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辨治狼疮性肾炎经验心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狼疮性肾炎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乃热毒、瘀血、湿浊互结,促使狼疮活动,其中以热毒为要。疾病后期热邪灼血伤阴,致肝肾阴虚;病情日久,阴损及阳,致脾肾阳虚。治疗上应先分期,后辨证;活动期以祛邪为主兼补肾,缓解期以补虚为主兼清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扶正逐瘀泻火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扶正逐瘀泻火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瘀毒互结证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与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逐瘀泻火汤。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及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 2,PGI 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比较2组腹痛、腹胀、发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84.0%(4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00, P=0.04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07、7.06、11.47、10.30, P值均 <0.01),腹痛、腹胀、发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52、4.90、6.27、6.55、7.12,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30.15±7.04)μg/L比(42.37±8.29)μg/L, t=7.95]、IL-8[(39.36±8.11)μg/L比(50.36±10.47)μg/L, t=5.87]、TNF-α[(106.28±21.04)μg/L比(153.45±30.23)μg/L, t=9.0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血清TXA2[(223.68±40.15)ng/L比(257.11±50.32)ng/L, t=3.67]、PAF[(74.86±15.37)ng/L比(85.53±15.26)ng/L, t=3.4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PGI 2[(91.43±17.45)ng/L比(76.49±15.13)ng/L, t=4.57]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扶正逐瘀泻火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AP瘀毒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微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李国勤从脾肾论治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范畴,肺间质疾病是本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李国勤教授治疗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多从脾肾辨治,认为病机以肺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瘀阻络、热毒互结为标,病久则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痰瘀互结,耗乏正气,故外邪更易乘虚而入,终致病情反复。治疗应把握核心病机,以培补肺脾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养阴,需衷中参西,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瘀毒阻络”和“正气不足”角度探讨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病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脓毒症常见并发症,属于中医“喘证”“暴喘”“喘脱”范畴,病位主要在肺。正气不足、瘀毒阻络是脓毒症主要病因病机。瘀毒邪气侵袭肺脏,热毒煎灼血中津液,血液黏稠运行不畅,致瘀毒互结于肺。又急性虚证、热毒伤气、热毒灼津,津液虚少无以化气,致正气亏虚不能司呼吸、固津液及行血,致痰饮水湿瘀血阻肺。瘀毒阻肺、肺气不足、痰饮水湿瘀血致肺气闭塞发为本病。由此认为,瘀毒阻络、正气不足是脓毒症ARDS的中医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了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8个中药注射剂主要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其中喜炎平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适用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痰热清注射液适用于痰热阻肺证患者,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热入营血,内陷心包证患者,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内闭外脱证和阳气暴脱之厥脱证患者,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参麦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注意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以发现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66例HNL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临床特征等进行中医证候判别;行完整淋巴结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确诊,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HNL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6例HNL患者中,属风热痰毒证96例(57.83%)、热毒壅盛证57例(34.34%)、痰瘀互结证13例(7.83%);病理分型为增生型96例(57.83%)、坏死型59例(35.54%)、黄色瘤样型11例(6.63%)。临床特征资料显示,3种中医证型的靶淋巴结最大径、疼痛评分、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737、34.484、34.805, P值均<0.05);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94, P>0.05)。3种病理分型的靶淋巴结疼痛评分、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2.153、25.931, P值均<0.05);靶淋巴结最大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249、0.671, P值均>0.05)。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风热痰毒证与增生型、热毒壅盛证与坏死型的点集合基本重合,痰瘀互结证与黄色瘤样型的点集合最接近( χ2=235.100, P<0.001)。 结论:HNL的3种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其中,风热痰毒证病理学改变多倾向于增生型,热毒壅盛证多倾向于坏死型,痰瘀互结证多倾向于黄色瘤样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三因四证"调整免疫炎症状态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物质代谢异常和免疫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免疫炎症状态贯穿其病理始终.本文以"病"(心力衰竭)为切入点,结合心脉相关理论,总结气、血、水"三因"病机与免疫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心气、心血、心水异常可出现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持续的免疫炎症状态贯穿心力衰竭始终.同时,岭南地区常年湿热的气候环境因素及人群气虚、阳虚和湿热体质与免疫炎症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积湿生热"及"湿自热生"的湿热相互转化机制使得岭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病机以气虚痰浊夹瘀多见.在此基础上,痰、瘀、湿、热等伏匿机体的多种病理产物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累积,久酿而成内生伏毒,由此总结性归纳将痰、瘀、湿、毒"四证"与免疫炎症状态紧密联系.本文用"病—证—治"关联视角探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融合治未病思想,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临床,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中医药诊疗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柏正平治疗肺结节五位一体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柏正平认为肺气亏虚、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是肺结节的核心病机,以清肺化痰、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法,在"辨病、辨证、辨体、辨形、调神"五位一体辨治思路指导下,以自拟清肺散结方为基础灵活加减,达到病体同治,心身(体质)同调,治疗肺结节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六维辨证观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六维辨证观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六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基于六维辨证观,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辨病因,应综合考虑H.pylori致病因素的外感兼内伤属性,要注重三焦疾病"总在一经不移为辨"的病理特点;辨病性,应关注H.pylori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规律,不能简单归结为湿热致病,其"粘附致炎"的病理属性需结合三焦气化的"通透性网状效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辨病位,H.pylori留滞部位在中焦胃腑膜层,胃黏膜分布规则的集合小静脉是反映中焦气化"通透性网状效应"的重要标志;辨病理,H.pylori粘附致炎的病理产物以气滞、湿、热、虚、瘀多见,影响三焦气化功能而呈现气机阻滞、湿热中阻、虚瘀共存等不同的病理状态;辨病期,H.pylori感染造成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日久生变,毒瘀虚互结,从而衍变经典的Correa模式.临床应注重H.pylori的根治治疗与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共同处理策略;辨病势,根据H.pylori感染的不同阶段,注重对比正邪态势、病理因素态势的不同,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的"分消上下之势"是很重要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免疫炎症探析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特点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免疫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本质是由于机体炎症免疫相关细胞受内外刺激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异常系统反应,包括免疫紊乱与过度炎症反应.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免疫功能与正气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正气虚弱,不可抵御邪气,致使气虚、气滞,进而阳虚、火郁.免疫紊乱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火热之邪渐盛,蓄积成毒,毒损心脉,造成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类似变质性炎症;气阳亏虚,形成水湿痰饮之邪,积久化浊,阻碍津液代谢,水液不循常道,大量外渗,类似渗出性炎症;正虚日久成瘀,痰瘀互结,结久成积,阴盛成形,心肌纤维化进展加快,类似增生性炎症.因此,益气扶正、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等中医治法可以有效调节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反应.本文从中医角度集中探索免疫炎症与心血管疾病证候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