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胞外囊泡对视网膜光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小胞外囊泡(sEVs)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人脐带来源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记蛋白,收集第3~5代MSCs培养上清,超速离心收集sEVs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形态。将65只清洁级8~10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磷酸盐缓冲液(PBS)组(24只)和sEVs组(24只)。PBS组和sEVs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2 μl PBS和2 μl sEVs后,在蓝光照度930 lx的环境下照射6 h;正常组小鼠不做处理。分组处理后3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mRNA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PBS组与sEVs组小鼠视网膜mRNA表达差异情况,并进行差异基因KEGG聚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结果:培养的MSCs中CD90、CD105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提取的MSC-sEVs呈直径为80~140 nm的双层膜囊泡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PBS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核排列紊乱,sEVs组视网膜结构紊乱程度轻于PBS组。sEVs组视网膜凋亡细胞计数为(14.60±4.04)个/视野,少于PBS组的(24.00±8.52)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7, P<0.05)。sEVs组ERG a波振幅为(64.38±16.70)μV,高于PBS组的(16.78±6.37)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BS组和sEVs组b波振幅分别为(132.40±39.41)μV和(154.86±34.08)μV,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38.38±27.41)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RNA测序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10个,其中sEVs组下调基因109个。KEGG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炎症性疾病、免疫相关信号通路。PCR结果显示,sEVs组视网膜中趋化因子配体2、趋化因子受体2、白三烯B4、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6和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SC-sEVs可以减轻蓝光造成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损害,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纳香油通过NF-κB非经典信号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缓解LPS所致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艾纳香油(BBO)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非经典通路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法检测BBO对慢反应物质(SRS-A)生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BBO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三烯 B4(LTB4)产生的影响,qRT-PCR检测BBO对LPS诱导巨噬细胞COX-2、5-LOX、FLAP和RelB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BO对NF-κB非经典通路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2(TRAF2)、NF-κB 诱导激酶(NIK)、p100和RelB浓度的影响.[结果]在1mg·mL-1的BBO药物浓度下减弱了豚鼠回肠的收缩张力(P<0.001),对SRS-A的生成抑制率达到65.34%;与LPS模型组相比,BBO在40-80 μg·mL-1浓度下降低AA代谢通路中PGE2(P<0.05)和LTB4(P<0.05)的浓度,降低COX-2(P<0.05)、5-LOX(P<0.05)和FLAP(P<0.05)的表达;此外,40-80 μg·mL-1浓度下BBO还降低LPS导致的NF-κB非经典通路中TRAF3(P<0.05)、TRAF2(P<0.05)和NIK(P<0.05)的浓度,进一步抑制p100蛋白的磷酸化(P<0.05),同时抑制转录因子RelB的表达(P<0.05)和RelB蛋白的水平(P<0.05),而BBO自身不引起这些基因与蛋白的变化.[结论]BBO可能通过抑制NF-κB非经典信号中调节蛋白TRAF3和TRAF2,转录因子RelB的浓度,造成NIK蛋白的诱导激酶作用受到抑制,进一步抑制了p100蛋白的磷酸化及其与转录因子RelB的结合,从而影响到下游AA通路中重要限速酶COX-2、5-LOX和 FLAP的表达与炎症介质PGE2和LTB4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玉屏风颗粒通过调控TLR9/AP-1信号通路对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白三烯水平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玉屏风颗粒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TLR)9/激活蛋白(AP)-1 信号通路对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白三烯水平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 选取大鼠 60 只,除健康 10 只外其余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健康(A)组、模型(B)组、玉屏风颗粒低剂量(C低)组、玉屏风颗粒中剂量(C中)组、玉屏风颗粒高剂量(C高)组、氯雷他定(D)组,各 10 只.分组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其中,C高、中、低组用 5.40、2.70、1.35 g/kg灌胃,D组以 0.90 mg/kg灌胃,A、B组每天进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干预 30 d.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4、组织胺(HI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球蛋白(Ig)E,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对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癌基因fos蛋白(C-Fos)、原癌基因蛋白(C-Jun),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白三烯受体(CysLT1-R)和CysLT2-R基因mRNA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 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中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 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中组比较,C高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 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高组比较,D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 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B组与C低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中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鼻腔内黏膜组织良好,无EOS浸润、充血;B组与C低组鼻腔内黏膜组织损坏严重,大量EOS浸润产生及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腺体增生和血管扩张充血;C中组与D组鼻黏膜仍有部分肿胀及嗜酸性粒细胞,仍有炎性浸润现象;C高组鼻腔黏膜中仍有少量水肿和轻度血管扩张现象,EOS浸润明显降低.结论 过敏性鼻炎大鼠经玉屏风颗粒治疗后,白三烯表达降低,黏膜病理及免疫功能改善,机制可能与调节TLR9/AP-1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培土清心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采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培土清心颗粒(白术、连翘、白茅根、太子参等)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方法 选择特应性皮炎患者 5 例,以培土清心颗粒治疗 12 周,并以健康志愿者 5 例作为对照.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核心评价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评分(EASI、SCORAD)、瘙痒程度评分、患者自评(POEM)、生活质量指数等进行评估.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检测血清样本,并根据P<0.05、变化倍数(Fold Change)>1.2 筛选出特应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差异蛋白,以及培土清心颗粒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核心评价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评分(EASI、SCORAD)、瘙痒程度评分、患者自评(POEM)、生活质量指数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健康对照组及特应性皮炎组共分析出 28 个差异性蛋白,其中 12 个蛋白表达水平上升,16 个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包括ALAD(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LTA4H(白三烯A-4 水解酶)、CA1(碳酸酐酶 1)、F11(凝血因子XI)、LCP1(淋巴细胞胞浆蛋白 1)等.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ECM-受体相互作用、血小板活化、NF-κB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外陷阱形成等信号通路.(3)特应性皮炎患者经培土清心颗粒治疗前后共分析出 12 个差异蛋白,其中 8 个蛋白表达水平上升,4 个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包括ALAD、FGA(纤维蛋白原α链)、IGHV3-64D及IGHV3-38 等.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补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NF-κB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4)ALAD、FGA、IGHV3-64D等 3 个蛋白靶点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下调,而在培土清心颗粒治疗后显著上调.结论 差异表达蛋白ALAD、FGA、IGHV3-64D可能是培土清心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血清sTREM-1、NT-BNP与LTB4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析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N端脑钠肽前体(NT-BNP)与白三烯B4(LTB4)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COPD组,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63例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AH)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成Ⅰ、Ⅱ、Ⅲ、Ⅳ级患者,各21、22、11、9例.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sTREM-1、LTB4水平,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NT-BNP水平.比较两组的sTREM-1、NT-BNP、LTB4的表达差异,根据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sTREM-1、NT-BNP、LTB4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NT-BNP、LTB4及联合检测对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 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的 sTREM-1、NT-BNP 及 LTB4 表达分别为(43.47±8.67)pg/L、(4 951.72±604.58)ng/L、(18.51± 23.69)μg/L,均显著高于 COPD 组[(10.64±2.35)pg/L、(1 526.34±234.86)ng/L、(8.62±1.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sTREM-1、NT-BNP、LTB4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7,0.551,0.497,P<0.05)o sTREM-1、NT-BNP与LTB4联合检测诊断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AUC为0.931,高于单独的 sTREM-1、NT-BNP、LTB4 检测(AUC=0.706、0.778、0.823).sTREM-1、NT-BNP 与 LTB4 联合诊断 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敏感度、准确度为96.72%、93.65%,均高于单纯sTREM-1、NT-BNP、LTB4检测(敏感度:89.47%、87.93%、86.44%;准确度:80.95%、80.28%、80.95%).结论 sTREM-1、NT-BNP、LTB4 水平在 AECOPD 患者呈高表达,同时随着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sTREM-1、NT-BNP与LTB4水平均明显升高,可成为临床预测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3者联合检测在AECOPD患者中的敏感度、准确度及诊断效能较单独检测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反复输血患者LT、KL-6、SIL-2R表达水平变化与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分析反复输血患者白三烯(LT)、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表达水平变化与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1 年7 月我院收治的反复输血患者70 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70 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白三烯 B4(LTB4)、白三烯 C4(LTC4)、KL-6、SIL-2R表达,分析LTB4、LTC4、KL-6、SIL-2R在反复输血患者的表达变化、四者相关性及对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LTB4、LTC4、KL-6、SIL-2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现不良反应组相比,不良反应组LTB4、LTC4、KL-6、SIL-2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B4、LTC4、KL-6、SIL-2R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TB4、LTC4 呈正相关(r =0.769,P =0.001);LTB4、KL-6 呈正相关(r =0.421,P =0.001);LTB4、SIL-2R呈正相关(r =0.566,P =0.001);LTC4、KL-6 呈正相关(r =0.437,P =0.001);LTC4、SIL-2R呈正相关(r = 0.560,P =0.001);KL-6、SIL-2R呈正相关(r =0.488,P =0.001).ROC曲线显示,与LTB4、LTC4、KL-6、SIL-2R单项诊断相比,四项联合诊断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LTB4、LTC4、KL-6、SIL-2R在反复输血患者体内表达升高,且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表达逐渐升高,且LTB4、LTC4、KL-6、SIL-2R之间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根据其表达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血清TLR4和HMGB1及CysLTs水平在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150例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46)、中度组(n-80)和重度组(n=24).比较各组患儿血清TLR4、HMGB1、CysLTs水平,Pearson分析血清TLR4、HMGB1、CysLTs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HMGB1、CysLTs水平对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TLR4、HMGB 1、CysLTs 水平分别为(31.19±9.75)、(4.24±1.54)、(52.99±11.55)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8.80±2.11)、(2.58±0.51)、(37.96±4.0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患儿血清TLR4、HMGB1、CysLTs水平分别为(46.33±4.43)、(6.85±1.08)、(70.57±7.67)ng/mL,明显高于中度组的(33.20±4.43)、(4.14±1.02)、(54.57±7.67)ng/mL和轻度组的(19.78±2.81)、(3.04±0.54)、(41.08±6.0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中度组TLR4、HMGB 1、CysLTs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TLR4、HMGB1、CysLTs水平与病情程度均成正相关(r=0.913、0.767、0.842,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LR4、HMGB1、CysLTs对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71、0.894.结论 血清TLR4、HMGB1、CysLTs水平在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明显升高,且对疾病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应予以密切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孟鲁司特对哮喘中白三烯B4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在哮喘治疗中对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代谢途径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哮喘的潜在干预靶点.方法·卵清蛋白(ovalbumin,OVA)+A1(OH)3致敏激发小鼠,建立以过敏性气道疾病(allergic airway disease,AAD)为特点的小鼠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哮喘模型并予孟鲁司特灌胃干预,然后再予OVA激发慢性哮喘模型.无约束全身体积描记仪测定小鼠肺功能,探究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变化规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及杯状细胞(goblet cell,GCL)增生情况,观察气道过敏性炎症的病理学特点.ELISA和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血清的免疫球蛋白 E(immunoglobulin E,IgE)、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表达水平,观察2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ype 2,Th2)炎症情况.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LTB4合成限速酶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ALOX5AP)和白三烯A4水解酶(leukotrieneA4 hydrolase,LTA4H)及LTB4受体 1(leukotriene B4receptor 1,BLT1)基因及蛋白表达,探究LTB4的代谢与哮喘的关系.结果·OVA+A1(OH)3可建立以AAD为特征的小鼠哮喘模型,表现为以增强呼气间歇(enhanced pause,Penh)值升高为肺功能特点的AHR,以气道EOS浸润和GCL增生为病理学特点的嗜酸性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状态,及以BALF和血清中IgE、IL-4和IL-13升高且IFN-γ、IL-2和IL-12降低为免疫学特点的Th2型炎症反应;孟鲁司特可有效缓解AAD.ALOX5AP、LTA4H和BLT1基因及蛋白在哮喘中表达增强,孟鲁司特始终抑制ALOX5AP表达,但可促进LTA4H和BLT1在慢性期的表达.OVA再次激发后,孟鲁司特可使LTA4H和BLT1表达增强.结论·孟鲁司特具有缓解哮喘小鼠过敏性炎症的效应,但可刺激LTB4的生成和堆积并以慢性期显著;再次予OVA激发孟鲁司特持续干预的哮喘小鼠可使LTB4与BLT1的表达增强;孟鲁司特可能存在激活LTB4及其受体BLT1进而加重哮喘发作的风险,LTB4代谢限速酶LTA4H及受体BLT1可能是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和间断雾化给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和间断雾化给药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诊治的100例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A组患儿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治疗,B组患儿采取间断性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呼气峰值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7、白三烯B4 (LTB4)水平、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清IgE、TNF-α、IL-8、IL-17、LTB4水平、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治疗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的效果优于间断性雾化吸入辅舒酮治疗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相关皮肤瘙痒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厄洛替尼干预小鼠,与P物质(substance P,SP)致瘙痒小鼠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瘙痒的发生机制.方法 两组小鼠分别予厄洛替尼和SP致痒,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和皮肤表观状态;取小鼠皮肤,比较二者的皮肤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K-1R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31、IL-33、组胺、白三烯B4、SP的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 厄洛替尼致痒表现在给药2~5 d一过性瘙痒,而SP致痒表现在给药后1 h瘙痒明显,逐渐缓解,二者的搔抓表现一致;两种致痒各组间IL-31、IL-33、组胺、白三烯、SP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且部分神经递质的表达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厄洛替尼致痒小鼠和SP致痒小鼠皮肤NK-1R免疫组化呈阳性,分布情况一致.结论 厄洛替尼所致皮肤瘙痒可能与SP/NK-1R的结合有关,通过下游的信号因子致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