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割手术日间管理模式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并初步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开展日间手术管理后运营效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日间和(或)住院行微创PPV治疗的10 895例患者10 895只眼17 528例手术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 346例5 346只眼,女性5 549例5 549只眼;年龄(57.74±13.15)(0~95)岁.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日间手术初步开展期)3 615只眼6 381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日间手术扩大开展期)7280只眼11 147例手术作为观察组.根据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将观察组再分为分散管理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集中管理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分别为2905、4375只眼和4646、6 501例手术.对比观察不同组间日间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平均非计划再手术率的变化.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行日间PPV分别为7 852(70.44%,7852/11 147)、24(0.38%,24/6 381)例,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1)、5(3)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间手术占比显著增多(x2x=8 051.01)、平均住院日显著降低(Z=4 536 84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分散管理组、集中管理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3)、1(0)d,非计划再手术分别为34(0.73%,34/4 646)、171(2.63%,171/6 501)例;与分散管理组比较,集中管理组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Z=1 436.94)、非计划再手术率明显升高(x2=5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PPV日间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日,但也会造成非计划再手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信息时代精神医学临床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信息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紧密结合,在临床诊治与临床研究方面展现了潜在应用价值。精神医学力求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技术步伐,人工智能在精神医学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其过程既充满机遇与挑战,也有着可以洞见的曙光。同时,在精神医学临床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精神医学临床研究需关注真实世界的真实数据,在注重规范化、安全性的基础上,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和精神医学临床诊疗真实数据相结合,在强化循证证据、更新临床诊治指南的同时,形成有转化应用价值的工具。从科学发展看,坚信这些工具终将帮助精神科医生造福于广大精神疾病患者,促进精神医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注重胆道外科临床研究 提高论文报告证据质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规范临床研究得出的客观结论,是制订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共识的重要证据依据。笔者从明确临床研究的证据依据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建立长远的研究目标、重视真实世界研究及外科临床研究“三要素”(手术质量、病理分析和随访)、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展定量分析性研究的意义和实施、注重注册制度和规范化开展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当前临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促进我国胆道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水平,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开展门脉高压临床研究与多学科团队处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规范化处理是完成2030年消灭乙肝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处理门脉高压相关临床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无创门脉压力预测模型的建立是临床的迫切需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需要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处理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指南亟需来自中国人群的数据验证。设计合理的高质量门脉高压临床研究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可信证据,促进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相关诊治决策的精准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区域性协作网推进新生儿临床科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健康医疗大数据及其驱动的真实世界研究已日益成为医疗决策的重要证据来源。国内新生儿围产医学领域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陆续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新生儿协作网,开展多种形式的临床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如何基于我国新生儿领域的临床问题与可靠的真实世界数据,构建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基于区域性协作网推进新生儿临床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并发症规范化诊断登记历程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胃肠肿瘤外科研究的逐步深入,肿瘤外科尤其是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诊断信息的登记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胃癌规范化手术的推广及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推动了胃癌规范化手术安全性临床研究(如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系列研究等)开展,并进一步推动短期安全终点即并发症的数据规范化登记。我国胃肠外科并发症诊断登记也逐步由基于临床经验发展为基于临床研究的诊断登记。在此基础上,自2015年起,国内同行共同搭建的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医疗中心登记汇报真实临床数据。近年来,国内同道共同制订并发症诊断登记专家共识,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并发症注册登记研究,上述工作都将推动全国各医疗中心尤其基层医疗中心进入基于真实世界的规范化并发症诊断登记时代。笔者回顾梳理我国胃肠肿瘤外科并发症规范化诊断登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旨在为我国胃肠外科的临床实践规范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39例ⅢB~Ⅳ期EGFR突变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53岁。一线治疗均为EGFR-TKIs同步联合培美曲塞含铂方案连续治疗4~6个周期后,序贯EGFR-TKIs单药联合或不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不良反应。中位随访18.6个月(95% CI:16.2~21.0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结果:39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为61.5%(24/39),DCR为94.9%(37/39),中位PFS为16.4个月(95% CI:12.1~20.7个月)。39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伤(59.0%,23/39)、骨髓抑制(43.6%,17/39)、皮肤反应(25.6%,10/39)、胃肠道反应(17.9%,7/39)、疲乏(12.8%,5/39)、肾功能损伤(5.1%,2/39),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占12.8%(5/39),无4级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有效缓解。 结论: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够延长患者的P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产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单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的87例CML慢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国产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87例患者治疗3、6、12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95.4%(83/87)、97.7%(85/87)、100.0%(87/87),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31.0%(27/87)、42.5%(37/87)和64.4%(56/87);分子学反应方面,87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BCR-ABL/ABL IS≤10% 44例(50.6%),BCR-ABL/ABL IS≤0.1% 4例(4.6%),6个月时BCR-ABL/ABL IS≤1% 39例(44.8%),BCR-ABL/ABL IS≤0.1% 13例(14.9%);12个月时主要分子学反应率为35.6%(31/87)。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以Ⅰ~Ⅱ级血细胞减少为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以水肿、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等为主,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国产伊马替尼治疗CML效果肯定,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除子宫颈癌之HPV疫苗应用广东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实施对目标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共识专家组一致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是子宫颈癌防控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国内外接种经验和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咨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以利于提高优先推荐人群HPV疫苗接种率。具体包括: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子宫颈癌防控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增加疫苗信心,提高接种意愿;逐步将HPV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通过带量采购并大幅降低疫苗价格,多渠道增加支付途径,以提高HPV疫苗的可负担性;推荐低年龄段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青春前期人群全程接种2剂次,多种渠道保障重点目标人群的HPV疫苗供应,以提高优先接种人群疫苗的可及性;丰富疫苗接种场景,让受种者获得更好的接种体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接种便利性;建立健全HPV疫苗接种与子宫颈癌筛查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三级预防联动工作;建设真实世界研究信息管理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探讨优化筛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子宫颈癌防控策略,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Ⅲ~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的疗效:一项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Ⅲ~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在真实世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Ⅲ~ⅣA期行放化疗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放化疗后是否行巩固化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85)和巩固化疗组( n=54)。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对照组、巩固化疗组ORR分别为44.71%(38/85)、66.67%(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4, P=0.018);DCR分别为70.59%(60/85)、87.04%(4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4, P=0.025)。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9.0、1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4, P<0.001);中位OS分别为15.0、2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75, P<0.001)。两组cT 3-4N 1-3M 0亚组ESCC患者中位OS分别为16.0、3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49,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 HR=1.57,95% CI为1.04~2.36, P=0.032)、客观缓解( HR=0.08,95% CI为0.04~0.17, P<0.001)、巩固化疗( HR=0.32,95% CI为0.20~0.51, P<0.001)均是Ⅲ~ⅣA期行根治性放化疗后ESCC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 HR=1.59,95% CI为1.05~2.43, P=0.030)、客观缓解( HR=0.05,95% CI为0.02~0.10, P<0.001)、巩固化疗( HR=0.22,95% CI为0.13~0.36, P<0.001)均是Ⅲ~ⅣA期行放化疗后ES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全性方面,巩固化疗组发生7例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白细胞降低,其中1~2级5例、3~4级2例;对照组发生22例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消化道反应,其中1~2级16例,3~4级6例。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96%(7/54)、25.88%(2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4, P=0.068)。 结论:Ⅲ~ⅣA期ESCC患者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且总体不良反应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