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兔抗血清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核蛋白(N),免疫家兔后制备兔抗MV N抗血清,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 以MV-S191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N基因3个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MV-N1、pGEX-MV-N2和pGEX-MV-N3,分别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N-末端带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GST-MV-N1、GST-MV-N2和GST-MV-N3,纯化后,分别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初次免疫)、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混合,乳化均匀后各免疫1只雌性家兔,共免疫6次,采集全血,分离血清获得兔抗MV N抗血清,Western blot法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 pGEX-MV-N1、pGEX-MV-N2 和pGEX-MV-N3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GST-MV-N1和GST-MV-N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42 000和39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度分别为96%和85%,而上清和沉淀中均未见GST-MV-N2融合蛋白的表达;兔抗MVN3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MV-S191感染细胞后表达的N蛋白,且特异性高于兔抗MV-N1抗血清.结论 成功制备了兔抗MV N抗血清,为重组MV疫苗的研发以及MV结构蛋白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S1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 BA.1变异株S1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HO-K1细胞中进行表达,评价其免疫原性,并对佐剂和抗原剂量进行研究.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UCOE-Omi-S1,转染至CHO-K1工程细胞中进行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实验鉴定重组S1蛋白.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12组,即 PBS组,无佐剂组(高、中、低剂量组),铝盐佐剂对照组,MF59佐剂对照组,铝盐佐剂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MF59佐剂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将按照分组要求配比的溶液经小鼠肌内注射3次,间隔14天,每2周尾静脉采血,末次免疫30天后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和SARS-CoV-2原型株的假病毒和SARS-CoV-2 Omicron BA.1变异株的假病毒进行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 目的蛋白在CHO-K1工程细胞表达后可分泌到培养上清中,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kDa处可见1条特异性蛋白表达条带,经Western blot法鉴定为Omi-S1蛋白.铝盐佐剂组和MF59佐剂组免疫诱导效果优于无佐剂组,铝盐佐剂组和MF59佐剂组免疫诱导效果相差不大,但MF59佐剂起效快;高、中、低剂量组的免疫诱导效果在第8周相差不大,但高剂量组起效快.假病毒中和实验表明,MF59佐剂实验组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铝盐佐剂组.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Omicron S1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在小鼠体内产生了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并诱导高水平的对抗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抗体,对佐剂和抗原剂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0μg以下抗原剂量搭配MF59佐剂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为SARS-CoV-2变异株的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老蛋白增强子2基因沉默对HaCaT细胞增殖及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早老蛋白增强子2(PSENEN)基因沉默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模型,探究PSENEN基因表达下调对HaCaT细胞增殖以及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3组靶向PSENEN基因的shRNA序列,与线性化的LV3-pGLV-h1-GFP-puro载体构建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进行慢病毒的包装、纯化和滴度测定。将HaCaT细胞分为5组进行转染: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分别加入含沉默PSENEN基因的shRNA1、shRNA2、shRNA3慢病毒原液,NC组加入含阴性对照shNC慢病毒原液,空白组不加病毒液。转染完成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测定HaCaT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SENEN、呆蛋白(NCT)、早老蛋白1(PS1)、前咽缺陷蛋白1a(APH1a)mRN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hRNA1~shRNA3组、NC组均有荧光表达,流式细胞仪示转染效率均达98%以上。qPCR、Western印迹法显示,与NC组(1.054 ± 0.272、1.076 ± 0.075)相比,shRNA1、shRNA2、shRNA3组PSENEN mRNA(0.187 ± 0.010、0.163 ± 0.022、0.174 ± 0.009)、蛋白(0.219 ± 0.097、0.208 ± 0.014、0.185 ± 0.062)表达均显著降低(均 P < 0.001)。CCK8法显示,与NC组相比,shRNA1组细胞增殖活性在0、12、36、48 h均显著增高(均 P < 0.05),24和6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shRNA2、shRNA3组在0、12、24、36、48、60 h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均 P < 0.05)。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NC组、空白组间NCT、PS1、APH1a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8.168、4.644、1.981,均 P > 0.05),mNCT、imNCT、PS1-CTF、APH1a蛋白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9.268、5.929、27.842、20.663,均 P ≤ 0.01)。与NC组相比,shRNA1、shRNA2、shRNA3组mNCT、PS1-CTF、APH1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 P < 0.01),imNCT蛋白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成功构建了PSENEN基因沉默的HaCaT细胞模型,PSENEN基因沉默会引起HaCaT细胞增殖活性增强,γ分泌酶其他亚基蛋白含量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广谱抗体制备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的广谱抗体FHA3,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PCR扩增FHA3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HA3。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HA3。ELISA检测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A的结合。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试验检测抗体FHA3的体外中和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HA3。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 HA、H2N2 HA、H3N2 HA、H5N1 HA、H7N9 HA以及H9N2 HA均识别结合,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HA3具有较好的体外中和活性,在低浓度下(5 μg/ml)能有效阻断H5N1以及H7N9假病毒入侵靶细胞,在0.012 5 μg/ml浓度下能有效阻断H1N1假病毒入侵靶细胞。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中和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广谱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用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4腺病毒异位成骨移植修补骨缺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的腺病毒并利用其骨骼肌内异位成骨特性,探索移植异位形成的自体骨进行骨缺损修补的体内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将BMP-4基因构建入AAV载体内,纯化出AAV-BMP-4。将AAV-BMP-4吸附于明胶海绵(Gelfoam)上并植入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饲养室饲养的SCID小鼠的股肌袋内,4周后进行AAV-BMP-4的活性测定。在小鼠背部皮下应用AAV-BMP-4,观察骨骼肌肉诱导异位成骨,待骨组织形成稳定后,取出这些骨组织移植入事先制备好的小鼠的颅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成功构建出纯化后浓度达5×10 12 vp/ml的AAV-BMP-4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植入小鼠的股肌袋内可成功诱导异位骨组织的形成,小鼠背部皮下植入AAV-BMP-4+Gelfoam复合体后4周出现了少量的新生骨组织,骨量达1 cm×2 cm×2 cm。X线和MicroCT的检查均证实了小鼠的背部皮下骨组织形成。经修剪移植入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处的骨组织在植入缺损处后,没有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外形的轻微改建,颅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 结论:体外构建的AAV-BMP-4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AAV-BMP-4+Gelfoam在骨骼肌肉中可有效诱导成骨,利用新生骨组织可以成功地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移植的骨组织植入颅骨缺损后未出现过度生长的现象,且与宿主骨结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miR181a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携带过表达miR181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使基因修饰后的BMSC持续高水平表达miR181a。方法:将miR181a质粒与三种助转质粒PRSV,PRRE,VSVG共同转染进293T细胞中,构建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过表达miR181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72 h后收获过表达miR181a的病毒液,转染BMSC。用嘌呤霉素筛选,得到能够长期稳定过表达miR181a的BMSC,即miR181a-BMSC。结果:成功构建出携带miR181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率超过95%。嘌呤霉素筛选BMSC,得到能够长期稳定过表达miR181a的BMSC,与BMSC组相比,miR181a-BMSC组中,miR181a的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0比25.92, t=19.401, P<0.05)。提取BMSC和miR181a-BMSC的外泌体,纯化后miR181a-BMSC的外泌体内miR181a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1比0.87, t=6.003, P<0.05)。 结论:成功构建出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miR181a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一体化系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型即时检验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发一款一体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型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检测试剂并评估其性能。方法:以RSV A和B亚型及ON1和BA9基因型的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整合试剂玻璃化技术和多重检测平台,开发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并对该产品的敏感度、特异度、重复性和临床性能进行评估。结果: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敏感度可达500拷贝/ml,特异度好,与临床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试剂批间和批内重复性Ct值的变异系数均<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试剂应用于53例临床样本测试,检测结果与对比试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高达98.11%。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集成了"核酸提取-纯化-检测",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RSV A和B亚型的分型即时检验,为RSV的防控和诊疗提供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七种新型冠状病毒候选标准株的筛选和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新型冠状病毒野生株(WT)、Beta变异株、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BA.2、BA.5、BQ.1和XBB.1分支)等7株单克隆病毒株,用于申请国家标准株。方法:利用蚀斑纯化技术感染Vero细胞后筛选单克隆毒株,通过观察细胞病变特性与病毒形态学特征、病毒滴度与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支原体检测等方法,以评价单克隆毒株的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WT株、Beta变异株、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BA.2、BA.5、BQ.1和XBB.1)7株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脱落;蚀斑纯化后的病毒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2代至5代的病毒滴度在10 5~10 8 TCID 50/ml之间;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在60~140 nm之间;全基因组测序与系统进化分析明确了7种毒株的变异株类别,证实了单克隆毒株连续传代5代基因组特征稳定。 结论:制备7种代表性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克隆株,具有典型冠状病毒细胞病变效应、形态结构清晰、病毒活性良好、遗传稳定等特性,可作为候选毒株用于申请国家标准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共表达P1和3CD的重组杆状病毒,利用昆虫细胞重组表达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type 2,PV2)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制备PV2-VLP进行初步免疫原性研究。方法:基于粉纹夜蛾细胞(High 5)密码子偏好性,将PV2的P1基因和3CD基因进行序列优化,并对P1基因进行稳定性突变,构建突变型rBac-PV2-P1s-3CD和野生型rBac-PV2-P1-3CD杆状病毒。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PV2-VLP,透射电镜观察VLP高级结构确定组装效率。免疫大鼠评估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可稳定表达P1s蛋白和3CD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热稳定性突变后VLP产量相比野生型有所提高。电镜观察发现直径约30 nm的三维结构,表明VLP成功组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重组制备的PV2-VLP具有免疫原性,且能有效刺激产生中和抗体。结论: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成功制备有效的VLP类疫苗,为PV-VLP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1株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功能性抗体FNA1,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合成FNA1重链以及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NA1。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NA1。ELISA检测FNA1与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NA1与细胞膜表面表达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通过抗体抑制NA蛋白活性试验检测抗体FNA1的体外功能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NA1。FNA1特异性识别结合N1亚型的NA抗原,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NA1能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表达的N1亚型NA蛋白,有效阻断细胞膜表面的NA活性,从而抑制包装的假病毒从细胞表面释放,继而抑制进一步的靶细胞感染。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功能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蛋白的抗体FNA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