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力线不良解剖危险因素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人体活动的重要组织之一,下肢力线不良会导致运动中非接触性ACL损伤.导致下肢力线不良的解剖因素包括骨性因素与非骨性因素,骨性因素主要包括胫骨因素、股骨髁因素、股骨近端及髌骨与足踝因素等,非骨性因素主要包括神经型因素、股骨机械轴周围因素、胫骨机械轴周围因素等.运动导致的非接触性ACL损伤大多由于下肢生物力线不良而影响膝关节正常负重,造成ACL力学环境异常,而ACL损伤修复或重建术后移植物失效的病例中也存在下肢力线不良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准确评估并纠正下肢力线不良,对于预防非接触性ACL损伤和ACL重建术后移植物失效有着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液体复苏时机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进行液体复苏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因脓毒症所致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55例和延迟组61例.比较2组患者复苏前、后不同时间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复苏后肾脏替代治疗情况、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2组28 d生存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复苏后24 h的SVR对患者28 d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复苏前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24、48、72h及出ICU时的Scr、BUN、SVR均明显降低,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明显升高,且早期组的Scr、BUN、SVR明显低于延迟组,CO、SV明显高于延迟组(P均<0.05);早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延迟组,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延迟组(P均<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vs 11.48%,P>0.05);早期组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组(30.91%vs 52.46%,P<0.05);复苏后24 h的SVR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0.817~0.924,P<0.001).结论:早期液体复苏能够快速改善AKI患者的肾功能及SVR,降低患者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程度负重对老年膝骨关节炎下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负重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负重0%自身体重(BW)组(36例)、负重5%BW组(36例)和负重15%BW组(36例).比较3组患者负重慢跑时的三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额状面下肢关节角度、矢状面下肢关节角度和膝关节动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负重的增加,患者三维方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逐渐增大,且负重5%BW组和负重15%BW组均高于负重0%BW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0%BW组与负重5%BW组和负重15%BW组膝关节内收角度峰值、踝关节内翻角度峰值和踝关节外翻角度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负重5%BW组与负重15%BW组膝关节内收角度峰值显著降低,踝关节内翻角度峰值显著升高,踝关节外翻角度峰值显著升高.3组其他冠状面下肢关节角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0%BW组与负重5%BW组和15%BW组踝关节背屈角度峰值和踝关节跖屈角度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BW组踝关节背屈角度峰值显著升高,踝关节跖屈角度峰值显著降低.3组其他矢状面下肢关节角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膝关节内收力距和膝关节屈曲力距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BW组膝关节内收力距和膝关节屈曲力距峰值显著升高.结论 不同程度负重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力学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200例气虚血瘀型眩晕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生蛭胶囊治疗,两组均维持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与85.0%,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可改善气虚血瘀型眩晕相关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可改善气虚血瘀型眩晕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富氢液组(Sham+HRS组)、SAE组和SAE+富氢液组(SAE+HR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小鼠SAE模型。Sham+HRS组和SAE+HRS组分别于造模后1和6 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记录术后7 d生存情况。于造模后3、5和7 d进行Y迷宫迷路分辨测试。于造模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术后7 d生存率降低,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GC-1α、NRF2、Tfam和Drp1表达上调,Mfn2表达下调( P<0.05);与SAE组比较,SAE+HRS组术后7 d生存率升高,新异臂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Mfn2表达上调( P<0.05)。 结论:富氢液减轻小鼠SAE的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关节炎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OA与许多因素存在因果关联,如细胞因子、代谢性疾病、营养物质、肠道菌群和生活行为等。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等,保护因素包括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叶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或通过改变负重关节的生物力学从而影响OA的进展。此外,OA的慢性疼痛症状、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如2型糖尿病、重度抑郁症和帕金森病。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探索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因果关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变异的随机分配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与危险因素相关的工具变量与疾病进行分析,从而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本综述纳入OA的孟德尔随机化相关研究,分析OA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细胞因子、代谢组学、营养物质、肠道菌群、生活行为以及端粒长度和线粒体异质性之间的因果关联,对O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搏波记录在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脉搏波记录在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于2022年4月11日至6月11日公开招募的男性健康受试者。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装置,计算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后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健康受试者在未用药、单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用伊曲康唑3种状态下,分别佩戴脉搏波记录手表24 h,记录受试者心率和体动数据,对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和多梦易醒等药效学评价指标和精神状态、昼夜节律和生命活力等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男性健康受试者12名,年龄(34±6)岁。单用咪达唑仑时受试者中位 Tmax为0.5 h, Cmax为(19.10±5.35)μg/L,AUC 0-t为(45.41±13.88)min·μg/L,AUC 0-∞为(46.99±14.74)min·μg/L。联用伊曲康唑后,咪达唑仑的中位 Tmax仍为0.5 h; Cmax为(61.05±19.0)μg/L,AUC 0-t为(394.36±60.26)min·μg/L,AUC 0-∞为(553.10±178.87)min·μg/L。咪达唑仑联用伊曲康唑与单用咪达唑仑AUC 0-t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为735.24%~1 061.57%。12名受试者中有9名共发生26例次不良事件,均为轻度。脉搏波记录结果显示,未用药、单用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联合伊曲康唑受试者的睡眠时间[(5.40±1.35)、(6.50±1.85)和(8.05±0.8) h, P=0.001]、睡眠深度评分[(14.13±5.15)、(19.00±4.62)和(24.32±3.66)分, P=0.005]及生命活力评分[40.00(38.00, 41.00)、36.50(35.25, 38.75)和32.50(30.00, 36.00)分,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脉搏波记录针对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的药效学和安全性可进行实时、客观、定量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曲线下面积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曲线下面积法评价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5岁,BMI 20~28 kg/m 2,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采用滴定法缓慢静脉注射1 mg/ml瑞马唑仑或10 mg/ml丙泊酚,当对口头指令反应消失时停止给药。计算丙泊酚或瑞马唑仑给药后第1个10 min内MAP低于或高于基础值的曲线下面积(AUC MAP-、AUC MAP+)和HR低于或高于基础值10%的曲线下的面积(AUC HR-、AUC HR+)。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注射痛发生情况。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0 d内心血管并发症、脑梗死及少尿或无尿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P组AUC MAP-增大(平均差值为59.375 mmHg·min,95% CI 26.763~91.987 mmHg·min),AUC HR-增大( P<0.05),AUC MAP+和AUC HR+、血管活性药使用率、使用例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未见注射痛和术中知晓发生。 结论: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瑞马唑仑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优于丙泊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开腹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LS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开腹肝脏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10月择期行开腹肝脏手术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LSQLB组(L组, n=21)和TAPB组(T组, n=21)。两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L组行超声引导下右侧LSQLB,T组行右侧肋缘下TAPB,随后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前(T 0)、切皮即刻(T 1)、肝脏探查时(T 2)、缝皮时(T 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使用量;记录术后2、8、16、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48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肌力减退(阻滞侧下肢肌力≤4级)、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L组在T 1、T 2、T 3的MAP和HR低于T组(均 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均 P<0.05),术后2、8、16、24 h的VAS评分低于T组(均 P<0.05),术后48 h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少于T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力减退、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LSQLB用于开腹肝脏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丙戊酸钠与华法林隐匿的药物相互作用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隐匿的丙戊酸钠与华法林药物相互作用致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急剧升高的案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类型相互作用发生的3种模式与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例患者因不明原因抽搐入院后予丙戊酸钠对症治疗,2 d后INR急剧升高至4.67,最初怀疑为某种药物不良反应,经反复排查与分析,推断为丙戊酸钠与患者体内残存的华法林(入院前服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通过蛋白结合位点竞争在短期内置换出大量游离华法林,使其血药浓度快速增高,从而导致INR异常变化。老年患者多药治疗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病例提醒医生在开具药物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并适当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助于判断相互作用,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