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PARIHS模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证据的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 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护理措施最佳证据总结,制订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审查,同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 本研究共制订27条审查指标,其中有4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75%、9条指标依从性<55%,其中5条指标依从性为0,其余条目依从性均为100%.以护士为审查对象的TCC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43.88%.共识别障碍因素11条,得出"变革"层面5条因素;"接受者"层面4条因素;"组织环境"层面2条因素,并拟定了相应对策.结论 MHD患者的TCC护理最佳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有效识别及克服证据实践的障碍因素、提出"全员、全面、全要素"的有效策略,为临床转化及持续性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为护士开展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提供较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课题小组前期开展的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循证护理实践项目为支撑,课题小组采用理论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构建工作模式初稿,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初稿内容进行论证,确定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结果 选择知识转化模式作为构建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基本框架;依据理论域框架、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权威系数为0.904,专家权威程度高,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主要包括知识产生、发现问题、本土化调试、知识应用、知识的持续使用、循证实践行为改变的概念框架6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该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运用专家会议法制订了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制订方法科学,研究内容可靠,为护士开展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士临床应用导尿管固定装置依从性的障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理论域框架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根据导尿管固定装置应用的临床情景,找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障碍因素。方法:于2018年9—10月,便利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病房工作的19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基于理论域框架制订访谈提纲并进行内容分析,并再次提取主题。结果:本研究找出了与理论域框架5个领域有关的障碍因素,分别为"知识、社会/职业角色及认同、动力和目标、环境因素、社会影响"。再次提取主题,分别为"证据实施的系统层面(组织因素、培训、产品种类)有待优化;证据实施的使用者(患者)意愿水平有待提高及证据应用的持续性需要加强"。结论:影响导尿管固定装置临床应用的因素是多重的,今后研究需要根据找出的障碍因素,基于证据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术后运动指导与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知识转化框架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运动指导与实施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为乳腺癌患者术后运动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7—9月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10名医护人员和1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知识转化框架制订访谈提纲,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研究提炼出3个层面的影响因素。系统层面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宣教材料、规范和职责以及对循证证据的信任;实践者层面包括运动知识水平、对患者依从性的担忧以及对运动的重视;患者层面包括运动知识水平、自身个性和兴趣、静脉管路、治疗的不良反应、心理状态、天气环境、重视健康以及家属的关心。结论:医护人员需要从科室、自身以及患者3个层面考虑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运动指导,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和主观体验,以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的脑肿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证据应用审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对脑肿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质量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分析证据临床转化中的障碍及促进因素,以推动证据临床应用。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5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93例脑肿瘤患者及神经外科病区、手术室神经外科专项组的33名护士作为基线审查对象。以复旦大学"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依据"6S"证据金字塔逐层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国际指南图书馆、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Medline、医脉通、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1年1月1日所有关于静脉血栓评估、预防、筛查、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指南及专家共识,汇总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对比基线审查结果与证据间差距,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为指导进行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并制订相应策略及促进方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条最佳证据,制订34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发现仅4条指标依从率为100%,18条指标依从率为0,其余12条指标依从率为6.5%~97.8%。证据应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基于证据的变革层面,证据可行性和易理解性有待增强;潜在实践者层面,实践者知识缺乏;实践环境层面,科室筛查诊断流程及健康教育材料缺失、人员培训及预防设备不足等。主要促进因素为证据层面来源可靠,潜在实践者层面管理者支持、护士态度积极、患者信任,环境层面科室有培训场地、设备及时间安排,国家政策、医院制度、科室领导支持等。结论: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应科学、全面评估证据转化应用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相应改进对策,促进证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知识图谱的实施科学在临床实践指南转化中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实施科学在临床实践指南转化中的关注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临床管理者合理应用实施科学推动指南实施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6.2.R3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包括发文量及国家、高频关键词和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结果:最终4 593篇文献纳入分析,自1993年起发文量逐年增加。研究热点围绕基层医疗、态度、知识转化、临床试验、危险因素和机器学习等,研究趋势主要包含老年人和人工智能等。结论:实施科学在指南转化研究中迅速发展,建议各国学者尤其是医院管理者重视基于实施科学在推动指南落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未来研究趋势,合理应用实施科学框架将指南证据融入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创新到内部创业——公立医院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演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从内部创业视角解释公立医院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分析公立医院开展内部创业的基础,构建评价公立医院内部创业实践的框架。方法:通过归纳法总结公立医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环节及开展内部创业的基础,通过文献法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创业概念的界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并构建测量内部创业行为的框架。结果:公立医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于通过专利、文章进行初级产品研发的限制以及医院经营方式的限制。依靠传统的创新方式难以进一步破除两个限制,从创新到内部创业的发展是实践的需要。公立医院的内部创业行为可以从拓展新业务、开发技术和产品、升级业务流程、组织医学研究等维度进行衡量。结论:临床医生正在从被动的工作安排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应发挥其企业家精神,借助公立医院现有的资源降低风险,帮助个人与组织提升应对内外部变化的能力,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进行拓展,创造价值。内部创业与创新在概念上差别显著,内部创业能够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拓宽,是公立医院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演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与促进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开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循证护理实践,根据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其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为证据应用到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以知识转化框架为理论框架,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质量评价、汇总最佳证据,确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循证护理审查方案并进行基线审查,分析影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制订审查指标17条,有1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为100%,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95%,15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0~60%。障碍因素包括既往工作模式固化,对证据转化缺乏一定的认知;证据转化增加临床工作量,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实践环境缺乏实践变革所需的制度、流程及工具设备,多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促进因素包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为山东省循证护理证据应用基地,转化科室为本院优势学科,有实践变革所需要的人才需求;科室医护人员配合程度高,科室负责人重视循证临床转化,领导力强。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存在较大差距,精准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并制订科学的行动策略,方能驱动证据有效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开展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循证护理实践,根据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最佳证据并制定审查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4名护士、19名医生,63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开展现状审查,采用"i-PARIHS框架下的证据应用障碍识别评估清单"对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制定13个审查指标,其中3条审查指标依从性超过90%,2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8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低于90%.障碍因素分析发现,变革层面存在证据转化不足、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无开展同伴支持教育组织政策及闭环沟通不畅等问题;变革接受者层面,护士、癫痫患儿及家属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压力引发了医疗人员的心理抵触,患儿及家属存在对癫痫疾病的羞耻感;组织环境层面,首次在科室开展循证实践,团队缺乏相关经验.结论 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的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当融合临床专业的判断力与基线审查结果,深入探究障碍因素,并据此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人体解剖学作为临床医学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其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具有显著的形态学科特点,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难度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中被给予厚望,也有一些研究表明PBL有助于帮助医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基础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的转化[2-3].但是,目前国内还未见系统评价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有效性的综合性研究.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系统衡量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具体作用,旨在为现有教学改革积累相关实践资料、提供系统性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