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护士临终护理真实感受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Meta整合ICU护士临终护理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所有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年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章,其中英文16篇,中文1篇;最终归纳为11个类别,汇集成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临终护理工作复杂(ICU护士在临终护理中的多重角色、对患者的护理、对家属的护理);临终护理准备不足(专业技能不足、沟通技能不足、心理准备不足);临终护理组织支持不足(心理支持不足、多学科团队合作不充分、缺乏专业临终护理服务系统);临终护理法律支持不足(缺乏临终护理决策权、临终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结论:ICU护士临终护理能力不足,缺乏可靠支持系统。管理者应该重视ICU护士临终护理的负性体验和需求,逐步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护理水平,改善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医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反思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我国全民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逆行者"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奔赴抗疫最前线,诸多鲜活的人物和事例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此特殊时期背景下,医学院校要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为契机,丰富生命伦理教育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医学道德教育、生死文化教育。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载体、拓展实践活动、推介线上教学资源等探索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提升生命伦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伦理审查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高效地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是对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种重要的应对方式。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局四部委联合发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要求伦理委员会应预先制定譬如疫情暴发等紧急情况下的伦理审查制度,包括原则上伦理委员会要在72小时内开展伦理审查、出具审查意见等规定。此举措和要求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学理事会和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等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伦理审查的内容,融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结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研究数量、研究质量的复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初步分析得出,我国四部委颁布的审查办法强调伦理审查的制度建设,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但对审查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存在较大的问题,也与国际共识不一致,且使得伦理委员会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了实质性挑战。结论:科学性和伦理性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灵魂,可以探索某些程序能否适当简化、优化,但不可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而牺牲对这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读导对生命伦理学学习效用的混合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生命伦理学教育以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生命伦理素养及生命伦理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读导是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深入理解学科内涵,提升教育意义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关于生命伦理学教育过程中读导内容的定量及定性研究,探究读导在生命伦理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阅读喜好、阅读收获及学习生命伦理学的其他方式三个维度尝试为传递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伦理素养和伦理实践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打开新的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重症脑卒中患者家属代理决策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重症脑卒中患者家属在代理决策中面临的困境,为制订决策支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4月—12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家属代理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运用Braun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①负性情绪困境:紧迫决策致使焦虑、恐惧;卒中轨迹未知导致的不确定感.②支持环境困境:信息支持匮乏致使决策延迟、家庭支持缺失加重决策压力、经济支持不足增添决策负担.③利弊权衡困境:风险-收益的困难权衡、现实-伦理的艰难抉择、生命-尊严的矛盾冲突.④偏好处理困境:依从患者偏好存在客观困难、未知患者偏好造成决策阻碍.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家属在为患者进行临床决策时面临多重决策困境.医护人员应提供多途径情感指导及全方位辅助支持,以减轻脑卒中家属代理决策困境,同时需对家属代理决策者加强生死教育,并推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以减轻其决策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2 15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探索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2 152人的安宁疗护态度平均得分为(66.63±9.05)分.不同性别构成、年龄、健康状况、专业、年级、安宁疗护教育接受情况及是否独生子女、学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等医学生的安宁疗护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接受安宁疗护教育均是影响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因素.鉴于此,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并行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多举措引导医学生直视生命末期的尊严之痛,多维度强化安宁疗护分层次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生命伦理原则的中国特色与实现路径
编辑人员丨2024/4/6
西方生命伦理原则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面临着话语表达西方化、范式标准不一致、逻辑次序不明确等理论困境与技术至上主义、医疗服务资本化等实践困境,因此,应当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生命至上"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突出"生命生存、健康、尊严、秩序"的内涵和生命目的、集体主义的价值特色,明确西方生命伦理原则为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提供方法论借鉴,形成理论共识.推进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实现,应当通过中国话语体系阐释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加强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宣传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行为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2012-2022年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趋势热点对比分析和教学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对比分析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领域的趋势热点,并探讨其对中国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启示.方法 以"医学伦理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 2011 年 12 月 31 日至2022 年 12 月 31 日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趋势、关键词共现和研究热点变迁.结果 共纳入中英文文献 1 187 篇.医学伦理学教育、生命伦理为国内外共同研究主题;国内研究主题聚焦在伦理学教学、临床实践伦理原则,近两年研究热点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等;国外研究侧重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近两年研究热点为临床试验伦理、知情同意等.结论 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各有侧重,国内研究为理论导向型,国外研究为实践导向型.可通过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持续性教育体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国内伦理教育发展.可为完善中国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指明医学伦理学深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医学伦理教育中的价值追求:一种杜威式理解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在医学伦理教育中,存在医学伦理学与医学人类学两种不同的研究教育路径,前者侧重借助功利主义、契约论等理论与方法,后者侧重借助叙事医学、情感论等理论与方法,两条线索关联并不紧密,导致医学伦理教育的结构生态性不强.借鉴杜威的价值教育理论,并以其人性学说为基础,将生命价值和人性价值整合为协同一致的医学伦理教育目标,利用医学—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教育以及医疗—人性价值—人性价值教育两条线索进行详细论证,进一步抓住价值哲学的概念,以期为未来的医学德育和医学美育融合探索提供契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保护弱势群体的新要求及改进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2023 年 2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其中强调对涉及儿童、智力障碍者、精神障碍者等弱势群体的研究参与者,应当予以特别保护.从相关法律法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到位、弱势群体的界定尚未清晰、相关部门监管不足、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保护、难以公平纳入弱势群体、研究者及弱势群体伦理意识有待提升六个方面阐述了保护弱势群体的现状,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保护弱势群体的新要求,扩大关注潜在的弱势研究参与者,更重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研究参与者的同意,民事行为能力等级提高后的再次知情同意.最后从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明确弱势群体类别、监管部门加强落实、研究机构组建研究参与者保护体系、提高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能力、行业协会制定审查指南、加强各方教育培训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保护弱势群体的建议,以最大限度降低弱势群体参加临床研究的风险,助力中国临床研究的质量提高和速度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