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泊酚对慢性睡眠剥夺社交行为障碍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小清蛋白神经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慢性睡眠剥夺社交障碍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小清蛋白(PV)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8周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4):对照组(Con组)、慢性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CSD+NS组)和慢性睡眠剥夺+丙泊酚组(CSD+Pro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每天睡眠剥夺20 h,自然睡眠4 h,连续28 d。CSD+Pro组于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丙泊酚40 mg/kg,连续28 d。Con组和CSD+N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10%脂肪乳剂。睡眠剥夺结束后采用三箱社交实验检测大鼠社交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PFC区PV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神经元周围网络(PNN)密度。 结果:与Con组比较,CSD+NS组快眼动睡眠百分比、三箱社交实验中嗅探时间偏好系数1和嗅探时间偏好系数2降低,mPFC区PV阳性神经元计数和PNN密度减少( P<0.05);与CSD+NS组比较,CSD+Pro组三箱社交实验中嗅探时间偏好系数1和嗅探时间偏好系数2增加,mPFC区PV阳性神经元计数和PNN密度增加( P<0.05),快眼动睡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丙泊酚可能增加PV神经元数量和功能,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社交行为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海马齿状回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齿状回(DG)钠离子渗漏通道(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39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取3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DG NALC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共表达情况。余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8):对照组(C组)和NALCN基因敲减组(KO组)。KO组于海马DG注射NALCN腺相关病毒,C组注射对照病毒。病毒注射后3周行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注射位置,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 结果:小鼠海马DG NALCN和NeuN存在大量共表达,提示NALCN在海马DG神经元广泛表达。与C组比较,KO组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下调,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P<0.05),社交能力及旷场实验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DG NALCN参与小鼠社交记忆的调控,其表达下调可导致小鼠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偏好与其自主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的偏好,以及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构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工具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三医学生482人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版自主学习量表及自制医学教育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研。使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偏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医学生对于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学习性[(4.35±0.58)分]、准确性[(4.32±0.62)分]和时效性[(4.32±0.62)分]具有较高的需求和偏好。对于推荐系统的功能方面,在社交功能中的关注[(4.10±0.71)分]、分享[(3.94±0.82)分],在交互功能中的搜索[(4.35±0.59)分]、反馈[(4.09±0.73)分]、发表[(3.80±0.88)分]都得到了较高的评分。对于推荐方式偏好,基于学科联系[(4.07±0.66)分]、基于时间线[(4.02±0.74)分]等方面得分更高。与自主学习相关性较高的有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时效性( r=0.367)、社交属性( r=0.361),以及基于类似人群维度( r=0.316)。 结论:医学生对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各类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较为熟悉且态度积极,具有学习资源推荐系统构建及相关资源平台建设的认知基础。该系统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进医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丙泊酚对睡眠剥夺大鼠社交行为中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睡眠剥夺大鼠社交行为中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对照组(Con组)、慢性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CSD+NS组)和慢性睡眠剥夺+丙泊酚组(CSD+Pro组)。采用改良水平台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每天睡眠剥夺20 h,自然睡眠4 h,连续28 d。CSD+Pro组于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丙泊酚40 mg/kg,连续28 d。C组和CSD+N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10%脂肪乳剂。睡眠剥夺第1、14和28天进行大脑皮质区域的脑电图记录。睡眠剥夺结束后,采用TUNEL法检测mPFC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指数。采用三箱社交实验检测大鼠社交行为,采集mPFC局部场电位信号。 结果:与Con组比较,CSD+NS组快速动眼睡眠百分比增加,2个阶段嗅探时间偏好系数降低,社交探嗅过程中mPFC局部场电位信号β波和θ波频段功率百分比减少,mPFC神经元凋亡指数增加( P<0.05);与CSD+NS组比较,CSD+Pro组快动眼睡眠百分比增加,2个阶段嗅探时间偏好系数增加,社交过程中mPFC局部场电位信号β波和θ波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 P<0.05)。 结论:丙泊酚抑制睡眠剥夺大鼠mPFC神经元凋亡,增加睡眠剥夺后社交行为mPFC局部场电位信号β波和θ波,有助于改善睡眠剥夺诱导的社交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终末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终末期癌症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为开展安宁疗护中以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人深度访谈法对肿瘤病区13名终末期癌症患者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终末期癌症患者对安宁疗护需求的4个主题。维护自我主体的需求:渴望维持生活中的自我效能与尊严上的自我形象;缓解自身不适症状的需求:需求身体症状与心理不适的缓解;满足自我决定的需求:参与医疗护理决策与选择舒服的社交关系;表达自身情感的需求:对往事的告别与留念及未来心愿达成的期许。结论:终末期癌症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秉承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探索患者的需求与偏好,实施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自然受孕,出生子代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丙戊酸钠(VPA)组和ICG-001处理组。每组12只。运用三箱社交、埋珠、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社交、重复刻板和焦虑样行为。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特异核蛋白(NeuN)阳性神经元数目。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LIM激酶1(LIMK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脑发育调节蛋白A(Drebrin A)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以 Tukey法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1.三箱社交行为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VPA组和ICG-001处理组与新奇大鼠接触时间分别为(219.42±5.38) s、(218.67±10.12) s、(126.58±5.02) s、(218.58±6.63) s,偏好指数分别为0.43±0.05、0.43±0.04、0.22±0.01、0.42±0.04;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接触时间及偏好指数均显著增加(均 P<0.05)。2.埋珠实验:4组大鼠埋珠数量分别为(9.13±0.52)个、(9.08±0.64)个、(15.13±0.82)个、(9.42±0.86)个;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埋珠数量显著减少( P<0.05)。3.旷场实验:4组大鼠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分别为(82.33±1.83) s、(81.32±4.19) s、(45.51±3.02) s、(81.44±3.19) s;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增加( P<0.05)。4.高架十字迷宫实验:4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分别为(107.75±7.23) s、(106.08±7.50) s、(63.42±1.91) s、(106.67±7.07) s;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在开臂停留时间显著增加( P<0.05)。5.免疫荧光实验:4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为(41.83±1.17)×10 4/μm 2、(41.00±0.77)×10 4/μm 2、(27.17±0.95)×10 4/μm 2、(40.00±0.90)×10 4/μm 2;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较多( P<0.05)。6.高尔基染色实验:4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密度分别为(0.74±0.04)个/μm、(0.73±0.03)个/μm、(0.49±0.03)个/μm、(0.70±0.02)个/μm,其中蘑菇型顶树突棘所占百分比(0.49±0.02)%、(0.49±0.02)%、(0.33±0.02)%、(0.43±0.02)%,瘦长型顶树突棘所占百分比(0.27±0.02)%、(0.26±0.02)%、(0.34±0.01)%、(0.26±0.01)%。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顶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 P<0.05),蘑菇型树突棘增多和瘦长型顶树突棘减少(均 P<0.05)。7.Western blot实验:4组大鼠海马磷酸化LIMK1/LIMK1比值分别为100.33±2.30、99.34±2.28、57.76±4.10、99.13±1.90,磷酸化Cofilin/Cofilin比值分别为100.18±2.43、100.18±1.70、57.12±1.88、99.53±1.69,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actin)比值分别为100.07±0.86、99.99±1.72、51.19±1.23、99.28±3.17,Drebrin 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79±1.19、100.12±2.04、52.86±3.26、99.97±2.44;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显著上调了海马中磷酸化LIMK1、Cofilin、F-actin和Drebrin A表达(均 P<0.05)。 结论:ICG-001可能通过调控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促进F-actin形成和上调Drebrin A表达,增强树突棘形态发育,进而改善大鼠孤独症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GABA B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 BR)的关系。 方法:雄性C57BL/6J(B6)小鼠54只,8周龄,体质量25~30 g,取40只小鼠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后第11天时采用社交回避实验筛选出26只抑郁易感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3):抑郁易感组(Sus组)和抑郁易感+艾司氯胺酮组(Sus+S-ket组);剩余的14只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造模后第12天开始,Sus+S-ket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C组和Sus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腹腔注射后1 h时行旷场实验,记录运动总距离;旷场实验结束后1 d时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结束后1 d时行糖水偏好实验,计算糖水消耗比例。行为学测试结束后1 h时深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 BR1、GABA B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酸化TrkB(p-TrkB)、谷氨酸受体1(GluR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计算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高尔基染色法测量海马CA1区树突棘数量。 结果:3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Sus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糖水消耗比例降低,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降低,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降低,树突棘数量减少( P<0.05),Sus+S-ket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us组比较,Sus+S-ket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消耗比例升高,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升高,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升高,树突棘数量增加(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ABA BR的表达,激活mTOR-BDNF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 650 MHz射频辐射对小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 650 MHz射频暴露对小鼠行为学和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成年雄性C57BL/6N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CON)和射频辐射组(RFR);采用2 650 MHz射频电磁场对小鼠进行全身均匀暴露,时间为单次3 h。采用电磁辐射分析仪检测射频辐射平台有效工作区的场强分布;光纤测温仪监测射频暴露过程中小鼠肛温的变化;采用新物体识别、社交偏好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认知、社交和情绪的改变;微透析采样和质谱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递质释放水平的变化;显微镜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本实验条件下射频辐射引起小鼠肛温升高最大为0.61℃,在热安全的范围之内。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射频辐射组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占比和时间占比( t=4.50、2.53, P<0.05)均显著下降;社交实验射频辐射组小鼠探索同类的次数( t =0.08, P<0.01)和时间( t =0.03, P<0.05)显著下降;旷场实验射频辐射组小鼠探索中央区域的次数、时间未见明显改变(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射频辐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释放增加( t =-2.56, P<0.05),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t =2.21, P<0.05),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射频辐射组小鼠海马组织结构和突触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损伤。 结论:2 650 MHz射频辐射引起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和社交偏好异常,上述变化与射频暴露导致的神经元功能异常和递质释放紊乱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脆弱拟杆菌BF839可改善 Fmr1 KO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交新奇偏好能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脆弱拟杆菌BF839干预对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 Fmr1)敲除( Fmr1 KO)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交新奇偏好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周龄30只FVB系 Fmr1 KO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Fmr1 KO组( n=15)和 Fmr1 KO+BF839组( n=15), Fmr1 KO组小鼠每天自由饮用高压灭菌自来水, Fmr1 KO+BF839组小鼠每天饮用BF839菌液(10 mL/d)。另取11只每天自由饮用高压灭菌自来水的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WT组)。干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间逃避潜伏期、穿越原平台次数的差异,采用三箱社交实验观察各组小鼠间与陌生小鼠接触次数、接触时间的差异。 结果:Fmr1 KO组小鼠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46.06±10.29) s]明显高于WT组[(33.39±12.02) s], Fmr1 KO+BF839组小鼠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28.39±9.07) s]明显低于 Fmr1 K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BF839组小鼠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略低于W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0.00(0.00,1.00)次]略低于WT组[1.00(0.00,1.0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BF839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1.50(1.00,2.00)次]明显高于 Fmr1 KO组及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次数[5.50(0.50,12.75)次]少于WT组[7.00(4.00,17.00)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BF839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次数[23.00(16.00,36.00)次]明显多于 Fmr1 KO组及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时间[9.50(0.50,41.95) s]明显少于WT组[142.00(65.00,171.6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BF839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时间[69.60(50.40,98.40) s]明显多于Fmr1 K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mr1 KO+BF839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时间少于W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F839早期干预能明显提高 Fmr1 KO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交新奇偏好能力,甚至使 Fmr1 KO小鼠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BF839有可能成为治疗脆性X综合征及孤独症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开发饮食健康教育游戏小程序认知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开发饮食健康教育游戏小程序的需求.方法 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产科1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教育信息获取方式(从专业医疗团队获取、从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对电子游戏的态度看法(对电子游戏的选择偏好、对饮食教育游戏小程序的态度)、对设计游戏小程序的期望(应用过程兼顾用户友好性及效益、获取全面丰富的妊娠糖尿病饮食信息、提供定制的个性化饮食信息)、游戏化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游戏化场景的生动性与专业性、游戏场景的生活化).结论 开发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游戏小程序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使用需求,从而为患者的饮食指导提供趣味性、可行性强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