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和OCTA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主要特征为球后和眼眶周围软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眼外肌肥大、球后脂肪增多、软组织水肿以及眼眶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眼眶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严重者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性视神经病变(DON),这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TAO患者存在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DON的发生与视神经缺血密切相关.因此,及早了解并监测TAO患者眼部血流的变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可以获得活体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结构和血管影像,具有非接触、无创伤、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现已用于研究多种眼科疾病和全身疾病对眼部血流变化的影响.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学者应用OCT和OCTA对TAO患者的眼底微循环结构及血流进行研究,然而由于存在测量技术、混杂因素以及研究人群的差异,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且该领域尚未有相关的国内文献综述.文章主要对OCT和OCTA在TAO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OCT和OCTA技术在TAO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眼部淋巴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眼部淋巴瘤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和眼附属器淋巴瘤(POAL)。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PIOL最常见的形式,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被认为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亚型。因其眼部症状的非特异性而经常导致误诊。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鉴定是诊断PVRL的金标准。其他辅助检查,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已被应用于PVRL的诊断。细胞因子测量和B细胞克隆性以及突变分子的测定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PVRL的治疗包括局部放疗,玻璃体内化疗(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根据是否累及非眼部组织选择是否进行全身化疗。眼眶淋巴瘤是POAL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组织病理学亚型和疾病的临床分期是预测预后及选择治疗的最佳指标。在治疗孤立性低级别淋巴瘤时,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播散性和高度恶性淋巴瘤,应选择化疗或放疗联合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曲安奈德结膜上方穹隆部深层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结膜上方穹隆部深层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就诊的53例(64只眼)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上睑退缩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其中33例(39只眼)患者采用结膜上方穹隆部深层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治疗组);20例(25只眼)仅观察随访(观察组)。治疗组曲安奈德每次20 mg结膜上方穹隆部深层注射,每月1次,治疗效果稳定后停药并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或随访前、后上睑缘距瞳孔距离(MRD 1)、甲状腺眼病生活质量(TED-QOL)评分、临床活动度评分(CAS)、眼球突出度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及独立样本 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男性6例,女性27例,年龄(43±12)岁;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40±13)岁,两组性别、年龄、眼睑退缩病程及首次就诊时MRD 1,TED-QOL评分,CAS,眼球突出度,眼压,B超测量的上、下、内、外直肌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组曲安奈德注射次数为(2.18±0.94)次(范围1~5次);治疗后随访(6.74±3.89)个月,MRD 1由(6.85±0.88)mm降低至(4.38±1.04)mm、TED-QOL评分由(22.03±4.33)分降低至(7.91±3.25)分,CAS由(2.82±0.39)分降低至(0.97±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68,21.36,20.92;均 P<0.01);眼球突出度、眼压、B超测量的各直肌直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随访(8.65±5.15)个月后眼睑退缩亦有好转,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的MRD 1、TED-QOL评分、CAS差值分别为(2.46±1.05)mm、(14.06±3.80)分、(1.85±0.51)分,均高于观察组随访前后的差值[(0.32±0.75)mm、(3.24±2.86)分、(0.56±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86,11.90,8.98;均 P<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上睑退缩均无复发。治疗组中出现短暂性眼压升高5例(6只眼),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女性患者有月经改变。 结论:结膜上方穹隆部深层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上睑退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减轻上睑退缩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24-52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藏拉萨地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初步结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并初步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西藏拉萨地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21只眼,女性20例20只眼;中位年龄53(31,75)岁。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58.8%,24/41)。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仪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一个月1次,其中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康柏西普(IVC)分别为23例23只眼(56.1%,23/41)、18例18只眼(43.9%,18/41),并据此分组。两组患者年龄( Z=-0.447)、性别构成( Z=-0.485)、logMAR BCVA( t=-1.591)、眼压( t=-0.167)、CMT( t=-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随访时间89(35,198)d;IVR组、IVC组随访时间分别为85(35,185)、120(43,26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89, P>0.05)。随访时采用基线时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基线及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眼压、CMT变化以及新发心脑血管性事件。基线与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眼压、CMT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IVR组、IVC组组间注药次数、随访时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基线时,患眼logMAR BCVA、眼压、CMT分别为0.852±0.431、(12.5±2.5) mm Hg(1 mm Hg=0.133 kPa)、(578.1±191.1)μm。末次随访时,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为(2.7±1.2)次;logMAR BCVA、CMT分别为0.488±0.366、(207.4±108.7)μm,其中CMT仍>250 μm者14只眼(34.1%,14/41)。与基线时比较,BCVA( t=4.129)、CMT( t=-0.713)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IVR组、IVC组注药次数分别为(2.6±0.9)、(3.0±1.5)次;两组患眼注药次数( t=-1.275)、logMAR BCVA( t=-0.492)、眼压( t=0.351)、CMT( t=-1.7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新发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末次随访时,未见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发生。 结论:短期抗VEGF药物治疗可改善西藏拉萨地区的BRVO继发ME患眼的视力并减轻ME;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疗效。方法:选择泰州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网明目汤。2组均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2 hPG、HbAl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及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huma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采用投射视野检查仪进行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检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厚度;采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测量眼部血管瘤体积,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 P=0.043)。观察组治疗后主症与次症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8.305、9.687, P值均<0.001);空腹血糖、2 hPG及HbAlc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888、3.007、7.183, 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视野灰度值[(1.41±0.17)%比(2.55±0.24)%, t=24.515]、黄斑厚度[(308.85±9.43)μm比(358.51±13.24)μm, t=19.322]、出血斑面积[(1.10±0.35)mm 2比(2.03±0.44)mm 2, t=10.462]及血管瘤体积[(11.02±1.94)μm 3比(14.11± 2.11)μm 3, t=6.818]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及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2.261、19.467、37.713, P值均<0.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可有效改善DR患者的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治疗的多样化和发展前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手段。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在提高患者术后脱镜率、改善患者术中体验和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等需求的推动下,治疗手段日益多样化。眼球生物测量设备和屈光度计算公式的不断更新,人工晶状体研究向多焦点、连续视程方向不断发展,以及飞秒激光辅助技术及手术系统的不断应用,极大推进了白内障手术治疗向更有效、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向发展。未来白内障治疗将向手术技术、新型药物和组织工程等方面聚焦,其中白内障手术辅助系统与技术、围手术期干眼管理、干细胞晶状体再生、白内障基因药物以及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训练等研究,将为白内障治疗提供更加多样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眶隔翻转向下固定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方法。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外科对轻度上睑下垂患者31例,13例为双侧,18例为单侧,共44只眼;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18~51岁;用眶隔翻转向下与下方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观察其效果。结果:31例44只眼均于术后7 d拆线,重睑线形态良好,眼睑闭合良好。随访6个月,轻度上睑下垂均得到矫正,无上睑退缩,无眼睑闭合不全。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双眼平视前方时睑缘遮盖角膜高度分别为3.03±0.32,1.55±0.19( P<0.01)。术后25例(80.6%)达到满意效果,6例为基本满意,无不满意者。 结论:眶隔翻转向下固定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A-Mg引流片兔眼前房植入对眼压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羟基磷灰石涂层镁基(HA-Mg)青光眼引流片植入兔眼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SPF级3~4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进行相应操作;12只左眼均不行任何操作,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1、3、5个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观察术后各组眼部情况;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引流片于前房与结膜下间隙固定情况。术后5个月,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HA-Mg引流片植入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术前和术后每周采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连续监测21周;采用锥虫蓝前房注入法验证房水引流通道通畅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HA-Mg引流片完全降解后房水引流通道与周围组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兔均未出现全身及眼部异常或不良反应,6枚HA-Mg引流片均于术后约4个月完全降解,4枚引流片位置固定良好,2枚引流片出现少量旋转移位,无引流片落入前房;术后5个月,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正常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分别为(2 535.2±274.4)和(2 521.0±175.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73, P=0.857)。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26.409, P<0.001; F时间=7.843, P<0.001),其中小梁切除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高于HA-Mg引流片植入组,HA-Mg引流片植入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引流通道通畅性实验发现,HA-Mg引流片植入术后5个月,蓝色染色剂仍可从前房引流到结膜下。术后6个月引流片已完全降解,巩膜层间可见线状房水引流通道及虹膜前粘连,各组织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HA-Mg引流片植入兔眼后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owat-Wilson综合征伴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诊疗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Mowat-Wilson综合征(Mowat-Wilson syndrome, MWS)伴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的诊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MWS伴HD的患儿7例。其中,男3例,女4例;患儿小头畸形6例,面容及耳廓异常7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2例,听力异常、幽门狭窄及肾积水各1例;手术前HD检查结果为常见型5例,长段型1例,全结肠型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及手术治疗,肛门手术全部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出院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纸尿裤使用情况、污粪、肛周糜烂、饮食情况及小肠结肠炎发作次数等,并对患儿智力、运动能力、语言、身高及体重等进行检查测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例患儿均携带ZEB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无义突变,3例为移码突变。患儿手术时年龄范围为20 d至1岁2个月,手术时间为90~2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50 ml。7例患儿中腹腔镜手术5例,单纯肛门手术1例,腹腔镜游离结直肠再经瘘口开腹游离回肠,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1例。2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余5例恢复较好。手术后3个月,1例患儿因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1例失随访,另5例患儿规律随访。5例随访患儿中,1例偶发污粪及肛周糜烂,2例年龄>5岁的患儿需长期使用纸尿裤,2例排便功能良好;4例可正常进食;3例间断发作小肠结肠炎。2例1岁3个月的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其余3例患儿均生长发育落后。随访中发现患儿均伴有明确智力发育障碍及运动发育落后,4例伴有言语能力缺失,2例伴有躯体和肢体畸形,1例有眼部畸形(斜视)。3例患儿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其中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对于MWS伴HD患儿,手术治疗安全可靠,但患儿智力、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水平低下,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高,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脉络膜血管指数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是血管腔面积与脉络膜总面积的比值,既可以反应出脉络膜内血管成分的改变,又可作为后续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CVI是一种新的生物测量工具,正在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眼部疾病的脉络膜结构观测中。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疾病进程监测和疗效评估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了解CVI在各种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可为CVI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