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开展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循证护理实践,根据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最佳证据并制定审查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4名护士、19名医生,63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开展现状审查,采用"i-PARIHS框架下的证据应用障碍识别评估清单"对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制定13个审查指标,其中3条审查指标依从性超过90%,2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8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低于90%.障碍因素分析发现,变革层面存在证据转化不足、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无开展同伴支持教育组织政策及闭环沟通不畅等问题;变革接受者层面,护士、癫痫患儿及家属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压力引发了医疗人员的心理抵触,患儿及家属存在对癫痫疾病的羞耻感;组织环境层面,首次在科室开展循证实践,团队缺乏相关经验.结论 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的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当融合临床专业的判断力与基线审查结果,深入探究障碍因素,并据此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卒中及共患疾病诊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及共患疾病的关注逐步提高,但由于多病共存的特殊性和异质性,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治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卒中及共患疾病的诊疗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神经系统专科技术水平和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构建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是卒中救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机构应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从而实现卒中及共患疾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更年期潮热非激素药物疗法的研发成败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深入分析了去甲文拉法辛缓释片、艾司米氮平片和甲磺酸帕罗西汀胶囊3种非激素药物治疗更年期潮热的临床研发历程.去甲文拉法辛缓释片和艾司米氮平片均由于疗效不足和存在安全性问题,被监管机构以获益风险平衡欠佳为理由拒绝批准.相比之下,甲磺酸帕罗西汀胶囊通过设置安慰剂导入期、更保守的样本量估计和预先规定对2项Ⅲ期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药物研发失败的风险,不仅展示了对潮热频率和潮热程度的疗效,也通过多个Ⅱ期试验探索到耐受性最佳的剂量,最终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非激素药物在更年期潮热治疗的研发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药物安全性特征与在精神科疾病患者不同、药物疗效偏弱、临床前药效模型与临床症状缓解的关联度弱,以及剂量探索试验需要较大样本量等.以上案例分析为后续类似适应证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优化试验设计、降低研发风险的策略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 Slicer重建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 3D Slicer重建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PTN患者病例资料.通过 3D Slicer软件于术前完成主要血管、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脑干的三维影像重建,并行MVD治疗,重建影像并与术中发现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对比术中发现,术前重建影像辨别责任血管准确性达94.7%(72/76),Kappa检验提示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956,P<0.001).重建影像对于神经受压程度的判断准确性为71.1%(54/76),Kappa检验提示两者一致性一般(Kappa系数=0.495).卡方检验显示重建影像与术中发现的神经受压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VD术中发现神经受压程度明显高于重建影像所示.结论 3D Slicer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展示PTN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基本实现术中神经血管关系的术前可视化,在MVD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该技术对于细微结构展示能力稍显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符文彬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经验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青少年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符文彬教授认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神失所养,阳气不足为其发病的体质因素;治疗上主张以疏肝调神为根本治法,同时重视温阳化气及疗效巩固;综合运用针刺、精灸、皮内针、刺络等方式,制订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基本模式的整合针灸治疗方案进行诊疗,效果理想.总结符文彬教授应用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中医临证经验,并附验案 1则加以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灸治疗干眼症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干眼症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病情反复缠绵,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精粹,在治疗DES方面凸显优势.笔者检索近10年针灸治疗DES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ES的机制研究可知,无论是改善泪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眼表蛋白表达,还是调节性激素分泌,调节神经物质分泌,最终都是实现促进泪液分泌从而改善DES症状的效果;临床研究从单纯针刺、电针、火针、揿针、灸法、针灸联合、针药结合疗法等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DES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笔者指出了针灸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些许不足,其意旨在推动今后针灸在调治DES方面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评估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卒中可损害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能够在早期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对脑卒中所造成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判断,补充了影像学及评分量表的不足,并对预测患者的功能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SLSEP评估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判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高度近视后视网膜结构损伤恢复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2岁,近视4年,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反复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1年于2022年3月12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因变应性结膜炎病史曾双眼点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其母亲中度近视,否认其他眼病家族史。患儿右眼裸眼视力0.04,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后矫正视力-6.50 DS/-0.50 DC×5°=0.8;左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为-5.75 DS/-1.00 DC×180°=0.8。由于患儿曾用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且反复出现双眼结膜炎,在其监护人要求及眼底检查排除黄斑疾病后(图1),采用红光治疗仪(型号RS-200)行单纯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疗法(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仪器为Ⅱ类设备B型,光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瞳孔直径4.0 mm状态下进入瞳孔的光功率约为0.25 mW,照射参数为AC(220±22)V,(50±1)Hz;输入功率≤30 VA。患儿每天照射双眼2次,间隔至少4 h,每次3 min。RLRL治疗1个月双眼屈光度降低约-2.00 D,更换镜片;治疗3个月矫正视力为1.0,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行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图2,3)。治疗后5个月(2022年8月10日)患儿出现治疗后彩虹样后像,持续时间偶超8 min,未就诊并自行继续治疗。2022年8月30日患儿出现视力下降,咨询后建议停用RLRL并及时复诊。2022年9月3日患儿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诉右眼眼红、畏光伴咳嗽、流涕1周,不伴发热。眼科检查见双眼结膜充血,右眼中央角膜可见片状荧光素钠染色,双眼调节和放松不足。超广角眼底成像可见黄斑中心凹圆形病灶;OCT检查示双眼中心凹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欠连续,直径712 μm(图4)。屈光科与眼底病科会诊后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右眼角膜炎、左眼结膜炎、双眼视网膜病变。以更昔洛韦医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2周;甲泼尼龙片晨服,8 mg/d,连续1周;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 1次。患者随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视神经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检查示双侧视神经未见异常,双眼视野明显异常;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示双眼1环振幅密度下降,中心反应峰消失;双眼视杆、视锥反应波振幅均轻度下降。嘱患者口服叶黄素1个月并停用RLRL。2个月后患者自觉视力逐渐恢复,2022年10月19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复诊,双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8,OCT成像示双眼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完整性和连续性均恢复(图5)。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和左旋多巴片250 mg/d口服,2022年12月21日(停用RLRL后4个月)检查角膜透明,视网膜结构完整,双眼视力未查(图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单分子阵列技术的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神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策略。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液筛查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快捷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外周血中标志物含量低、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等问题。目前,灵敏的蛋白分子检测技术-单分子阵列(Simoa)技术可对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到的低浓度生物标志物进行准确分析。本文就应用单分子阵列这一新兴技术进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液神经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