孕激素受体(PR)表达、淋巴结转移和月经状况、分子分型等明显相关( χ2=5.644、5.658、9.094、5.220、7.933, P<0.05)。 结论:GARS1-DT在乳腺癌中显著表达下调,通过顺式调控靶基因GARS1,影响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CD11b受体 68Ga生物正交点击化学预定位分子探针的制备及结肠癌模型鼠显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针对整合素αM(CD11b)受体的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十一聚乙二醇-1,2,4,5-四嗪/CD11b抗体片段-反式-环辛烯[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并通过microPET显像探讨其作为CD11b受体靶向分子探针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膜表面CD11b受体的表达情况。将CD11b抗体与TCO连接,并通过酶切法得到anti-CD11b-F(ab′) 2-TCO。对配体NOTA-Polypeptide-PEG 11-Tz进行 68Ga标记,检测标记率以及放化纯。进行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建立CT26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进行预定位生物分布以及microPET显像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验证肿瘤微环境中CD11b +细胞的浸润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CD11b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成功合成anti-CD11b-F(ab′) 2-TCO。放射性配体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标记率约为94.6%,比活度为7.0~7.4 MBq/μg,放化纯大于95%。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证实该分子探针与CD11b受体有较好的靶向性。生物分布及显像结果示,在预定位4、12以及24 h时间间隔下,模型鼠肾放射性摄取较高,表明分子探针通过肾代谢;肿瘤/肌肉比值为9.23±1.45、12.53±1.36和10.74±1.11( F=848.8, P<0.05);在预定位12 h注射放射性配体后1 h显像,肿瘤与非靶器官对比度最佳:肿瘤标准摄取值(SUV)为0.67±0.12,肌肉SUV为0.09±0.0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T26结肠癌微环境中浸润了大量CD11b +细胞。 结论:成功合成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该标记物对CD11b阳性结肠癌具有较强的靶向能力,有望用于靶向CD11b受体的体内示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FGFR2基因突变致Pfeiff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岁5个月男性患儿出生时在外院发现FGFR2杂合错义突变,诊断为Pfeiffer综合征。现因双眼眼球突出、暴露性角膜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患儿表现为颅骨融合(三叶草样头颅),眼球突出明显,手指及脚趾畸形,肘关节强直或骨性融合,并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发育迟缓;患儿FGFR2(NM_001144916)基因c.679T>G(胸腺嘧啶>鸟嘌呤)、p.C227G(半胱氨酸>甘氨酸)杂合错义突变,其父母均未携带相同突变。综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诊断为Pfeiffer综合征Ⅱ型。于全身麻醉下行双眼睑缘永久粘连术,术后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及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谱,构建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揭示PE发病的相关通路及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42例PE孕妇(PE组)和3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胎盘组织。(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其中5对PE组和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circRNA谱。(2)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其中6个差异表达circRNA在PE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miRNA和分析共表达mRNA,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Kendall tau-b相关分析检验3个差异表达circRNA与PE发生风险、临床特征的相关性。(5)选择circRNA_05393进行后续功能研究,使用小分子干扰RNA、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或提高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中circRNA_05393的表达水平,采用穿膜小室(transwell小室)体外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成管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1)高通量测序发现了72个差异表达circRNA,其中35个上调,37个下调。(2)qRT-PCR技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E组孕妇胎盘组织中circRNA_00673(分别为1.306±0.168、2.059±0.242; t=2.356, P=0.021)和circRNA_07796(分别为1.275±0.232、1.954±0.230; t=2.018, P=0.04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circRNA_05393(分别为1.846±0.377、0.790±0.094; t=3.138, P=0.00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中包含3个circRNA、8个miRNA和53个mRNA。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铁离子稳态、动作电位膜去极化和神经元动作电位等通路,细胞组分方面主要富集于皮质细胞骨架,质膜成分等,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电压门控钠通道活性、碱性氨基酸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相互作用网络中的mRNA主要富集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p53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5393表达下调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 OR=0.044,95% CI为0.003~0.596; P=0.01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5393与PE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相关( P均<0.05)。(5)敲低或过表达circRNA_05393显著降低或增加HTR-8/SVneo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P均<0.05),但对细胞成管能力、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 P均>0.05)。 结论:胎盘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的构建、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的探索为揭示特定circRNA在PE发生中参与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可能。抑制circRNA_05393可能通过减少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来参与PE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整合素α vβ 3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联合PD-L1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TRT)联合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制备可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分子探针 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并测定其放射性比活度与放化纯。建立结肠癌MC38荷瘤鼠模型,进行生物分布及microSPECT显像研究。通过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变化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各组 n=9);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B组( 177Lu-EB-RGD单药治疗,18.5 MBq)、C组(PD-L1抗体单药治疗,10 mg/kg)和D组(联合治疗,18.5 MBq 177Lu-EB-RGD与10 mg/kg PD-L1)荷瘤鼠经治疗后肿瘤微环境(PD-L1 +免疫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改变(各组 n=3)。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177Lu-EB-RGD放射性比活度为(55.85±14.00) GBq/μmol,放化纯大于95%。MicroSPECT显像中, 177Lu-EB-RGD在荷瘤鼠肿瘤中清晰可见,且摄取率高、滞留时间长,注射后24 h肿瘤/肌肉比值达14.87±0.88,而在正常组织摄取及滞留较少;生物分布结果显示,注射后4 h 177Lu-EB-RGD较 177Lu-RGD表现出明显增高的肿瘤摄取[(12.00±1.60)和(3.69±0.37)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 t=8.63, P<0.01]。在治疗开始后第6天,A~D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32, P=0.03),在监测时间内,D组平均肿瘤体积最小,治疗效果最好,7/9的荷瘤鼠表现为完全缓解,且未出现肿瘤复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RT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上调,B组与A组PD-L1 +免疫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5 +/PD-L1: 2.34%与0.95%,CD11b +/PD-L1:2.41%与0.66%; t值:11.17和8.70,均 P<0.01),而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使C、D组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浸润较A组急剧增加(2.07%与0.26%,2.71%与0.26%; t值:4.10和6.03,均 P<0.05)。 结论:TRT联合免疫治疗可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有望应用于可接受TRT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Vipr2敲除对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 Vipr2)敲除小鼠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含量和视网膜电生理,明确 Vipr2敲除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研究。利用RT-PCR检测血管活性肠肽( Vip)、 Vipr2在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眼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 Vipr2敲除( Vipr2-KO)小鼠,然后在4周龄时检测 Vipr2-KO和 Vipr2野生型( Vipr2-WT)小鼠视网膜中DA等神经递质含量及视网膜电生理功能。 Vipr2-KO小鼠与 Vipr2-WT小鼠DA等神经递质含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而2种小鼠视网膜电生理数据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Vip和 Vipr2 mRNA在小鼠视网膜、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细胞、角膜和巩膜中均有表达;在虹膜和晶状体中 Vipr2呈低表达,未检测到 Vip表达。与 Vipr2-WT小鼠相比, Vipr2-KO小鼠表现为近视( t=2.51, P=0.017),视网膜DA、3, 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均明显升高( t=3.42, P=0.001; t=2.15, P=0.037; t=3.27, P=0.002),DOPAC/DA比值无变化;而玻璃体液中DA、DOPAC、DOPAC/DA、HVA、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和玻璃体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在 Vipr2-KO小鼠与 Vipr2-WT小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暗适应不同光刺激强度下(-3.699、-2.201、-0.699、0.301、0.799 log cd·s/m 2), Vipr2-KO小鼠相比 Vipr2-WT小鼠,b波振幅明显增加( F=8.65, P=0.015)。 结论::Vipr2敲除可引起4周龄小鼠屈光向近视发展,影响视网膜中DA、DOPAC、HVA合成代谢,并引起视网膜电生理功能异常。提示 Vipr2敲除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功能参与近视形成,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在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 99Tc m-甲苯磺酸钠烟酰胺腙聚乙二醇双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简称 99Tc m-3PRGD 2)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诊断效能。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检查的59例RAIR-DTC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为51(28,80)岁。所有患者均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其中22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37例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3例在2周内接受了 18F-FDG PET/CT显像)。取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并计算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病灶长径(TL)、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SUV max的相关性;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分析RAIR-DTC患者TKI治疗前后sTg水平、SUV max、TL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之间的关系。 结果:59例RAIR-DTC患者的276个病灶被纳入分析,其中TKI治疗前后对比病灶59个。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9% (95% CI:90.7%~97.3%)和88.7%(95% CI:77.5%~95.0%)。ROC曲线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为2.7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靶病灶的SUV max与sTg水平、TL均呈正相关( r=0.811、0.635,均 P=0.001)。22例患者经TKI治疗后,RAIR-DTC病灶的SUV max显著降低( t=11.027, 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间呈正相关( r=0.560, P=0.001),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的诊断效能与 18F-FDG PET/CT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2, P=0.753)。 结论: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RAIR-DT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 18F-FDG PET/CT显像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68Ga标记HER2亲和体显像剂的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 68Ga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亲和体显像剂 68Ga-1,4,7-三氮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马来酰亚胺(MAL)-半胱氨酸(Cys)-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HER 2:342亲和体(GGGRDN-ZHER 2:342) (简称 68Ga-MZHER),探讨其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 方法:采用"一步法"对多肽NOTA-MAL-Cys-GGGRDN-ZHER 2:342进行 68Ga标记,得到 68Ga-MZHER,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及体外稳定性。取ICR小鼠24只,注射 68Ga-MZHER 1.85 MBq,并于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分别处死(每时间点6只),获得主要器官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行microPET动态观察 68Ga-MZHER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建立HER2阳性的卵巢癌SKOV-3荷瘤裸鼠模型8只,于 68Ga-MZHER注射后30、60和120 min时分别进行静态显像;预先按体质量10 mg/kg注射未标记Cys-ZHER 2:342后30 min,再注入 68Ga-MZHER,60 min后采集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另取正常小鼠6只进行安全性研究。 结果:68Ga-MZHER合成时间约15 min,标记率>90%,放化纯>95%,室温放置120 min放化纯仍>95%。ICR小鼠生物分布示 68Ga-MZHER主要经肾排泄,在其他组织中清除较快;注射后15 min肾摄取为(106.36±15.74) %ID/g,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最高达(145.15±28.04) %ID/g (60 min),120 min后降至(86.12±22.75) %ID/g。探针在小鼠体内血液药代动力学分布符合二室模型。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示SKOV-3移植瘤清晰可见,与本底对比度良好。注射 68Ga-MZHER后30、60和120 min,SKOV-3移植瘤的摄取分别为(11.26±0.50)、(12.27±1.13)和(12.65±0.89) %ID/g;注射后60 min,阻断后的SKOV-3移植瘤对探针的摄取为(1.25±0.28) %ID/g。安全性研究表明,小鼠注射 68Ga-MZHER后30 d,健康存活,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68Ga-MZHER制备方便、体外稳定性好、药代动力学性能良好、显像性能优良且安全,这有助于探针的后续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9Tc m-3PRGD 2对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靶向受体显像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 2)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取6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0.3 ml/只)、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组5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0.3 ml/只)。2组均在造模前及造模后25和45 d行 99Tc m-3PRGD 2平面显像,测量并分析造模成功的CIA组大鼠在造模前后病变关节与纵隔的靶/非靶比值(T/NT)变化情况,并与同期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另行病理学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CIA组32只大鼠造模成功,显像示病变关节有明显的滑膜炎及滑膜增厚特征,并有血管翳形成。32只CIA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25和45 d病变关节部位T/NT分别为0.158±0.023、0.402±0.144和0.705±0.163( F=286.924, P<0.01)。造模后25和45 d时CIA组大鼠病变关节部位T/NT与空白对照组相应结果(0.160±0.028和0.158±0.0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10.484和-20.917,均 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IA组大鼠病变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 vβ 3、肿瘤坏死因子-α呈阳性表达。 结论:99Tc m-3PRGD 2对大鼠RA模型关节滑膜新生血管显像的灵敏度高,有望用于RA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