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进行涂抹采样,同时在安全柜中,用AirPort MD8空气采样器对病毒的接种和收获操作过成进行空气采样,并且对在3个阶段操作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涂抹采样,3种方式进行监测。结果:在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病毒接种和收获操作过程中的空气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的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BSL-3实验室采用篮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有病毒的泄露,进而确保了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内环境的生物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防护方案在恶性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配置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手术室在生物安全柜内配置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药物的逸散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2月—2019年10月,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室接受HIPEC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不设置任何保护;隔离垫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隔离垫;医用纱布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医用纱布;医用吸水纸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医用吸水纸。4组均对配置人员采用常规防护方法,即配置人员常规佩戴手术室专用衣帽、佩戴一次性口罩及乳胶手套等。比较各组台面样本、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化疗药物的阳性率及残留顺铂浓度。结果:不同组别台面样本药物残留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隔离垫组、吸水纸组、医用纱布组台面样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组别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药物残留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组别台面样本药物残留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隔离垫组、吸水纸组、医用纱布组台面样本药物残留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组别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药物残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隔离垫、医用纱布和医用吸水纸覆盖台面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在生物安全柜台面的残留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核酸污染监测及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某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进行核酸污染监测及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于2022年3月14日至5月16日每周一对某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以及消毒后各高风险实验活动区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防护物品表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各高风险实验活动区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防护物品表面共40处采样点采集760份样本。样本处理区有8个采样点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7%(27/100),其中以生物安全柜、转运箱外表面和编号样本架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10、4/10和6/10。核酸检测区有7个采样点检出阳性,全部出现在PCR综合实验间,阳性率为7.1%(10/140),其中以样本传递窗和核酸检测区门把手阳性检出率最高,均为4/20。来自样本处理区的阳性样本靶基因Ct值显著高于核酸检测区。实验人员防护物品表面的检出阳性率为20%(16/80),部分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外层手套阳性检出率最高可达9/10。消毒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各区域及实验人员防护物品表面的核酸残留能够被有效清除。结论:实验过程中样本处理区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及污染强度高于核酸检测区,且实验人员在工作中面临较高生物安全风险。科学开展消毒流程有助于降低实验室环境及实验人员防护物品表面的核酸残留风险,从而保证检验质量和实验室人员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Ⅱ级生物安全柜性能检测及评价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生物安全柜是一种防御性负压过滤排风柜,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Ⅱ级生物安全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主要为A2型和B2型,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生物医药、环境监测及各类科研实验室等领域.生物安全柜自从安装后长期使用,需定期维护并进行相关项目检测,保持其良好的性能状态.在开展试验活动时,安全柜性能保持及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是生物安全柜实现生物安全防护功能的关键.日常工作中,试验人员正确操作通过正规培训和日常性监督较易实现,现阶段安全柜性能保持是容易造成忽略的重点环节,应引起各实验室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某机构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报废管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介绍了某机构2019-2021年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报废情况,分析了报废安全柜的不合格原因、使用年限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重视生物安全柜的规范使用和维护检测、加强安全柜的合理报废等建议,为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良好运转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检漏时上游气溶胶浓度的确定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检测中的适宜上游气溶胶浓度.方法 依据YY 0569-20116.3.2《Ⅱ级生物安全柜》相关检测方法,在一台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的上风侧施放10~91 μg/L的PAO气溶胶,在下游检测漏过率,研究漏过率与上游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上游气溶胶浓度在10~50 μg/L时,漏过率与上游气溶胶浓度呈负相关,送风高效过滤器漏过率范围为0.000 1%~0.002 1%,排风高效过滤器漏过率范围为0.000 1%~0.005 3%.上游气溶胶浓度>50 μg/L时,最大漏过率不再变化.结论 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检漏过程中上游气溶胶浓度在10~30 μg/L较为适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COVID-19 RNA提取期间不同压力下的通风系统对实验室污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COVID-19 RNA提取期间不同压力下的通风系统对实验室污染的影响.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室通风系统在开启负压及关闭负压条件下,提取新型冠状假病毒核酸,对于空气及实验室表面的污染情况,确定操作风险区域.本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真实场景试验,另一部分为气溶胶发生器模拟实验意外喷洒实验.结果 真实场景试验:开启负压,Ⅰ室空气采样呼吸道合胞假病毒(RSV),新型冠状假病毒(2019-nCoV)均为阴性,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假病毒(H1N1亚型)(ABH1)紫外消毒后门口采样出现阳性;Ⅱ室空气采样ABH1结果均为阴性,RSV在冰箱处出现阳性.2019-nCoV操作中均出现阳性,紫外消毒后仅冰箱处出现阳性,消毒后未出现阳性结果.擦拭采样中,Ⅰ室和Ⅱ室利用ABH1、RSV、2019-nCoV溶液在操作中和紫外后均存在有较多污染,消毒后结果均由阳性转阴或Ct值变大;关闭负压,Ⅰ室空气采样RSV反应液操作中,窗户采样出现阳性;擦拭采样在冰箱和门把手、传递柜把手、桌子处均出现阳性.Ⅱ室ABH1反应液空气采样操作中均为阳性,紫外消毒后冰箱空气采样仍为阳性;Ⅱ室擦拭采样操作中除桌子1外均出现阳性,消毒后门把手、冰箱把手、生物安全柜表面仍为阳性.气溶胶模拟意外喷溅试验,实验室Ⅱ开启负压和关闭负压,均未出现阳性结果.结论 非负压条件下呈现的点较负压条件下多,说明负压可能对生物安全柜实验的防控起到一定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以实验员手套为传播源的污染较多;规范操作使用生物安全柜,自带的防污染系统和紫外消杀系统可防止污染;实验室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清洁防止实验室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效果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株的评价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812-2022)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方法 选择4株国内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标准菌株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特性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对标准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分析;再将4种标准菌株制成一定浓度的菌片,与市售的菌片一起对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关键防护设备进行终末消毒效果的评价.结果 候选4株菌株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全基因组均为环形,不含质粒;在相同消毒条件下,与ATCC9372 一样,置于房间、生物安全柜和小鼠通风笼架4种候选菌株的菌片均可完全被杀灭.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这些标准菌株的建立为消毒评价用菌株的国产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内源性内参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检测实验室污染判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索内源性内参在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检测实验室污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内源性内参检出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不同消毒方法清除内源性内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室内各区域均可检出内源性内参,主要分布在移液器、门把手、试验台面、生物安全柜和核酸提取仪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用含氯消毒剂和75%乙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均可明显降低重点区域内源性内参检出率.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应定期监测内源性内参污染,对重点区域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以有效避免标本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实施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降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方法 调取医院PIVAS工作系统 2022 年 1 月至 6 月(防控策略实施前)发生的医院感染的资料,根据PIVAS工作环节分析和排查潜在的医院感染影响因素;2022 年 7 月至 12 月(防控策略实施后)制订并实施PIVAS环境动态监测与针对性感染防控策略.比较实施前后PIVAS医院感染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空气培养菌落数量及医疗人员综合能力.结果 防控策略实施前后分别进行现场抽查 30 次,分别配置成品输液 107 151,114 166 袋;风险因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配置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工具消毒不合格、工作人员手消毒不合格、药品存放顺序不合格,发生总频次由实施前的 86 次降至实施后的 11次(P<0.05),且与实施前比较,防控策略实施后上述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实施前比较,防控策略实施后,生物安全柜表面、物体摆放车表面、工作人员手部、配置仓的空气培养菌落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实施 1,3,6 个月后,工作人员的药品配置、药品管理、环境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工具消毒不合格、药品存放顺序不合格、配置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等是PIVAS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实施PIVAS环境动态监测与针对性感染防控策略可降低PIVAS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减少空气培养菌落数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