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金课为特色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索更为规范、高效、实用、新颖的安全教育模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依托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一套面向学部全体学生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以专业类安全课程《生物实验安全与防护》课程教学为组织形式,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为特色和优势,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演练互补,并且充分应用多种信息化系统助力教学,形成多层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应用该模式可以明显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热情,提升安全教育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氚β粒子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电离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重要课题。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是目前评价辐射对人类脑发育和神经行为危险度的主要依据。这些结果是基于对一次性短时间内高剂量率辐射所产生的影响的总结,并不能准确反映氚β粒子在连续长时间内低剂量率辐射情况下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辐射敏感性随着其发育阶段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照射情况下所产生的辐射危险度的不同。笔者以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周湘艳的氚生物效应研究团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研究成果为主线,概述了中国研究人员在低剂量氚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综合系统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者对仔鼠的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脑组织神经生物化学、初代培养大鼠大脑组织细胞电生理学和初代培养小鼠中脑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等方面,使用了总计56项生物学终点作为评价指标,从多层次综合地探讨了低剂量氚β粒子子宫内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该研究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同一系列实验系统中,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体,从组织结构、神经生化、行为到学习记忆功能,从动物的个体到细胞的离体培养,综合评价了低剂量氚β粒子连续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度。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全面系统地评价氚β粒子辐射的危险度提供了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应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对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进行涂抹采样,同时在安全柜中,用AirPort MD8空气采样器对病毒的接种和收获操作过成进行空气采样,并且对在3个阶段操作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涂抹采样,3种方式进行监测。结果:在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病毒接种和收获操作过程中的空气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的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BSL-3实验室采用篮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有病毒的泄露,进而确保了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内环境的生物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笔者单位烧伤微生物实验室是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负责处理笔者科室以及笔者单位其他部分科室的临床微生物样本处理。自疫情暴发以来,为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微生物实验室积极调整日常工作流程。现将具体的流程总结如下,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同行的生物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CT检查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及辐射安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CT是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影像学工具,因此既需要严格把控CT检查场所及设备的消毒防护及生物安全等卫生管理措施,避免该部位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还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减少CT扫描剂量,较大幅度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危害。根据国内外有关CT场所和设备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的监测研究结果以及CT低剂量扫描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现状、应急医院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现状,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提出CT检查场所感染控制及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建议,筑牢新冠疫情防控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不同防护方案在恶性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配置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手术室在生物安全柜内配置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药物的逸散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2月—2019年10月,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室接受HIPEC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不设置任何保护;隔离垫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隔离垫;医用纱布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医用纱布;医用吸水纸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医用吸水纸。4组均对配置人员采用常规防护方法,即配置人员常规佩戴手术室专用衣帽、佩戴一次性口罩及乳胶手套等。比较各组台面样本、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化疗药物的阳性率及残留顺铂浓度。结果:不同组别台面样本药物残留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隔离垫组、吸水纸组、医用纱布组台面样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组别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药物残留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组别台面样本药物残留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隔离垫组、吸水纸组、医用纱布组台面样本药物残留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组别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药物残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隔离垫、医用纱布和医用吸水纸覆盖台面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在生物安全柜台面的残留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气溶胶对实验室安全的危害及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南指出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疾病的可能,提醒医务工作人员应重视气溶胶对实验室安全的危害。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和危害,介绍微生物气溶胶的检测方法,探讨针对实验室感染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医疗卫生和卫生健康信息等领域卫生健康标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涉及医院感染控制领域、卫生防护领域、卫生健康信息领域及卫生应急和生物安全领域等方面卫生健康标准的技术要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指南提供支持。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以上相关内容的卫生健康标准,并将标准中的技术要素等与《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等相关指南进行对比。结果:现行卫生健康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素基本覆盖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结论:现行卫生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疫情期间防控工作的经验,也有利于相关卫生健康标准的进一步修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含有新型防晒剂MCE的广谱防晒霜:体外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其增强对UVA1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日光紫外线辐射是对皮肤造成伤害的主要环境因素,可引起皮肤癌、光免疫抑制、皮肤过早老化和色素性疾病等。UVA1被证实可以引起光老化、光免疫抑制、多形性日光疹、单纯疱疹病毒活化、光致癌和色素沉着过度。全新的UVA1防晒剂甲氧基丙基氨基环己烯基亚乙基氧基乙基氰基乙酸酯(methoxypropylamino cyclohexenylidene ethoxye-thylcyanoacetate,MCE)能覆盖360 ~ 400 nm的波长范围,获得了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关于人体和环境安全性的审批,现已被列入欧盟批准的防晒剂名单附件Ⅵ中,在配方中的添加量可达3%。本研究从紫外线吸收曲线、对三维重建皮肤模型的生物学保护效应以及在人体研究中对色素沉着(持续性黑化)的防护作用等多个维度,探讨在防晒霜配方中添加MCE对光防护的益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压生物防护装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正压生物防护装备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键防护装备,为在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污染环境中的操作人员提供专业的防护。本文对国内外正压生物防护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当前我国正压生物防护装备领域存在的短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正压生物防护装备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