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69例宫颈癌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宫颈良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良性组,同时以出院后3年内复发情况为终点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0)及未复发组(n=229).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动态增强成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取定量参数;均测定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低于良性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复发组的ADC值低于未复发组,Ktrans、Kep、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灵敏度为94.1%%,特异性为93.2%;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38,灵敏度为93.0%,特异性为80.6%,联合评估的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学指标可显著提升其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WI、T2WI及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s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肝硬化sHCC患者的DWI、T2WI、MRI动态增强影像学资料,以病理活检组织学结果为参照,探究三者对于肝硬化背景上s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病理活检组织学显示共38例合并sHCC,其余24例非sHCC;以病理活检组织学结果为参照,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3.87%、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76.92%、kappa值为0.665;T2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为76.32%、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72.58%、阳性预测值为78.38%、阴性预测值为64.00%、kappa值为0.427;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79.03%、阳性预测值为80.49%、阴性预测值为76.19%、kappa值为0.548;DWI、T2WI、MRI动态增强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T2WI、MRI动态增强扫描三者诊断效能相当,均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肝硬化背景上sHCC的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66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2WI、矢状位T2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3D-APTw序列扫描.在APTw-T2WI融合图像上对肿瘤实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并记录APT值.在APT重建图像上进行肿瘤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选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ICC>0.900).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临床模型、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AUC=0.826 vs.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38和0.82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术前评估LVSI的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APTw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联合临床因素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望为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PI-RADS V2.1评估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外周带PCa患者(研究组)和21例局灶性CP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双参数(bi-parameter,bp)-MRI(T2WI+DWI)、多参数(multi-parameter,mp)-MRI(T2WI+DWI+DCE-MRI)扫描方案的PI-RADS V2.1评分、DCE-MRI扫描定量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诊断方案对外周带PCa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bp-MRI、mp-MRI扫描方案PI-RADS V2.1评分分别为(4.12±0.88)、(4.31±0.7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2±1.14)、(2.52±1.22)分,P<0.05.研究组DCE-MRI定量值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bp-MRI、mp-MRI、Ktrans、Kep诊断外周带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780(0.672~0.866)、0.857(0.759~0.926)、0.734(0.622~0.828)、0.818(0.716~0.896),mp-MRI诊断效能较bp-MRI稍高(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t(p)法建立ROC拟合诊断模型,结果显示Kep+Ktrans、mp-MRI+Ktrans、mp-MRI+Kep对外周带PCa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ep+Ktrans的诊断效能与bp-MRI、mp-MRI、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MRI+Ktrans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mp-MRI、Kep、Ktrans(P<0.05);mp-MRI+Kep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Ktrans(P<0.05).结论 基于PI-RADS V2.1 mp-MRI、bp-MRI与DCE-MRI定量值Ktrans、Kep对外周带PCa与局灶性CP的鉴别诊断效能相当,且两定量参数联合,或分别与mp-MRI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能够为临床不同适应症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酰胺质子转移MRI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唾液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组织疾病,MRI是其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传统的动态对比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虽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MRI技术,然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不高。近年来,一种全新的MRI扫描技术——酰胺质子转移MRI(amide proton transfer-MRI,APT-MRI),因其特殊的成像原理以及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检测中所具有的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而备受关注;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开始将这一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本综述将重点围绕APT-MRI技术原理、APT-MRI与传统MRI技术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优劣比较等内容展开,并基于APT-MRI技术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考区域模型结合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对Luminal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考区域模型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Luminal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均行3.0 T DCE-MRI检测、MR常规扫描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利用GEAW 4.6后处理工作站分析b值为200、500、1000 s/mm 2时的ADC直方图,记录ADC相关参数(ADCmin、ADCmean、偏度、峰度)、灌注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根据乳腺癌分型分为A型、B型,比较各组间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灌注参数联合ADC值对Luminal型乳腺癌分型的诊断价值。 结果:Luminal A型乳腺癌34例,Luminal B型乳腺癌62例。A型患者的Ktrans明显低于B型(P<0.05),而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值为200、500、1000 s/mm 2时,患者的ADC mean、峰度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其中b值为1000 s/mm 2时,A型患者的ADCmin、偏度均明显高于B型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Ktrans与ADCmin、偏度呈负相关性(b=1000 s/mm 2),r分别为-0.545、-0.528,均P<0.05。Ktrans、ADCmin、偏度鉴别Luminal乳腺癌分型的AUC分别为0.799(95%CI:0.706~0.892)、0.832(95%CI:0.753~0.911)、0.721(95%CI:0.614~0.827)。三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887(95%CI:0.813~0.960),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01)。 结论:b值为1000 s/mm 2时的ADC值(ADCmin、偏度)与DCE-MRI的定量参数(Ktrans)具有负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Luminal型乳腺癌的分型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常规T2W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度(SIpeak)、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及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并综合分析癌灶和非癌灶间差异。统计T2WI、DWI、DCE-MRI检查结果,对比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Tmax值低于BPH组,SER、MSI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Ⅲ型TIC曲线占比(64.00%)高于BPH组(14.81%),Ⅱ型TIC曲线占比(24.00%)低于BPH组(66.67%, P<0.05);常规T2WI序列诊断出癌灶32例,另有10例BPH患者外周带检出低信号;DWI检查检出癌灶34例,另有10例BPH患者中央腺区检出稍高信号结节,ADC信号稍低,6例增生外周带高信号斑片影;经DCE-MRI检查50例PCa患者中42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或缓慢下降,2例表现为低峰值强化下降型,2例外周病灶表现为上升型,4例表现为不典型图形,4例病灶不明确;54例BPH患者中,10例T2WI检出低信号区;16例DWI检出稍高信号结节,其中8例ADC呈稍低信号;4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或呈平台强化;8例中央增生结节出现早期明显强化,并早期下降;T2WI、DWI、DCE-MRI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96.00%)、准确度(92.31%)高于3种方法单独诊断( P<0.05)。 结论:T2WI、DWI、DCE-MRI联合检查能获得更全面病灶信息,显著提高PCa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的影像表现及与嗅神经母细胞瘤功能MRI参数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LEC)的CT和MRI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鼻腔鼻窦LE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8(45±9)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测量MRI动态增强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收集同期18例ONB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校正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LEC和ONB患者间各参数差异。 结果:6例LEC肿瘤起源于鼻腔筛窦区,1例起源于鼻眶区,其中位于左侧6例,双侧1例。7例LEC均表现为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3例伴骨质硬化;病变实性部分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出现不同程度局部浸润。病变形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及沿黏膜蔓延两种形式,其中条状息肉样肿块3例,球形肿块3例,沿鼻腔及鼻甲蔓延增厚1例。6例LEC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最大强化指数(CI max)为1.51±0.46,流出率(WR)为14.26%±6.2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台型4例、流出型2例,达峰时间(T peak)为(40.09±4.59)s,呈迅速达峰表现。6例LEC患者行DWI检查,ADC值为(0.80±0.14)×10 -3 mm 2/s。LEC与ONB之间比较WR、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t=4.873, P=0.020; t=3.255, P=0.025)。 结论:LE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鼻腔鼻窦LEC常规影像学表现、功能MRI参数指标及临床资料等,有助于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推动超快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超快动态增强MRI(UF-DCE MRI)使用多种加速扫描技术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通常≤7 s)扫描,同时也可保证相对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将UF-DCE MRI用于超早期(对比剂注射后60 s内)乳腺成像,可获得组织的血流灌注信息;延长扫描时间后可追踪对比剂在血管内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的渗透过程,进而提供组织内血管渗透性信息,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及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等。统一、标准化的UF-DCE MRI扫描方案及稳健的后处理分析方法及软件,是进一步推进其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文通过介绍UF-DCE MRI的扫描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推动UF-DCE MRI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患侧感觉运动区在皮质下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区。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区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区。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 570.2±1 125.9、1 205.8±328.2及1 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8, 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 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0)分、(13.3±5.0)分,组1、组2 FM-UL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348.4、183.6,均 P<0.001),组3 FM-UL评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组间比较初次FM-U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个月及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191.7、304.5,均 P<0.001)。 结论:脑梗死后患侧SMC的留存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先决条件,其早期激活并不能预测临床预后,但患侧SMC激活强度动态增强同患肢康复速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