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在乳腺活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在乳腺活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7月在北京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活检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实施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干预,对照组患者佩戴耳机聆听轻音乐并获得口头上的安慰和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恐惧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量表、改良版乳腺活检患者恐惧问卷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弥补了现有术中虚拟现实干预的部分不足,在缓解乳腺活检手术患者术中焦虑、恐惧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的效果优于轻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反复动脉、静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病态妊娠或持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阳性。目前针对APS的研究和试验,应用的分类标准多为2006年于悉尼(Sydney)修订的札幌(Sapporo)标准,但其并未纳入基于证据的对分类标准的定义(如aPL阳性、微血管疾病或病态妊娠),导致研究包含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异质性"aPL阳性"患者群体。基于此,为开发新的高特异性APS分类标准,EULAR和ACR采用分级聚类、加权和风险分层等多种方法制定出了新的APS分类标准,并于2023年8月在 Arthritis Rheumatol上发布。新的分类标准如图1所示,与2006年悉尼分类标准相比,除了明确各临床标准的定义,一个重要更新是确定了血栓事件的危险分层:(1)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分层(≥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次要危险因素):①主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恶性肿瘤:未接受治疗/根治性治疗,正在进行根治性治疗包括激素治疗,或在血栓发生时尽管已接受根治性治疗,但仍有复发/进展。b:住院: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因急性疾病入院,并被限制卧床(仅允许如厕)至少3 d。c: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d:重大创伤:血栓发生前1个月内出现骨折或脊髓损伤。②次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或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根据当前指导建议评估疾病活动度。b:急性/活动性严重感染:根据相关指南,如脓毒症、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c:中央静脉置管:在同一血管床。d:激素替代治疗、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或正在进行体外受精。e:长途旅行:≥8 h。f: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g:怀孕或产后:分娩后6周内。h:长期制动:如与活动能力降低相关的腿部损伤或在医院外卧床至少3 d。i: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2)心血管疾病高危分层(≥1个高危因素或≥3个中危因素):①高危因素:a:严重动脉高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b:慢性肾脏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超过3个月。c:糖尿病:伴器官受损或长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总胆固醇≥3 100 mg/L(8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4.9 mmol/L)。②中危因素:a:动脉高血压:治疗中,或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b:吸烟。c:糖尿病:无器官受损或短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治疗中,或总胆固醇<3 100 mg/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e: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后诊断性全身显像周围剂量当量率动态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 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 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 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 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 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 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 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1)服 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7.30, 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 131I后2、4、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 t=2.29 , P=0.02 ),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TC患者 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 131I后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动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乘坐车船等交通工具旅行,或进行航天、航空、航海等作业,受到前庭刺激或/和视觉等刺激时,敏感人群会发生运动病。关于运动发病机制,广泛接受的是“感觉冲突”学说。但是,运动病详细的发病机制与个体差异机制仍不很清楚,防治方面仍有开发高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药物等的需求。本文就运动病发病情况、机制与防治等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年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的梅毒抗体情况,为控制口岸梅毒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信息系统中获得2017年度全部出入境体检人员人口学资料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建立出入境体检人员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确定22 649个研究对象,梅毒抗体总检出率为0.51%(116例),男性梅毒抗体检出率为0.60%(102/16 491),女性为0.25%(14/5 708),5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1.46%(25/1 712),来自南美洲地区的人员检出率最高,为4.23%(5/118),不同性别、年龄组、国籍间人员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68、59.072、43.601, P<0.05)。不同职业间,公务人员检出率最高为1.31%(4/305),但不同职业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641, P>0.05)。入境人员检出率为0.79%(41/5 175),高于出境人员检出率0.43%(75/17 47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28, P<0.05)。 结论:2017年天津出入境人员梅毒抗体整体检出率较高。为了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可将男性、50岁以上、南美洲地区的入境人员列为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做好口岸梅毒的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航空公司2021—2022年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疾病谱,为科学处置应对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航空公司2021—2022年在飞机客舱内发生健康安全事件的旅客为研究对象,对疾病种类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21—2022年某航空公司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共计1 226例,其中男性563例,女性663例,男女比例0.85∶1;平均年龄(45.03±19.91)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损伤(30.67%)、心血管系统疾病(23.25%)、消化系统疾病(11.42%)、呼吸系统疾病(11.17%)和神经系统疾病(10.03%)。损伤中行李架物品掉落砸伤和烫伤发生率高;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饮食后引起的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呼吸系统疾病以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神经系统疾病以癫痫居首位。结论: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疾病谱中损伤、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居前列,为旅客安全乘机管理制定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参考。应加强旅客风险告知和提醒,以及航空旅行安全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绕核心素养设计研学旅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基地,设计与实施高中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课程利用保护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红树林、开展保护区内物种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生态考察方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与团队合作能力,并强化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ADDIE模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普通高中实践育人的新型教育方式,与以"学"为中心的ADDIE模型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以宜兴市番茄小镇生态农业研学活动为例,在秉承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原则下,按照ADDIE模型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5个阶段,系统化地进行研学活动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研学资源,达成较为理想的学习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多元利益主体认知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探明不同利益主体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价值认知,对于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基于建立的CES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073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探明居民、管理人员、游客等多元核心利益主体对CES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与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国家公园CES重要性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居民和管理人员都对生态改善服务的价值认知最高,具有一定趋同性;而游客则对保健服务认知程度最高(2.44),这与其旅行目的相关.居民、管理人员与游客认知程度最低的CES分别是系统治理(1.89)、民俗文化普及(2.12)、精神崇拜(1.86)服务.(2)在重要性方面,3类主体均认为人文关怀服务>自然体验服务>社会服务,在具体指标层面,居民最看重民俗文化普及服务(0.1355)、管理人员和游客最看重精神崇拜服务.(3)3类主体对CES认知评价排序为管理人员(4.24)>游客(4.11)>居民(3.99),管理人员与居民分别作为重要的政策制定执行者与利益获得者,体现了不同政策参与主体利益需求对CES认知评价的驱动作用.(4)CES认知的权衡关系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居民与游客的CES认知为协同关系.协同性最强的CES是管理人员对于生态改善和艺术灵感服务的认知、权衡性最强的是荒野保护与科普教育服务之间的认知.CES认知与不同主体的内在利益需求和自身认知难易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将为国家公园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虚拟现实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初次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将肿瘤一病区和二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30 例)与试验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R干预,即患者在6个深度放松型3D场景(旅行、星空、四季、地球、公园、海底世界 6 个场景)中自由切换,沉浸式交互体验.住院期间每次化疗前进行VR干预 1 次,化疗间歇期每周 2 次复诊时至医护联合门诊进行VR干预 1 次,每次 20min.在第 1 次入院、第 3 次、第 5 次、第 7 次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中文版Piper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of Chinese,RPFS-CV)评分情况.结果 60 例患者均完成 7 个疗程的化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RPFS-CV评分组间、时间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第 5 次和第 7 次化疗前,试验组较对照组RPFS-CV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第 5 次化疗前与第 7 次化疗前比较,RPFS-CV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有越往后得分越高但最终稳定的趋势;试验组第 3 次与第 5 次、第 7 次化疗前,第 5 次与第 7 次化疗前RPFS-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第 1 次化疗前与第 3 次、第 5 次、第 7 次化疗前比较,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高于第 1 次化疗时.结论 深度放松型沉浸式交互体验的VR通过增强患者视觉感官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增加皮质醇分泌,有抑制疲乏上升趋势作用,可用于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