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留置鼻肠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的总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0 d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结果 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置管用时为(16.20±5.65)min,对照组为(34.13±13.60)min;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试验组鼻黏膜出血1例、呛咳1例,对照组鼻黏膜出血4例、呛咳5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6);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置管后10 d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用时短,能够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且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水交换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水交换与常规注气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搜集关于水交换与单纯注气的常规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8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对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106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水交换虽延长了进镜时间(MD=1.81,95%CI:1.28~2.35,P=0.000),但其腺瘤检出率(ADR)(O(R)=1.40,95%CI:1.26~1.55,P=0.000)、盲肠插管率(O(R)=1.62,95%CI:1.24~2.10,P=0.000)和肠道准备质量评分(MD=0.61,95%CI:0.42~0.79,P=0.000)高于常规进镜方式,疼痛评分(MD=-1.07,95%CI:-1.39~-0.76,P=0.000)、腹部按压(O(R)=0.42,95%CI:0.29~0.60,P=0.000)和体位变化(O(R)=0.59,95%CI:0.42~0.82,P=0.002)低于常规进镜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交换进镜方式虽延长了进镜时间,但提高了ADR、盲肠插管率和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减轻了疼痛,降低了腹部按压和体位改变的概率,其是进行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较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云南省县域医院消化内镜诊疗现状调查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综合分析云南省县域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室)的基本情况、诊疗现状等信息,为提高与规范云南省消化内镜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方式开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云南省县域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室)的医疗质量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内镜中心(室)设置、人员配置、诊疗技术及诊疗量、质量控制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43家县域医院参加调查统计,消化内镜中心(室)平均仅1.74个操作间,内镜主机平均1.42台,胃肠镜数量平均4条,143家县域医院内镜中心(室)的超声内镜主机共10台,小肠镜主机仅2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仅4家县域医院在开展。省内县域医院专职消化内镜医师共392名,能够完成四级手术的医师仅占医师总人数的18.62%(73/392),其中掌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医师比例仅6.12%(24/392)。省内县域医院消化道癌早期诊断率仅19.48%(1 133/5 817),其中食管癌早期诊断率21.04%(276/1 312)、胃癌早期诊断率19.53%(397/2 033)、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18.61%(460/2 472)。结直肠腺瘤检出率12.83%(12 207/95 148),盲肠插管成功率70.49%(67 067/95 148),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率为12.54%(221/1 763)。结论:云南省县域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室)配置、诊疗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指标整体水平较低下,仍需要在完善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服务能力、诊疗技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显示:表面活性剂有创和微创的不同给药方式对5~9岁时肺活量的影响结果相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微创法给予表面活性物质(LISA)替代气管导管给药,是否存在5~9岁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低于正常值。 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13个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23~26周出生的早产儿,共计211例早产儿纳入研究,LISA给药组( n=107)和常规气管插管表面活性剂治疗组( n=104)。将FEV 1<预测值的80%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后续评估由双盲小组进行。 结果:121例中有102例肺活量测定成功,其余患儿因死亡或走失无法追踪。LISA组FEV 1中位数为预测值的93%(四分位数范围:80%~113%),对照组为86%(四分位数范围77%~102%)( P=0.685),FEV 1<80%的发生率分别为11/57(19%)和15/45(33%),绝对风险降低14%(95%可信区间:-3.1%至31.2%, P=0.235)。 结论:两组间5~9岁儿童FEV 1低于正常值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方案对肠道准备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方案对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以1∶1的比例分成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和单纯聚乙二醇组各120例,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580 μg利那洛肽+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单纯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3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盲肠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共235例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并接受结肠镜检查。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盲肠插管成功率、排便次数与单纯聚乙二醇组比较[(7.3±1.1)分比(7.0±1.2)分、58.1%(68/117)比60.2%(71/118)、38.5%(45/117)比39.8%(47/118)、(4.2±1.9) min比(4.3±1.6) min、(5.9±2.7) min比(6.2±2.4) min、100.0%(117/117)比100.0%(118/118)、(5.3±2.3)次比(5.1±2.7)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聚乙二醇组[25.6%(30/117)比39.8%(47/118)],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单纯聚乙二醇组[93.2%(109/117)比76.3%(90/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0.24、0.64, P=0.018、0.031)。 结论:与3 L聚乙二醇方案相比,580 μg利那洛肽联合2 L聚乙二醇方案能够取得同等的肠道准备效果,且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表胃肠起搏在神经重症患者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体表胃肠起搏在神经重症患者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优化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操作流程、提高幽门后置管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入住金湖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神经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产生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中使用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和胃内注入空气促进胃肠蠕动,观察组使用体表胃肠起搏促进胃肠蠕动。比较2组患者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51.42 %(18/35),观察组为82.85%(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3, P<0.01);对照组置管时间为(15.83 ± 3.93)min,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为(3.32 ± 0.63)分,观察组置管时间为(3.78 ± 0.81)min,CPOT评分为(1.03 ± 0.2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6、14.65,均 P<0.01)。 结论:神经重症患者床旁主动盲插鼻肠管操作时采取体表胃肠起搏促进胃肠蠕动,可以提高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调查分析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现状并分析其对患者及外科医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1年11月5―30日,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全体委员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中已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的调查研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 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229份。(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229位外科医师中,男195例,女34例;年龄为(40±8)岁,年龄36~45岁120例,年龄≤35岁80例,年龄>45岁29例。86.46%(198/229)外科医师来自教学医院,74.67%(171/229)来自省会城市医院。229位外科医师中,医师职称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职称、正高职称分别占17.90%(41/229)、27.51%(63/229)、37.12%(85/229)、17.47%(40/229);参加工作年限为≤5年、6~10年、11~15年、≥16年分别占19.21%(44/229)、22.27%(51/229)、26.64%(61/229)、31.88%(73/229);医师专业以肝胆胰外科(48.03%,110/229)和食管胃肠外科(14.41%,33/229)为主。229位外科医师中,开设自媒体平台初衷(多选题):52.84%(121/229)通过增加患者数量提高收入、54.15%(124/229)积累病例开展临床科研项目、64.19%(147/229)增加行业知名度获得同行认可、58.08%(133/229)增加社会知名度提升精神层面的满足感,17.90%(41/229)被动开展。(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60.26%(138/229)外科医师每年参与线下社会公益活动1~3次,26.64%(61/229)参与次数>3次。47.60%(109/229)外科医师每周手术量为5~10台,33.19%(76/229)每周手术量>10台。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英文文章:38.43%(88/229)外科医师尚未发表,24.89%(57/229)已发表1~3篇,36.68%(84/229)发表>3篇。51.09%(117/229)外科医师尚未主持纵向课题(包括已结题项目),13.54%(31/229)主持过国家级项目,35.37%(81/229)主持过省部级项目。(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65.50%(150/229)外科医师开设微信公众号,55.02%(126/229)开设问诊平台,31.44%(72/229)开设抖音,21.40%(49/229)开设微信视频号,同1位外科医师可开设多种自媒体平台。35.81%(82/229)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时间<1年,42.79%(98/229)开设时间为1~3年,21.40%(49/229)开设时间>3年。45.85%(105/229)外科医师>2周更新自媒体内容。63.32%(145/229)自媒体平台获得科室或医院精神支持,12.66%(29/229)获得科室或医院学科经费支持。82.53%(189/229)自媒体平台为外科医师自行运作。47.16%(108/229)自媒体平台顺利运营,50.22%(115/229)无法持续运营,2.62%(6/229)停用。60.70%(139/229)运营自媒体平台耗时<30 min/次,27.07%(62/229)耗时30~60 min/次。89.08%(204/229)自媒体平台后台可留言或咨询,52.84%(121/229)留言或咨询次数<5次,>50次占6.99%(16/229)。平均每项内容被点赞量或阅读量<100次占59.39%(136/229),100~300次占29.26%(67/229),60.26%(138/229)内容获最高点赞量或阅读量<1 000次,6.99%(16/229)>10万次。平均每项内容被转发次数<100次占74.67%(171/229),>300次占6.55%(15/229)。87.34%(200/229)自媒体平台的粉丝量<1万。自媒体受众(多选题)主要包括“相关专业小同行”“医护专业大同行”“本专业患者群体”“普通大众人群”,其占比分别为42.36%(97/229)、31.00%(71/229)、52.40%(120/229)、53.71%(123/229)。(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34.93%(80/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后可增加其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29.69%(68/229)认为可增加其所在科室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75.98%(174/229)外科医师认为近期门诊或住院患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就诊比例<10%。患者依从性(多选题):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39.74%(91/229)外科医师认为住院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25.33%(58/229)认为门诊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46.29%(106/229)认为术前谈话、化疗或放疗前谈话更节省时间。(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20.09%(46/229)和6.55%(15/229)外科医师分别通过“长期、持续、用心做自媒体平台”和“重要的自媒体平台内容和广泛的受众”获得成功,72.49%(166/229)尚未成功。26.64%(61/229)外科医师认为开设自媒体平台有利于增加行业协会任职,22.27%(51/229)认为有利于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54.59%(125/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有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40.17%(92/229)认为可提升自身临床科研能力水平,48.91%(112/229)认为可提升带教水平。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88.65%(203/229)外科医师认为个人全部收入增加幅度<20%,47.60%(109/229)认为工作方面的成就感或愉悦感显著提升,48.91%(112/229)无停止或退出计划,7.42%(17/229)计划停止运营自媒体平台。(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希望得到科室、医院、行业协会、社会层面帮助分别占61.57%(141/229)、72.05%(165/229)、47.16%(108/229)、53.28%(122/229),仅9.61%(22/229)认为无需帮助。40.17%(92/229)外科医师允许自媒体平台插入商业广告,59.83%(137/229)禁止插入商业广告。选择性建议:70.74%(162/229)外科医师认为需更多不同专业医师参与,40.61%(93/229)认为需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严密监管;32.75%(75/229)认为需要斟酌。27.95%(64/229)外科医师提供了自媒体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其中7.81%(5/64)不建议盲目尝试。结论:国内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多面临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收入增加不明显和缺少专业推广维护团队及外部支持问题。仍有较多外科医师长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获得成功,增加患者就诊量,提升自我业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获得职业成就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芒硝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清洁准备中的护理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芒硝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清洁准备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单纯采用芒硝清洁肠道,B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C组采用芒硝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比较各组患者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BPS)评分情况,清肠剂耐受性、盲肠插管的成功率、息肉检出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各组肠道清洁质量直肠至降结肠、脾曲至肝曲、升结肠至盲肠和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C组肠道清洁质量直肠至降结肠、脾曲至肝曲、升结肠至盲肠和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耐受性、盲肠插管的成功率高于A组、B组,息肉检出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C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芒硝、复方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在肠道清洁准备工作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联合应用可更好提高肠道清洁质量和患者清肠剂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7年4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的27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盲插法组,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2±16)岁;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采用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的3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电磁导航组,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龄(50±15)岁。统计一次留置鼻肠管成功率和留置鼻肠管耗时;留置鼻肠管后0.5 h内,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估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估留置鼻肠管前与留置鼻肠管后即刻留置鼻肠管操作者(以下简称操作者)腰背痛程度,并计算留置鼻肠管后即刻操作者腰背痛发生率。结果:电磁导航组患者的一次留置鼻肠管成功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盲插法组的74.07%(20/27), P<0.05;留置鼻肠管耗时为10(8,13)min,明显短于盲插法组的30(22,40)min( Z=-6.17, P<0.05)。留置鼻肠管后0.5 h内,电磁导航组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盲插法组的70.37%(19/27), P<0.05。留置鼻肠管前,2组患者的操作者的腰背部疼痛评分均为0分。留置鼻肠管后即刻,电磁导航组患者的操作者的腰背痛发生率为45.45%(15/33),明显低于盲插法组的85.19%(23/27), P<0.05。 结论: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成功率高、耗时短,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度高,同时可大大降低操作者职业腰背痛发生率,有利于特重度烧伤患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颈内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原发性导管异位的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TIVAP)发生原发导管异位(PCM)的特征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单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58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IJV入路共植入593例胸壁TIVAP,发生PCM 18例(3.0%)。其中经右侧入路425例,PCM 1例(0.2%)。经左侧入路168例,PCM 17例(10.1%)。18例PCM中11例首选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10例成功,1例失败;3例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开放调整,均成功;4例首选盲视下开放调整,2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经左侧颈内静脉入路植入TIVAP的PCM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应用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或DSA下开放调整是处理PCM的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