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研究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相关方剂,建立临证方药数据库,分别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0、Origin Pro2021、Tableau 2022.2 软件从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用量规律等方面分析用药特点.结果 共得到 344 首方剂,主要出自唐、宋、明、清代,其中使用频次≥5 次的中药共 138 味,常与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菊花、荆芥配伍,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频次依次为肝经、肺经、脾经、肾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得到 5 个聚类组合,涉及主治病症 256 种,包括目翳、目赤、目痛等 54 种眼部疾病;羌活治疗目翳的用药剂量比治疗目赤和目痛的更高,而川芎、当归的更低,并且均主要分布在 3~15 g内.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的用药特点,可为相关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李东垣从形神论治眼病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眼科疾病是李东垣诊疗的特色病种之一,其治疗眼病注重形神同调,调形尤重调理脾胃,调神尤重潜降心火.在眼科用药中善于运用苦寒药配伍风药以清热泻火,运用甘温之品配伍甘凉质润及酸寒敛阴之品以养血益阴,运用益气健脾配伍升提清阳之品以调理脾胃,重视目与经脉的联系,细心洞察以知病变之经脉,调病变之经脉以疗目疾.除用药治疗外,李东垣还重视非药物疗法,强调宁心少语以调摄心神,充分体现了其形神同调治疗眼病的学术特色,对后世眼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射干传统和潜在功用考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历代本草学文献、古代方剂文献与现代国家药典一部的比较研究,可以确认,射干传统功能的核心部分已被当今国家药典一部所收载,而射干治疗目疾、水肿、脚气病、月经不调、伤寒、口疮、舌疾、肝实、虚劳、阴阳毒、皮肤病、血证等现今未收录.由配伍射千古代方剂的病证分布可提炼出利水、逐瘀、通经、明目、平喘、消食、化湿、利大小便等多种功能,是否为射干的功能尚需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予以确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物贴敷涌泉穴的古今应用研究述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涌泉穴是肾经井穴,临床应用上常采用药物敷贴法治疗各种疾病.古代采用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的常见病证有十余种,如厥证、脚气、鼻病、口咽病、目疾、耳病、狂证、百会疽和难产等;现代采用药物贴敷涌泉穴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痤疮及呕吐等病证.采用涌泉穴治疗这些病证一般是取其滋阴补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古今对药物贴敷涌泉穴的应用较多,但基本限于临床应用,尚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薛伯寿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薛伯寿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的经验, 认为缺乏典型症状者, "神不足"即是应用六味地黄丸辨证的关键.熟地黄滋腻, 应用原方常佐加砂仁;肝肾阴虚有热或阴虚血滞血瘀者, 熟地黄易生地黄;肝肾阴虚而热象不著或脑力劳动或须发早白者, 熟地黄易黄精;脑力衰退者, 熟地黄易九转黄精丹;肝肾阴虚日久或年老体弱者, 麦味地黄丸加减;目疾诸病者, 九子地黄丸加减.同时指出临床证候纷繁复杂, 常需要多方巧妙合用以扩展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目用于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用于心”包含“目为心所用”和“目假心而用”两个方面的含义,文章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基于“目蕴神光,神光承君火发生”、“目视万物,目窍为心神所使”、“目别白黑,目窍为心血所养”、“目审短长,目窍为心气所运”4个维度,探讨了“目用于心”的内涵及临床意义.一方面,目窍功能承君火发生、受心血所养、受心气所运,以心为用;另一方面,目窍为心所用,助心任物.故临床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温心阳、察心神、补心血、调心气,治疗目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学启源》从肝论治目疾之药味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学启源》中从肝论治目疾的药味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医学启源》中治疗目疾的药物之性味、质地、归经、配伍及禁忌等表现特性方面阐述其从肝论治目疾的治疗思想,从而得出其用药规律.结果 《医学启源》中治疗目疾药物味特点包括:性味多顺应肝脏苦欲补泻之法,质地轻清可循肝经上达目系,均归肝经可泻肝实或补肝虚,常配伍风药或以君臣佐使相配以治肝,慎用利尿剂以固护肝阴.结论 《医学启源》中治目疾之药味特点可体现张元素从肝论治的思想,其将药物的表现特性与脏腑的生理特性相结合,丰富并完善了脏腑辨证理论,拓宽了临证用药思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安医家吴楚善用下法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清代医家吴楚虽被认为是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但其对于下法的运用亦有独到之处.在相关医案中,吴楚主要运用寒下、温下、逐瘀、导滞、表里双解等具体方法,涉及伤寒、伤食、食厥、疟疾、目疾、腹痛等病症,是较早提出采用下法治疗食厥的医家.吴楚通过脉诊等诊断方法,能洞悉疾病本质,从而准确把握下法应用的时机和禁忌;明晰药性、用药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替换药物用于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野菊花归肝经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野菊花归肝经是其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从野菊花对肝脏疾病的作用、对肝系统相关疾病的作用和结合“性-味-归经”分析野菊花的药理作用三方面将其现代药理作用与归肝经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野菊花“归肝经”具有治疗肝脏疾病,抗高血压、治疗目疾、抗抑郁、抗菌、抗炎等作用.现代药理作用与其归肝经理论有一定的吻合之处,从而为野菊花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