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轮匝肌成形术修复松弛型眼袋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成形术在松弛型眼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松弛型眼袋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31~60岁,平均48.5岁。对32例患者行皮肤入路眼袋修复,通过眼轮匝肌成形,重塑眼轮匝肌环形强度及形态。通过术前术后Barton分级及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分析,评估该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结果:3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瘀斑2例,出现眼部异物感3例,无出现感染、下睑退缩、下睑外翻、球后血肿者。32例患者Barton评分术前为(1.88±0.49)分,术后为(0.5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5, P<0.05)。术后患者非常满意25例,占78.12%;基本满意7例,占21.88%。 结论:眼轮匝肌成形术使下睑缘重现饱满外形,外形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手术针对性强、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术后远期效果较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部疾病发病率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大,甚至致残,疾病负担重。诸多资料表明,部分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增加多种眼病的风险,包括青光眼、非动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睑松弛综合征和视网膜静脉闭塞;机制方面,主要与OSA特征性间歇低氧及睡眠片断化等所致氧化应激和缺氧性损伤、全身性炎症、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OSA已成为许多眼病另一种潜在危险因素。本文系统地介绍OSA与眼部疾病相关的现有研究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眶隔脂肪释放在下睑袋成形术同期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眶隔脂肪释放在下睑袋成形术同期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下睑皮肤松弛合并泪槽凹陷畸形患者52例(男5例、女47例,年龄27~66岁,平均47.8岁)用眶隔脂肪填充眶下缘凹陷处,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缝合固定于眶下缘骨膜处达到解剖复位,眶隔膜游离缘缝合固定于支持韧带缘的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下睑袋成形术同期进行泪槽畸形矫正。术后6~12个月随访,评估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5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外观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评估手术满意度,49例满意、2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睑球分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对矫正下睑袋伴泪槽畸形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眉上与眉下联合切口上睑提升术改善上睑皮肤松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上睑皮肤松弛患者行眉上与眉下联合切口上睑提升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集上睑皮肤松弛患者90例,男21例、女69例,年龄45~70(55.3±6.3)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眉上切口组(28例)、眉下切口组(22例)、联合切口组(40例)。比较3组眉峰点垂直线上睑缘至眉毛距离(distance between upper eyelid and eyebrows, DEE)、睑裂高度经瞳孔上下睑缘间距离(palpebral fissure height, HPF)、眉毛至发际线距离(distance between eyebrows and hairline, DEH)、Lemperle评分、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并发症。结果:联合切口组术后恢复时间(39.38±6.53) d、消肿时间(9.18±2.07) d均大于眉上切口组[(30.14±5.37)、(7.43±2.85) d]、眉下切口组[(31.64±5.10)、(7.59±2.48) d]( t=6.16、2.93、4.81、2.68,均 P<0.05)。治疗6个月后,3组HPF均上升,DEH均下降,且联合切口组变化程度更明显( t=2.86、6.14、2.86、5.86,均 P<0.05)。眉上切口组患者Lemperle评分为(1.50±0.51)分,眉下切口组为(1.50±0.51)分,联合切口组为(1.05±0.22)分;联合切口组Lemperle评分小于眉上切口组、眉下切口组( P<0.05)。联合切口组患者与第三方医师VAS评分均大于眉上切口组、眉下切口组( F患者=9.44, F第三方=9.29,均 P<0.05)。 结论: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眉上与眉下联合切口上睑提升术更能改善松弛状态,减少皱纹,提升手术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睑松弛症脱垂泪腺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泪腺脱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892,-4.168,-2.005,-4.552;均 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脱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 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 +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205-2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转修复睑黄瘤后内眦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睑黄瘤切除后内眦缺损的效果。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睑黄瘤女性患者13例(24眼),年龄42~61岁,平均49岁。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及睑黄瘤宽度个性去除肌皮瓣用于修复内眦缺损。睑黄瘤切除后,逆行转移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最后行上睑成形术。结果:13例(24眼)皮瓣均成活,术后3~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眼睑皮肤一致,切口瘢痕隐蔽,双侧上睑形态自然对称,均未见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方法为治疗内眦部睑黄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完整切除病灶同时改善上睑形态,可避免术后变形、瘢痕明显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睑黄瘤术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一期修复较大睑黄瘤切除术后上睑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睑较大睑黄瘤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睑黄瘤位置和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睑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睑黄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瓣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皮瓣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术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睑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改良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进行修复,可修复上睑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皮瓣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翻转填充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凹陷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凹陷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上睑松弛伴凹陷的老年女性患者14例,年龄50~62 (54.4±4.6)岁。对14例患者行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翻转填充术,采取眉下切口去除松弛皮肤,上提矫正上睑松弛的同时,将皮下组织制作带蒂瓣翻转填充于上睑凹陷处。结果:14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12例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有1例患者眉下瘢痕较明显,1例眉头处有皮肤牵拉皱褶;术后6个月12例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眉下垂外观消除,上睑光滑平整,填充处未见组织吸收再凹陷情况,效果满意。结论: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瓣翻转填充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上睑凹陷,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睑松垂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矫治上睑松垂的临床效果,探讨各术式在不同程度上睑松垂及眉位置不同的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上睑松垂患者,根据上睑松垂的程度和是否伴有眉下垂进行分类,对轻、中度上睑松垂不伴眉下垂患者采用去皮重睑术或眉下切口上睑松垂矫正术;对轻、中度上睑松垂伴眉下垂患者采用眉上切口上睑松垂矫正术;对重、特重度上睑松垂不伴眉下垂患者采用去皮重睑术联合眉下切口上睑松垂矫正术;对重、特重度上睑松垂伴眉下垂患者采用去皮重睑术联合眉上切口上睑松垂矫正术。观察手术效果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共纳入688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652例,年龄35~79岁,平均47.8岁。轻度及中度上睑松垂396例,伴眉下垂94例,不伴眉下垂302例;重度及特重度上睑松垂292例,不伴眉下垂156例,伴眉下垂136例。其中单纯去皮重睑术145例、眉下切口上睑松垂矫正术157例、眉上切口上睑松垂矫正术94例,联合手术29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随访患者上睑皮肤松垂均有所改善,其中非常满意436例,满意225例,不满意27例,满意率96.1%(661/688)。其中,行联合手术满意率为98.6%(288/292)高于行单项手术满意度94.2%(373/396)。结论: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垂程度不同及是否伴有眉下垂选择不同术式,重度上睑皮肤松垂且伴有眉位置改变的患者通常需要联合手术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力学优先原则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力学优先原则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初次眼整形女性患者96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的双侧单睑患者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合并内眦赘皮者行改良Park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对存在轻度上睑下垂者行提肌腱膜松解或提肌腱膜折叠术。通过手术进行松解粘连、组织复位、减轻负荷、加强提睑板力量等方法,减弱影响重睑皱褶形成的力学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上睑形态及皮肤松弛情况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因术后重睑线弧度欠佳,1例因去皮量不足重睑较窄,2例因双侧不对称。其余患者睁闭眼位上下睑形态较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力学优先原则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睑皱褶变浅、消失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