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特征在区分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人群的睡眠特征,评价其在区分MCI和AD人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的MCI组患者(50例)和AD组患者(50例)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两组间总睡眠时间(TST)、睡眠结构占比(N1%、N2%、N3%、REM%)、睡眠效率(SE)、睡眠起始潜伏期(SL)、REM睡眠潜伏期(REML)、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睡眠纺锤波密度(ρ spindle)、K复合波密度(ρ KC)指标差异,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睡眠特征指标纳入logistic逐步回归,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预测组合中单一指标与联合预测模型区分MCI和AD人群的价值。 结果:MCI与AD组的TST、N3、SE、ρ spindl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15、2.798、3.682、6.488,均 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3、SE、ρ spindle被纳入建模组合,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t(Pre)=-19.972-0.269N3-0.141SE-3.303ρ spindle。N3、SE、ρ spindle以及联合预测模型区分MCI和AD人群的灵敏度分别为64%、32%、96%、90%,特异度分别为58%、98%、50%、7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0.684、0.810和0.901,联合预测模型AUC显著优于单一指标( P<0.05)。 结论:在AD疑似人群中,基于N3、SE、ρ spindle的联合预测模型对区分MCI和A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合预测模型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睡眠纺锤波密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非快速动眼2(NREM2)期睡眠纺锤波密度(SSD)及其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12月因打鼾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的患者,最终纳入119例男性患者,年龄23~60(37.4±7.3)岁,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AHI<15次/h)59例和OSAHS组(AHI≥15次/h)60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一般临床资料及PSG参数。记忆功能评分采用逻辑记忆测试(LMT)、数字次序测试(DOT)和CANTAB测试中的图形认知记忆(PRM)、空间识别记忆(SRM)、空间工作记忆(SWM)。人工计数NREM2期C3、C4导联睡眠纺锤波个数,计算SSD。比较上述指标及NREM2期SSD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Shapiro-Wilk方法、Chi-Squared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各项记忆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NREM3期比例、最低血氧饱和度、NREM2期左侧中央区SSD(N2-C3 SSD)、NREM2期右侧中央区SSD(N2-C4 SSD)更低(均 P<0.05);BMI、睡眠NREM1期比例、氧减指数、血氧饱和度<90% 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呼吸暂停最长时间、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更高(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表现为LMT即刻评分更低,PRM即刻选择时间、SRM总时间、PRM延迟选择时间更长,提示OSAHS组的即刻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空间识别记忆、延迟视觉记忆更差(均 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受教育年限( OR=0.744,95% CI 0.565~0.979, P=0.035)、呼吸暂停最长时间( OR=0.946,95% CI 0.898~0.997, P=0.038)、N2-C3 SSD( OR=0.328,95% CI 0.207~0.618, P=0.012)、N2-C4 SSD( OR=0.339,95% CI 0.218~0.527, P=0.017)是即刻视觉记忆的独立影响因素;AHI( OR=1.449,95% CI 1.057~1.985, P=0.021)、N2-C3 SSD( OR=0.377,95% CI 0.246~0.549, P=0.009)、N2-C4 SSD( OR=0.400,95% CI 0.267~0.600, P=0.010)是延迟视觉记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SSD减低与中重度OSAHS患者记忆功能受损相关,表现在即刻视觉记忆及延迟视觉记忆受损,提示NREM2期SSD的改变可作为评估OSAHS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电图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特点和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象山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8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健康志愿者及治疗前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睡眠情况监测,记录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相关指标的数据,对受试者睡眠纺锤波的数量、密度、振幅、频率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受教育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ST、SE、REML和N3%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WASO、SOL、N1%和N2%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持续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TST、SE、REML和N3%较治疗前有所回升( P<0.05),WASO、SOL、N1%和N2%则下降( P<0.05),其中WASO、SE、SOL、N1%、N2%和N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纺锤波的密度和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持续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纺锤波的密度和振幅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均显示出显著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的损伤,睡眠纺锤波的活性显著降低,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睡眠障碍和纺锤波的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睡眠质量和结构的监测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与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睡眠质量和结构的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睡眠监测,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仪睡眠质量指标、睡眠结构指标、纺锤波指标;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PSQI评分与睡眠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PSQI评分为(5.36±0.65)分,观察组PSQI评分为(14.24±3.58)分,观察组PSQI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15,P<0.05).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睡眠总时间较短、睡眠潜伏期较长、快速动眼期(REM)较短以及觉醒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36、40.355、36.620、24.226,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的REM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睡眠总时间较长、睡眠潜伏期较短、REM期较长、觉醒次数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5、12.021、8.668、9.10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睡眠总时间较短、睡眠潜伏期较长、REM期较短、觉醒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04、14.781、15.899、9.901,P<0.05).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N1%值较高、N2%值较高及N3%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3、9.483、10.065,P<0.05).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的RE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1%值较低、N2%值较低、N3%值较高(t=10.163、9.483、10.065,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1%值较高、N2%值较高、N3%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28、4.210、7.15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纺锤波密度、振幅和时间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纺锤波密度较低、振幅较低、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2.665、2.01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QI评分分别与睡眠总时间、REM期、N3%、纺锤波密度及纺锤波振幅呈现出了明显的负相关性,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N1%、N2%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r=-0.612、-0.269、-0.812、-0.778、-0.841;r=0.382、0.226、0.654、0.778,P<0.05).结论:实施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可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及结构异常的表现,且睡眠纺锤波的活性也呈现出了异常的表现,其指标与PSQI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噪声污染环境下失眠患者的临床睡眠及心理特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针对暴露于夜间相同的交通噪声环境在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睡眠、心理影响结果,本文拟通过观察夜间相同交通噪声环境下的失眠人群和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睡眠期脑电特征性差异,来解释噪声污染对不同人群差异性影响结果,从而为噪声污染敏感的失眠人群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方法 我们选择在夜间睡眠时段(22:00-6:00期间)长期居住在公路、铁道旁及飞机航线附近噪声暴露环境相对固定(50~60分贝,每次持续时间10~15 s左右)条件下的(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人群,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纳入了26例睡眠质量正常人群和30例失眠人群,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监测,重点观察其睡眠期纺锤波密度指数,并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变化特点.结果 本组数据中,在相同夜间噪声暴露条件下的睡眠质量正常和失眠的两组人群之间,人口学特征统计学无差异.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失眠人群(P<0.01),在26例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的焦虑抑郁量表测评中有5例患有轻度焦虑(19.23%),没有出现中重度焦虑及抑郁症状,30例失眠人群中患有轻度焦虑6例(20.00%),中度焦虑15例(50.00%),重度焦虑4例(13.33%):30例的失眠人群中有15例患有抑郁(50.00%),其中轻度抑郁3例(10.00%),中度抑郁9例(30.00%),重度抑郁3例(10.0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SG监测中,反映出两组人群的睡眠纺锤波平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的睡眠纺锤波指数为25.43高于失眠人群的16.60(P<0.05).结论 夜间相同交通噪声环境下失眠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睡眠质量正常人群,纺锤波密度指数降低者失眠患者噪声污染环境下睡眠质量更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神经生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睡眠期电生理活动的特点. 方法:对36例MDD患者(MDD组)以及3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SG);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入组者的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 结果:与NC组比较,MDD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显著降低,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显著延长,觉醒指数显著增加(P均<0.001);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中的N1%显著增加、N3%显著减少(P均<0.05);MDD组N2期中睡眠纺锤波的个数和密度显著降低(P均<0.01);PSQI评分与睡眠纺锤波的个数及密度呈负相关(r= -0.30,r= -0.26,P均<0.05);HAMD-17评分与睡眠纺锤波的密度呈负相关(r= -0.25,P<0.05),与PSQI呈正相关(r=0.76,P<0.001). 结论:MDD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且睡眠纺锤波变化可能是MDD的特征性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时辰理论探讨痴呆患者动态脑电图的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时辰理论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动态脑电图的量化指标,为诊断痴呆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取33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病例组,另招募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量表筛查和动态脑电图监测,依据中医时辰理论选取相关时辰的脑电图,比较两组脑电图各导联、位点的功率变化.结果:两组无干扰定标脑电图及辰时、午时、申时、酉时的双侧顶枕α波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位点的θ、δ波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子时睡眠纺锤波的时限、频率及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寅时α波功率和θ、δ波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辰时、午时、申时及酉时各时辰之间α波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辰结合脑电图定量分析,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电生理分析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脑电图θ、δ波功率增加明显,α波功率下降,子时睡眠纺锤波的时限、频率及密度可以作为老年痴呆患者脑电生理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年龄阶段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脑电波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既往研究表明,年长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结构的变化和认知功能下降,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且目前关于睡眠脑电波(EEG)和睡眠结构与不同年龄阶段OSAHS患者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阶段重度OSAHS的EEG特征,旨在进一步为大脑可塑性变化提供重要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疗中心确诊的67例重度OSAHS患者,依据我国最新的年龄划分标准将其分为年轻组(18~40岁,n=34)和年长组(41~65岁,n=33).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睡眠有效率,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各分期(N1、N2、N3期)、快速眼动睡眠(REM)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REM期各波〔δ 波(0.5~4.0 Hz)、θ 波(4.1~8.0 Hz)、α 波(8.1~12.0 Hz)和 β 波(12.1~30.0 Hz)〕脑电能量密度;并分析两组患者NREM期各波脑电能量密度、REM期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与AHI的相关性.结果 年长组患者N1期、N2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大于年轻组,年长组患者N3期、REM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小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1期、N2期、N3期 δ 波脑电能量密度均低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3期 θ 波脑电能量密度低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2期、N3期 α 波脑电能量密度低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1期、N2期、N3期 β 波脑电能量密度均高于年轻组(P<0.05).年轻组患者NREM期 δ 波、θ 波、α 波脑电能量密度及REM期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与AH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8、-0.315、-0.383、-0.483、-0.501,P值均<0.05);年轻组患者NREM期 β 波脑电能量密度与AH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年长组患者NREM期各波脑电能量密度、REM期睡眠时间和睡眠有效率与AH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重度OSAHS的年轻患者与年长患者的EEG存在明显差异,年长患者N1期、N2期睡眠时间较长,而N3、REM期睡眠时间较短;与年轻患者相比,年长患者NREM期的 δ 波、N3期的 θ 波和 α 波均减少,而NREM期的 β 波却明显增加.这些EEG的改变导致了重度OSAHS的年长患者深睡眠时间减少,而浅睡眠时间增加,外界的刺激及间歇性低氧更容易导致觉醒,直接导致睡眠片段化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用作失眠症诊断的多导睡眠图指标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可用作失眠症诊断的多导睡眠图(PSG)指标.方法 失眠症患者(失眠组)2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33例均在独立监测室内接受PSG监测,失眠组进行连续两晚的PSG监测,分别记为失眠组首夜、失眠组次夜,正常对照组仅监测一晚.观察并记录两组受试者的睡眠进程指标[卧床时间(TIB)、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醒觉次数、觉醒总时间]、睡眠结构指标[N1、N2、N3期及快速动眼期(REM)持续时间占TST的百分比,分别记为N1%、N2%、N3%、REM%]、N2和N3期特征波指标(N2期纺锤波数量、N2期纺锤波密度、N3期δ波数量、N3期δ波密度),观察失眠组首夜、正常对照组监测当晚失眠情况.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眠组首夜醒觉次数、觉醒总时间、N3期δ波数量、N3期δ波密度均增多(P均<0.05);与失眠组次夜相比,失眠组首夜N2%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失眠组首夜SL>30 min者16例,醒觉次数≥2次者27例,TST<6.5 h者19例;正常对照组SL>30 min者25例,醒觉次数≥2次者30例,TST<6.5 h者19例.结论 在睡眠环境和睡眠舒适度改变的情况下,PSG 监测中醒觉次数、觉醒总时间、N3期δ波数量及N3期δ波密度可作为诊断失眠症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抑郁症患者睡眠纺锤波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抑郁症患者睡眠纺锤波(SS)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S密度的降低或活性下降与海马等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连接异常存在一定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从抑郁症患者的SS改变、认知功能损害以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