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移植供心保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供心保护技术被应用于供心获取、转运乃至移植后的各个阶段。科学先进的供心保护方法对于扩大供心来源,改善心脏移植预后至关重要。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作为经典的供心保存技术,在短时供心转运条件下经济可靠,但随着保存时间增加,会造成严重的冷缺血损伤,并且无法及时监测和干预供心状态。近年来,一些新的供体心脏保存方法已经进入临床实践,包括静态控温系统、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和低温机械灌注系统。这些技术能有效扩大供心来源,延长供心转运时间,同时改善心脏移植远期预后。本文将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供心保护经验就供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为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水浸泡性低体温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低温海水浸泡构建低体温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观察15 ℃海水浸泡不同时间大鼠肺损伤的变化规律。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海水浸泡3 h组、海水浸泡5 h组和海水浸泡7 h组,每组8只。15 ℃低温海水浸泡后,分别对每组大鼠的生存率、血气指标、肺损伤病理、湿干比、主要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计算和检测。结果:海水浸泡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生存率分别为87.5%(海水浸泡3 h组)、75.0%(海水浸泡5 h组)和50.0%(海水浸泡7 h组)。海水浸泡2 h后,大鼠核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与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3 h后,可观察到大鼠呼吸频率降低、肺泡结构破坏,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升高;海水浸泡5 h时肺湿干比和肺损伤评分达到最高( P<0.05)。短时程海水浸泡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升高,在海水浸泡5 h时达到顶峰( P<0.05或 P<0.01),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 P<0.05)。与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各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变化不明显( P>0.05)。与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蛋白随着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P<0.05或 P<0.01),而总胆红素和白蛋白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各组肌酐和尿素氮随着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P<0.05或 P<0.01)。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稳定、易复制的模拟海上落水人员浸泡性低体温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大鼠模型,且海水浸泡5 h的造模效果要优于海水浸泡3 h和海水浸泡7 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温度和容器保存对新鲜母乳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容器保存对新鲜母乳成分的影响,寻找保存新鲜母乳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3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60例产后30 d健康产妇的新鲜母乳各120 ml,每例产妇的母乳均等分为15份,1份为新鲜母乳,7份分装在聚乙烯储奶袋中,7份分装在聚乙烯储奶瓶中。储奶袋和储奶瓶中母乳分别保存于4℃(各3份)、-18℃(各2份)和-20℃(各2份)冰箱,4℃分别保存48、72、96 h,-18℃和-20℃分别保存30 d和90 d。检测新鲜母乳及不同保存方式母乳中细菌菌落总数、热卡、脂肪、蛋白质、乳糖、免疫活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乳铁蛋白)含量等。结果:与新鲜母乳比较,(1)4℃保存48、72、96 h总菌落计数上升;-18℃和-20℃保存30、90 d菌落数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4℃保存72、96 h脂肪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乳糖、热卡至96 h时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18℃和-20℃保存30 d脂肪、蛋白质、热卡均有所下降,90 d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4℃保存72、96 h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18℃保存30、90 d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保存72、96 h, -18℃保存30、90 d白细胞介素6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白细胞介素10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仅-18℃保存30、9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和-18℃同期保存条件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含量接近。与聚乙烯储奶袋储存母乳相比,聚乙烯储奶瓶储存母乳对母乳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因子影响相对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温保存母乳的不同时长对母乳主要营养素及一部分免疫活性因子具有一定影响。短时保存以冷藏为宜,时间不超过72 h,长期保存以-18℃冷冻为宜。聚乙烯储奶袋或储奶瓶储存母乳对母乳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因子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索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产生的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PAM)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未来利用PAM促进创伤愈合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HUVECs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LTP处理不同时间(0、15、30、45、60、75 s)后的PAM培养液进行分组干预.采用MTT法和细胞周期法测定PAM对HUVECs活力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实验检测PAM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构建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的表达以评估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LTP处理获得的PAM对HUVECs血管生成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与对照组(0 s)相比,低剂量(15 s和30 s)处理时,HUVEC细胞活力增加,而高剂量(45 s、60 s和75 s)处理时,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PAM-15 s和PAM-30 s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PAM-45 s、PAM-60 s、PAM-75 s组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15 s和PAM-30 s组HUVEC血管生成能力增强,而PAM-45 s、PAM-60 s、PAM-75 s组的细胞血管生成能力降低,血管节点、交叉点、网眼数和血管分支数都明显降低(P<0.05).此外,HUVECs内ROS水平随着LTP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AM处理黑色素瘤小鼠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CD31棕黄色阳性信号大面积分布,各PAM处理组肿瘤组织中CD31棕黄色颗粒分布减少.结论 短时间LTP处理的PAM促进了 HUVEC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而长时间LTP处理的PAM则抑制细胞活力和血管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骨肿瘤组织在冷冻切片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6
在日常病理技术工作中,技术员经常遇到骨肿瘤组织的制片. 如果带有骨组织的话,因其含大量钙盐,硬度高,直接切片难度较大,致使无法连续切出完整组织,严重影响判断.而冷冻切片则是借助低温环境在短时间内使组织快速冷却,达到一定固定硬度连续切片的方法. 该过程操作快,时间短,染色简便,很好的保存了组织内可溶性物质的完整性,尽可能减少了组织内部成分不丢失,具有保护组织内蛋白质以及酶的活性. 在实践中,本科室运用超声波快速组织处理仪,对骨肿瘤特别是含有骨组织的标本进行辅助脱钙,有效地保证骨组织冷冻制片,切片及染色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短时低温对茶黄蓟马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蓟马是芒果的重要害虫,为探明短时低温对蓟马发育与繁殖的影响,以为害芒果的蓟马优势种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为对象,将其放置于8℃和12℃(RH 75%±10%,12 L∶12 D)人工气候箱内,分别处理 6h、12h及24 h,观察若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结果表明:短时低温暴露对茶黄蓟马若虫的发育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龄期对低温的响应有所不同,若虫期经历短时低温会显著降低成虫寿命;短时低温暴露对所处理龄期及世代的存活能力均造成显著影响,处理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存活率下降越显著,其中 2 龄若虫在8℃下处理24 h,若虫期的累计存活率最低,仅6.86%.结果说明短时低温暴露后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处理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杜鹃和香樟叶片耐寒性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两种园林植物为材料,利用英国Hansatech公司生产的M-PEA多功能植物效率分析仪检测了经50 mg·L-15-氨基乙酰丙酸(5-ALA)溶液处理25 d后的离体叶片对-20°C低温胁迫10~30 min的响应,发现处理后的叶片可以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φPo)和较低的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抑制程度(Wk)以及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处理后的叶片也具有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有活性的反应中心密度(RC/CS)、PSⅠ反应中心还原末端电子受体的效率(φRo)以及光合性能指数(PIabs).相反,低温胁迫降低杜鹃和香樟叶片PSI反应中心失去电子被氧化的速率(VPSⅠ)以及从PSⅡ反应中心传递过来的电子还原PSⅠ反应中心的速率(VPSⅠ-PSⅠ),且对后者的影响更大,似乎PSⅡ电子传递对短时间急速低温胁迫更为敏感.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香樟叶片耐寒性高于杜鹃,而5-ALA对香樟耐寒性的促进效应比对杜鹃更明显.5-ALA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运用于提高园林植物耐低温能力,减轻冬季寒冷和春季倒春寒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鲜组织短时固定对冷冻切片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冷冻切片是在低温环境下将术中取下的新鲜组织快速冷冻至一定硬度再制作切片,常用于临床病理快速诊断和部分形态学研究工作.用于临床的冷冻切片能够让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尽快了解病变性质并及时决定手术方式[1-2].精准的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需高品质的冷冻切片作为保障.多种因素影响冷冻切片的效果,如冷冻时间与温度、取材、切片技术和染色等[3-4],而冰晶的形成是影响病理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冷冻切片中防水是必须注意事项:取材刀具、面板必须擦干,组织不能遇水固定,若组织湿润应取纱布擦拭.因受时间及制片技术的限制,快速诊断具有更多的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在工作中我们遇到1例,冷冻报告发出20 min后上级医师复检切片发现微小异型,怀疑取材不规范,此时组织固定已十多分钟,用蔗糖处理已不现实,只有迅速捞出组织重新取材,冷冻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结构与新鲜组织切片无差异,打破了冷冻切片组织不能固定遇水的提法,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术后治疗方式分为长时程组(长时程亚低温治疗,n=48)、短时程组(短时程亚低温治疗,n=44)及常温组(常温治疗,n=38),3组均在接受重型颅脑损伤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12、48及72 h时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第1、3及5天和复温时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及5天和复温时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随访3月评价预后.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12 h时,3组患者Fbg、D-D上升,PT、TT、APTT缩短,Fbg、D-D降低,PT、TT、APTT延长(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治疗第1、3及5天时,NO、SOD、MDA、CRP、IL-6、TNF-α及NSE水平均降低(P<0.05);长短时程两组复温时,NO、SOD、MDA、CRP、IL-6、TNF-α及NSE水平也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第1、3及5天时,长短时程两组NO、SOD及MDA降低幅度高于常温组(P<0.05),长时程组NO降低幅度又高于短时程组(P<0.05);长短时程两组纤溶亢进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常温组(P<0.05),其余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随访结果显示,长时程组预后良好所占比例高于短时程组和常温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可减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纤溶亢进,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程度,优化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样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胃泌素-17检测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样本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血清胃泌素-17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体检者空腹血液,分离血清,按长短期正交实验设计分装保存.分析血清胃泌素17检测值与保存温度、保存时间的关系.分析冻存前后胃泌素-17的差异性.结果 血清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对胃泌素-17检测结果均有影响,随着时间增加,温度下降,胃泌素-17迅速下降,-20 ℃时不同时间的检测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均影响血清胃泌素-17浓度,低温短时间保存或-20 ℃冻存是保持胃泌素-17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