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曲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益生菌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离并筛选健康女性阴道中的卷曲乳酸杆菌并评估其体外益生特性,为进一步筛选有效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微生态制剂提供新型菌株。方法: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采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0名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并分离筛选卷曲乳酸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鉴定卷曲乳酸杆菌,并测定其生长特性、产酸能力、产H 2O 2能力、抑菌能力。 结果:从10名健康女性阴道内共分离并鉴定出39株卷曲乳酸杆菌。本实验卷曲乳酸杆菌的生长对数期为10~40 h,其中卷曲乳酸杆菌4-5及卷曲乳酸杆菌6-7生长速度较快。本实验卷曲乳酸杆菌的pH在8~24 h内下降速度较快,48 h菌液的pH稳定在3.89~4.05之间,其中卷曲乳酸杆菌6-6、6-7、6-9、6-11的产酸性能较好。筛选的10株卷曲乳酸杆菌均能产H 2O 2,其中卷曲乳酸杆菌4-5、4-11、6-5、6-7产H 2O 2性能较好。卷曲乳酸杆菌6-5、6-7和6-9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90±0.31)mm、(20.61±0.70)mm、(21.73±0.37)mm;卷曲乳酸杆菌4-5、6-5和6-7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95±0.07)mm、(23.52±0.49)mm、(23.49±0.34)mm;卷曲乳酸杆菌6-5、6-6和6-7抑制大肠埃希菌的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03±0.23)mm、(18.20±0.18)mm、(18.55±0.29)mm。 结论:卷曲乳酸杆菌6-5和卷曲乳杆菌6-7产酸能力、产H 2O 2能力、抑菌活性较好,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用于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再住院率高等特点,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健康生态学理论指出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是多水平、多层面的,采用系统的指标来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科学分析疾病背后各种复杂的因素,能为患者获得专业、规范及个体化的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的家庭管理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在白血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EST)为指导的家庭管理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在白血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86例白血病患儿及其186名家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3例患儿及其93名家长。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EST为指导的家庭管理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采用自制量表、中文版家庭管理量表(FaMM)、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掌握率、遵从医嘱率、护理健康教育掌握率、家庭管理情况、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掌握率、遵从医嘱率、护理健康教育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FaMM得分、正性情绪得分、负性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FaMM得分、正性情绪得分、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EST为指导的家庭管理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应用于白血病患儿护理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儿家长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测度与产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设12年来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及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分析产业化、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剖析影响产业生态化发展因素为产业生态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12年间产业生态化呈低水平的小幅上升态势,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发展态势.不同功能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及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差异均较大,不同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内部动因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化水平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于生态化水平,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均呈先下降收敛后上升发散的态势;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均表现为前一阶段增长快于后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增速下滑幅度大.(2)12年间产业化与生态化系统二者协调度实现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9个功能区间协调水平最大差距呈持续上升发展态势.186个县域样本总体协调水平分布呈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县份少的"纺锤"形态;产业化增长速率快于生态化增长速率,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速率的剪刀差呈小幅下降态势,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间差异逐渐缩小,趋向于共同发展阶段.(3)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自给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正向主导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水生生物环境DNA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标准化
编辑人员丨2024/8/17
水生态系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研究水体演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水生态健康的关键.传统水生生物调查和监测通常采用形态学方法,但其存在专业知识要求高、难以标准化和自动化及费时耗力等缺陷.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简称eDNA)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环境中存在的DNA片段来识别特定生物物种的方法,可以实现基于水体中DNA分子进行水生生物的鉴定和监测,为水生生物的常态化监测提供了一个准确、便捷、可标准化和自动化实施的方案.文章介绍了 eDNA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回顾了 eDNA技术从萌芽到广泛科研应用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介绍了基于eDNA的宏条形码和宏基因组等各类水生生物鉴定监测技术;阐述了eDNA技术在保护种、入侵种及生物类群监测和水生态评估等各领域的应用;分析了eDNA技术当前面临的物种参考序列数据库不完善等各类挑战;提出了通过优化完善数据库、样品采集方法、评价指标和参数、样品保藏、数据分析和存储等来推动eDNA技术标准化和自动化,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基于eDNA技术当前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在我国水体结合专业形态分类鉴定开展水生生物eDNA技术标准化监测的实施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耦合协调度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了解陆海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提升陆海生态安全统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中国沿海53个城市为例,采用"活力-组织-恢复力(VOR,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模型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TOPSIS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以杭州湾为主要分界线;2)2010-2020年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趋好的态势,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沿东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沿黄海经济区<沿南海经济区;3)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程度进一步加强,且南部城市协调度高于北部.研究为中国沿海地区陆海生态环境管理、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陆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健康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于2019年动工,本研究基于修复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特征,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保护工程实施三年后修复区湿地生态系统演替阶段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022年春、夏、秋三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6种,隶属于5门6纲15科,昆虫纲动物在物种组成中占据优势地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表现为秋季(2.89 g/m2)>夏季(1.95 g/m2)>春季(1.90 g/m2),秋季与春季和夏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空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蠓科一种(Ceratopogonidae sp.)、石缨虫属一种(Laonome sp.)、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尖口圆扁螺(Hippeutis cantori)等物种密度与电导率、盐度、总碳、铵盐和亚硝酸盐等指标显著相关(P<0.01).快速生物综合评价指数评定修复区为"亚健康"状态.本研究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以及生态健康评价的分析,为修复区底栖动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为后续湿地修复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价值医疗导向下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6/8
价值医疗旨在为患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力求患者体验最佳、医疗价值最大化,是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价值医疗的定义、内涵与实践运用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价值医疗导向下,目前公立医院仍存在党建引领意识不强、医疗服务同质化建设不足、医疗费用控制压力升高、患者体验与医院评价体系及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明确自身定位;鼓励按价值定价,促进医疗费用合理化;构建医患双向受益模式;营造人才培养与价值医疗互相促进的医疗服务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价值医疗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价值医疗导向,助力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一项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了解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系统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于2022年 11月一 2023年4月在上海开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价上海孕期及产后妇女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孕产期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及其效应量.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 941份,孕期891份,产后1 050份.孕期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9.5%(95%CI:0.169~0.221)、30.4%(95%CI:0.274~0.334);产后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2%(95%CI:0.159~0.205)、23.2%(95%CI:0.207~0.258).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处于孕早期、怀孕次数≥2次、有精神疾病史、孕期及产后有负性事件、身体活动较少、睡眠质量较差、性格内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支持程度低、孕产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差、孩子性别不符合期望、产后休养条件满意程度较低的孕产妇焦虑或抑郁症状检出风险增高(均P<0.05).结论 上海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产前和产后检查时可根据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保健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内蒙古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随着草地退化日益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牧区牧民带来巨大的生计压力.系统分析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草地修复政策,增强牧户的草地退化适应能力,减轻牧区贫困人口的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和2019年野外采样数据及2021年牧户访谈数据,构建了牧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纯牧户、牧兼户和非牧户的草场面积、人均收入差异不大,纯牧户、牧兼户的家庭劳动力较丰富,非牧户家庭劳动力较少;纯牧户、非牧户的生计脆弱性较高,牧兼户的生计脆弱性较低;草地质量是纯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修复草地生态环境能够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发展以牧业为主的多样化生计、提高牧户家庭的健康水平和信贷资本,均有利于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