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唑仑联合放松椅治疗慢性失眠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及对多导睡眠图参数、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联合放松椅治疗慢性失眠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及对多导睡眠图(PSG)相关参数、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失眠合并焦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n=44)和观察组(艾司唑仑联合放松椅治疗,n=4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PSG相关参数(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REM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EM期睡眠比例、REM潜伏期)、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个人信念、态度简化量表(DBAS-16)]、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短于治疗前,REM期睡眠时间长于治疗前,睡眠效率、REM期睡眠比例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DBAS-1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H、Cor、ACT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联合放松椅可改善慢性失眠合并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症状,调整心理状态,抑制HPA轴亢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15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醒时间、睡眠总时间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21%,高于对照组80.52%(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HAMA评分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缩短(P<0.05);且观察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HAMA评分及血清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睡眠总时间延长(P<0.05);观察组睡眠效率及血清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能调节患者睡眠结构参数与激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情绪,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2)和对照组( n=32),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PQS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血清CRH、ACTH、CORT水平低于治疗前,对照组CRH、COR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rTMS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降低HPA轴相关激素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过度觉醒状态,有利于病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M-OSA)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且在术后6个月完成复诊的2~14岁儿童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72.6%),女17例(27.4%),年龄2.0~12.3(5.9±2.4)岁。所有儿童在基线时均完成临床资料收集、PSG、OSA-18生活质量问卷和儿童睡眠问卷-睡眠呼吸障碍分量表,术后6个月复查PSG和OSA-18生活质量问卷。根据基线PSG中快速眼动睡眠期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OAHI比值是否≥2,将患儿分为REM-OSA组(33例)和非REM-OSA组(29例)。对比2组患儿基线PSG参数及量表得分、术后6个月治愈率及OSA-18生活质量问卷结果,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身高比、是否超重或肥胖、病史时间、扁桃体和腺样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REM-OSA组的氧减指数、SpO 2<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高于非REM-OSA组( Z值分别为-2.723、-3.414,P值分别为0.006、0.001),而最低SpO 2低于非REM-OSA组( Z=-3.957, P<0.001)。REM-OSA组阻塞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与解剖因素相关)高于非REM-OSA组( t=2.840, P=0.006),而中枢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和觉醒指数(均与功能因素相关)低于非REM-OSA组( t=-2.597、 P=0.012, Z=-2.956、 P=0.003),其余PSG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不同基线OAHI情况下,2组患儿术后6个月OSA治愈率的变化趋势有交互效应(χ 2=4.282, P=0.039)。 结论:解剖因素和功能因素在REM-OSA与非REM-OSA患儿病因中所占的权重不同,2组患儿术后OSA治愈率在不同基线OAHI的情况下变化趋势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代谢综合征:基于大样本临床数据库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7年6月因疑患OSA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8 155例成人受试者,其中男6 484名,女1 671名,年龄18~90(43.13±12.28)岁,体质量指数(BMI)14.61~59.56(25.59±3.98)kg/m 2。所有患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及生化检验。按照OSA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非OSA,轻度OSA、中度OSA、重度OSA)。MS的患病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校正性别、年龄、BMI、颈围、臀围、吸烟、饮酒等因素后的逻辑回归模型评估OSA及其特征病理生理指标与MS的相关性,并以优势比(odds ratio,OR)表示。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MS总体患病率为43.6%,在非OSA、轻度OSA、中度OSA、重度OSA组的患病率为18.6%、30.4%、43.8%、57.1%。逻辑回归显示,轻度OSA、中度OSA、重度OSA组较非OSA组的MS患病风险增加,校正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7(1.05~1.54)、1.84(1.53~2.22)、2.08(1.76~2.46), P值均<0.01。此外,反映OSA缺氧负担的指标(氧降指数、最低血氧、血氧饱和度<90%累积时间比)与MS患病关系密切( t值分别7.1、56.3、10.6, P值均<0.01),睡眠片段化指标(觉醒指数)与MS患病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MS患病风险随OSA严重程度增加逐步增高,反映OSA缺氧负担的指标与MS患病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的临床特征,分析OSA合并O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OSA患者179例,根据是否合并OHS分为OSA组( n=147);OSA合并OHS组( n=32),OHS组又分病态肥胖组11例,非病态肥胖组21例。比较OSA组与OSA合并OHS组以及病态肥胖组与非病态肥胖组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OSA合并OHS的危险因素。 结果:合并OHS组腰围、吸烟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微觉醒指数、夜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均高于OSA组,分别为腰围(126.68±18.66) cm比(115.54±13.76) cm,AHI(74.13±32.40)次/h比(57.33±30.60)次/h,ODI(73.70±33.40)次/h比(53.66±30.79)次/h,微觉醒指数(51.15±31.64)次/h比(33.69±21.66)次/h,SIT90(44.59±30.95) %比(19.75±21.80)%( P<0.05);夜间平均SpO 2,夜间最低SpO 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OSA组,分别为FEV 1(2.51±0.94比3.00±0.90)L,FVC(3.23±0.99比3.73±1.01) L,( P<0.05)。病态肥胖组颈围、腰围、ODI均高于非病态肥胖组,夜间平均SpO 2低于非病态肥胖组(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腰围、BMI、AHI、SIT90为OSA合并OH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OSA合并OHS患者睡眠质量更差,夜间缺氧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丘脑-皮质谷氨酸与神经元活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谷氨酸与丘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8只,6~8周龄,体重15~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4):假手术组(Sham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法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前1 d(T 0)和造模后3、5、7、14、21 d(T 1~5)时测定术侧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和热缩足潜伏期。T 3时植入EEG记录电极到视觉皮层,T 4时监测6 h EEG的变化,计算非快动眼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T 3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微丝电极植入到丘脑腹后核(VP)和初级体感皮层(S1),T 4时采集VP和S1场电位,计算各波功率百分比,同时评价VP和S1局部场电位的相干性。T 4时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丘脑和皮质各脑区神经递质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T 1~5时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热缩足潜伏期缩短,非快动眼睡眠时间百分比降低,觉醒时间百分比升高,VP区δ波功率百分比降低,VP和S1区α波功率百分比升高,VP-S1场电位的相干性在δ波(1~4 Hz)及α波(8~14 Hz)的频率范围内均增加,丘脑和皮质谷氨酸、谷氨酰胺及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升高( P<0.05)。 结论: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可能与丘脑-皮质谷氨酸水平升高,导致神经元电活动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睡眠纺锤波密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非快速动眼2(NREM2)期睡眠纺锤波密度(SSD)及其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12月因打鼾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的患者,最终纳入119例男性患者,年龄23~60(37.4±7.3)岁,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AHI<15次/h)59例和OSAHS组(AHI≥15次/h)60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一般临床资料及PSG参数。记忆功能评分采用逻辑记忆测试(LMT)、数字次序测试(DOT)和CANTAB测试中的图形认知记忆(PRM)、空间识别记忆(SRM)、空间工作记忆(SWM)。人工计数NREM2期C3、C4导联睡眠纺锤波个数,计算SSD。比较上述指标及NREM2期SSD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Shapiro-Wilk方法、Chi-Squared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各项记忆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NREM3期比例、最低血氧饱和度、NREM2期左侧中央区SSD(N2-C3 SSD)、NREM2期右侧中央区SSD(N2-C4 SSD)更低(均 P<0.05);BMI、睡眠NREM1期比例、氧减指数、血氧饱和度<90% 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呼吸暂停最长时间、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更高(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表现为LMT即刻评分更低,PRM即刻选择时间、SRM总时间、PRM延迟选择时间更长,提示OSAHS组的即刻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空间识别记忆、延迟视觉记忆更差(均 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受教育年限( OR=0.744,95% CI 0.565~0.979, P=0.035)、呼吸暂停最长时间( OR=0.946,95% CI 0.898~0.997, P=0.038)、N2-C3 SSD( OR=0.328,95% CI 0.207~0.618, P=0.012)、N2-C4 SSD( OR=0.339,95% CI 0.218~0.527, P=0.017)是即刻视觉记忆的独立影响因素;AHI( OR=1.449,95% CI 1.057~1.985, P=0.021)、N2-C3 SSD( OR=0.377,95% CI 0.246~0.549, P=0.009)、N2-C4 SSD( OR=0.400,95% CI 0.267~0.600, P=0.010)是延迟视觉记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SSD减低与中重度OSAHS患者记忆功能受损相关,表现在即刻视觉记忆及延迟视觉记忆受损,提示NREM2期SSD的改变可作为评估OSAHS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电图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地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睡眠剥夺小鼠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睡眠剥夺小鼠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2只,10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8):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睡眠剥夺+七氟烷组(SD+SEV组)和睡眠剥夺+地氟烷组(SD+DES组)。4组小鼠均进行脑电-肌电电极埋置手术,适应7 d后采用毛刷轻柔刺激法小鼠完全睡眠剥夺12 h(6:00—18:00)。睡眠剥夺后6 h分为2个时间节段:T 1期2 h(18:00—20:00)和T 2期4 h(20:00—24:00)。T 1期:SD组睡眠剥夺后自然睡眠,C组和SD组均吸入60%氧气1.5 L/min 。SD+DES组和SD+SEV组睡眠剥夺后暴露于6%地氟烷或2.5%七氟烷2 h,60%氧气1.5 L/min。T 2期:4组小鼠均自然睡眠,同时记录脑电-肌电信号,采用Lunion Data软件计算觉醒(WAKE)时间、快动眼睡眠(REM)时间和非快动眼睡眠(NREM)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和次数。 结果:与C组比较,SD组、SD+SEV组和SD+DES组12 h睡眠剥夺期间,NREM和REM时间百分比降低,WAKE时间百分比升高( P<0.05);与T 1期比较,SD组T 2期NREM时间百分比升高,WAKE和REM时间百分比降低( P<0.05);与SD组比较,SD+SEV组和SD+DES组T 2期NREM和REM时间百分比降低,WAKE时间百分比升高( P<0.05);SD+SEV组和SD+DES组T 2期NREM、REM和WAKE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D+SEV组比较,SD+DES组T 2期NREM次数减少( P<0.05)。 结论:地氟烷麻醉改善睡眠剥夺小鼠睡眠质量的效应优于七氟烷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黑色素浓集激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记忆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黑色素浓集激素(MCH)水平与睡眠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CIS患者100例(CIS组)和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老年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受试者脑脊液和血清MCH水平,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CIS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评估患者的记忆功能,出院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2组受试者临床资料、MCH水平以及不同睡眠障碍程度、记忆功能、预后CIS组患者MCH水平的差异,相关性分析CIS患者MCH水平与睡眠参数、RBMT-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S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42.39±16.11) pg/mL]比较,CIS组患者血清MCH水平[(36.89±15.19) pg/mL]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轻度睡眠障碍组和重度睡眠障碍组患者脑脊液MC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重度睡眠障碍组患者脑脊液MCH水平低于轻度睡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重度睡眠障碍组患者血清MC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S患者脑脊液MCH水平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呈负相关关系( P<0.05),与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所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EM%)呈正相关关系( P<0.05);CIS患者血清MCH水平与PSQI评分、觉醒次数呈负相关关系( P<0.05)。与记忆功能正常组比较,记忆功能障碍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CH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S患者的RBMT-Ⅱ评分与脑脊液MC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CH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IS患者的血清MCH水平显著降低,与CIS后睡眠障碍、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