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末期肾病患者照顾者照护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认知适应理论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照顾者的照护认知水平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50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认知适应理论为指导,自行设计照顾者对终末期肾病照护认知水平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将照顾者分为高认知组、低认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照顾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50名照顾者,其中照护认知水平高者60名,占40%。高认知组、低认知组在有无参加过知识培训、人生意义评分、内控量表评分、益处发现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参加过知识培训、人生意义、内在心理控制源、对益处的发现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照顾者照护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照顾者的照护认知水平受是否参加知识培训、人生意义感、内控心理控制源、益处发现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阐述益处发现的概念、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评估工具及现状,总结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开展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变化轨迹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接受治疗的232例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确诊后1、3、6个月调查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水平,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益处发现的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总体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F=83.06, P<0.01),从1个月(47.02 ± 14.79)分到6个月(58.13 ± 13.18)分;共识别出3种益处发现轨迹类别,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高水平下降组、中等水平稳定组、低水平升高组,分别为12、67、1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照顾者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类型、肿瘤是否转移、治疗方式、家庭照顾者是否与患者同住、有无共同照顾者与益处发现轨迹类别有关( χ2值为6.71 ~15.05,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照顾者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家庭照顾者是否与患者同住是益处发现轨迹类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随患者确诊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总体水平变化呈上升趋势,超过半数的家庭照顾者属于益处发现低水平升高组。医护人员应根据益处发现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给予家庭照顾者阶段性及特异性的护理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量化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具有代表性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之一。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尽管可以作为CSC的诊断金标准,但是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具有一定风险,同时无法获取定量参数。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无创、可量化的检查,是研究CSC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扫频源OCTA具备了更可观的扫描深度、更广的扫描范围和更高的分辨率。OCTA的发展深化了对CSC发病特点与机制的研究,促进了对CSC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基于OCTA,CSC的脉络膜及视网膜均显示了血管系统的定性及定量改变。OCTA引导的CSC治疗和基于OCTA的预后标志物的发现挑战了传统的造影技术在CSC中的应用。随着OCTA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传统造影联合OCTA将为CSC的诊治带来巨大益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杆菌属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属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属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其机制为保护肠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抗氧化等。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足量含乳杆菌属的复合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放疗导致的腹泻,并且口服乳杆菌属有治疗放疗后腹泻及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趋势,目前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乐观主题书写表达对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痛苦、保胎成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乐观主题书写表达对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痛苦、保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将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先兆流产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乐观主题书写表达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7 d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益处发现量表(BFS)评分及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7 d,两组患者的SCL-90抑郁、焦虑及恐怖状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7d的BFS评分、GSES评分及积极应对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自我效能感评价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期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间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乐观主题书写表达的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其面对疾病的认知及应对能力,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淋巴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得分为(49.02±7.18)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3.92±6.88)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2.83±6.4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P<0.001),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是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淋巴瘤患者疾病益处发现水平不高,应根据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和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质量而非数量与美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相关:来自一项前瞻性研究的证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直肠癌目前居全球发病谱第3位和死因谱第2位,分别占癌症发病和死亡总数的10.0%和9.4%。饮食是一种可改变的因素,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过早死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王亚旭教授团队利用美国的一项大型老年人群前瞻性队列数据,采用碳水质量指数(CQI)和低碳饮食评分(LCDs)分别评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质量与摄入量,并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全面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死亡的关系,揭示了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在结直肠癌预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该研究共纳入101 694例参与者,女性占51.4%,年龄(65.5±5.7)岁。在平均8.81年的随访期内,共观察到1 085例新发结直肠癌,其中311例在平均随访15.07年内死亡。研究发现,在全面矫正潜在混杂因素的COX模型中,与低CQI相比,坚持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高CQI能降低20%(95% CI:4%~33%)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和39%(95% CI:14%~56%)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这种保护性关联在远端结肠癌及直肠癌中更为显著,分别降低35%(95% CI:3%~57%)和42%(95% CI:9%~62%)的发病风险,直肠癌死亡风险更可降低73%(95% CI:27%~90%)。而单纯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低LCDs并不能降低总体以及任何部位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该研究表明,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质量而非限制摄入量,可能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饮食策略,尤其针对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基于CQI的评分标准,建议摄入更多膳食纤维、全谷物,减少含糖饮料、酒精和高升糖碳水摄入,以获得更大的结直肠癌预防益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居民体力活动对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四川省彭州市≥30岁居民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体力活动水平对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2004-2008年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并进行长期随访,确定脑血管病发病情况。描述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及脑血管病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和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5 126名研究对象,其中有5 290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累积发病率为9.60%。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性、通勤性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增高可降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病风险。与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风险比( HR)值为0.81(95% CI:0.75~0.88);与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 HR值为0.84(95% CI:0.78~0.91);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 HR值为0.87(95% CI:0.80~0.94);未发现家务性/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风险间的关联。 结论:在四川省彭州市,体力活动的增加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的降低有关,应鼓励增加成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以获得健康益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浅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心脏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肌和血管内皮组织中存在甲状腺激素受体,对循环中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即使发生细微变化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据支持心血管事件发生时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随后的不良心血管结局之间存在关联。一些临床试验发现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可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这意味着TH治疗在减少心血管结局事件中的潜在益处。本文综述了T 3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及其对心脏的生理作用,以及T 3在心脏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治疗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