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家系的基因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姐妹两人均患有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的一个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阐明POI遗传机制提供线索和方向。方法:提取两个患者及其父母的DNA,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变异,对可能的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分析其致病性。结果:先证者和其姐姐 EIF2 B2基因均检出c.254T>A(p.Val85Glu)的纯合致病突变,父母均为携带者。该 EIF2 B2突变导致POI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结论:全外显子测序适合于遗传异质性高的POI的疾病遗传病因的确诊。检出的 EIF2 B2纯合突变患者与文献已报道的复合杂合病例在表型上存在明显区别,研究结果为POI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因报告重新解读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儿童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已被证实为EIF2B基因。本病以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伴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痉挛性瘫痪通常不明显,智能减退也相对较轻。VWM的一个典型临床特点是应激(如发热、轻微创伤和急性惊吓)引起神经功能的严重恶化。头颅磁共振成像具有诊断价值,脑白质呈弥漫性“消融”模式。VWM起病可为胎儿期至成人的任何年龄,临床表型差异大,基因诊断是VWM诊断的“金标准”。文中报道1例病程长达17年的女性VWM患者,曾因低血清铜蓝蛋白被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经重新解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VWM,值得临床医生警惕和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型白质消融性脑白质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6岁,因“双手不自主抖动伴月经紊乱5年”就诊.患者5年前就餐时被发现双手震颤,持物时明显,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无行走不稳及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发热及精神异常,未接受任何治疗;2年前因月经紊乱于外院住院期间接受头颅CT检查发现脑白质异常.患者平素不喜运动,自幼反应迟钝,学习成绩差,小学5年级辍学;平素月经不规律,经期长;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无疫病接触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临床和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基因突变分析确诊VWM患儿的临床情况和MRI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发病前及病情加重前均有呼吸道感染史;运动、语言发育均较同龄人落后,以运动障碍较智力障碍重为特征;头颅MRI表现为双侧深部及皮质下脑白质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或病灶中心部分可见多发小囊状低信号,DWI为高信号,病变可累及胼胝体、内囊、外囊、脑干及小脑;1例脊髓MRI表现为双侧脊髓对称长T1、长T2信号,累及全脊髓;半年后随访病变范围向周围渐进性扩展.结论:以运动障碍重于智力障碍为临床特点,以双侧脑白质弥漫性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为MRI表现特点,基因突变分析可最终确诊VW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整合应激反应抑制剂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整合应激反应(ISR)是调节细胞蛋白质代谢的重要信号通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被激活.整合应激反应抑制剂(ISRIB)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ISR的激活,调节神经细胞蛋白质代谢,从而很好的抑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显示ISRIB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消融病(VWMD)、创伤性脑损伤(TBI)、MEHMO综合征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结合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就ISRIB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总结1例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1例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其头颅MRI提示存在广泛对称性脑白质异常,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的c.130G>A(鸟嘌呤>腺嘌呤)和c.450du-pA(重复突变)为EIF2B3新突变位点.搜索既往报道的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41例,起病形式多样,最常见的表现为运动障碍,也可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头痛、卵巢功能不全等表现,颅脑MRI均出现弥漫性对称性脑白质异常,33例患者颅脑MRI同时出现囊性病变或脑脊液样信号改变.基因突变检查显示EIF2B1~5均可发生突变,其中EIF2B5突变最常见.结论: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颅脑MRI及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EIF2B基因新突变致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2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报道2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患者1,女,2岁3个月,临床以反复感染后运动能力倒退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发病6个月时有癫痫发作,此后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吞咽困难;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的EIF2B4基因存在7号外显子c.594C>G(p.I98M)和11号外显子c.1177T>A(p.Y393N)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前者来自父亲、后者来自母亲,且2个位点均是未曾报道的新错义突变.患者2,女,41岁,临床以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及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的EIF2B3基因存在2号外显子c.130G>A(p.G44K)和8号外显子c.934C>G(p.R312G)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后者位点的突变已有报道,但此突变类型为首次报告,且该患者是中国报道的第2例成人型VWM.2例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均表现为弥漫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其中,患者1白质稀薄更突出,患者2主要表现为白质萎缩、脑室扩大.发病年龄是VWM严重程度的临床预测因子,起病越早则病情进展越迅速.应激是发病及神经恶化的诱因,目前VW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对上述2个病例进行报道,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的能力,以期延缓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致病基因EIF2B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5个亚基α~ε,其中任一编码基因突变均可引起发病.起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期,临床表型差异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退行,可伴共济失调和癫痫.应激(发热、外伤等)可导致发作性加重.影像学显示大脑白质进行性液化.尸解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白质稀疏和囊性变性,无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异常,过表达祖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δ(GFAPδ),少突前体细胞数量增加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减少、泡沫化且凋亡增加.VWM致病基因EIF2B1~5是管家基因,但多数患者通常仅脑白质受累.少数胎儿期及婴儿早期发病的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累,成年女性患者可有卵巢功能障碍.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病理性星形胶质细胞继发性引起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和髓鞘形成异常,进而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他疾病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过度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抑制等,尚不完全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