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卫气内伐"理论辨治手足综合征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在外不能固表御邪,加之在内的药毒(抗肿瘤药物)和在外之风寒湿邪袭扰,虚实夹杂,而成手足综合征.治当健脾和胃、温阳益肾、调和脏腑、祛邪蠲痹,方能营卫得源、清浊得分,卫气得温、脏腑得煦,血脉得通、卫行得畅,身无邪扰、内外皆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彭江云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彭江云教授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彭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丰富,常获佳效。其认为,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阳虚络痹、脏腑虚损,治疗时提倡气血并补,尤重调补脾胃;重视肝肾亏虚,善用温药补益肝肾;外邪侵袭易致病情加剧,此时应以祛邪为先;又因久病入络,瘀浊痹阻气血,故重视活血通络。临证以补中桂枝汤加减为特色方药,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心受气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属于复合病证,根据其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脏痹-心痹".心痹为痹证日久缠绵不愈,复感风、寒、湿邪,向内传入于心所致.该文基于"心受气于脾"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与治疗.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的病因为脾气不足,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气侵入机体,瘀血顽痰阻滞发为心痹.其病机为脾气不足,营卫虚弱;脾阳不足,痰浊内生;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现代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失调、血脂异常以及血凝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脏病变关系密切,这与中医病机一致.在治疗时选用补益卫阳,和营通痹;温阳散寒,化痰逐饮;益气活血,健脾祛痰之法,代表方剂分别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苓桂术甘汤、赤茯苓汤.该文提出"心受气于脾"理论,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提供思路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孟庆良基于浊瘀理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痛风的病因为外感风寒,内蕴痰湿,病理基础为痰浊和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浊瘀痹阻为标,脾肾不足为本.临证从"浊瘀"立论,以泻浊化瘀为总法,将调益脾肾、培补正气贯穿治疗始终,注重内外配合增强疗效,辨证运用清热祛湿,补脾益肾等治法,方选自拟痛风汤.痛风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因湿热搏结于关节而致局部红肿、发热伴剧烈疼痛,故在治疗上主要选取泻化湿浊药物,配合活血行气之品,促进湿浊泻化,缓解疼痛;痛风缓解期虽少有疼痛症状,但由于瘀血阻络,湿浊瘀互结,深居筋骨关节,局部则出现肿胀畸形,因此治疗宜以扶正为主,兼化瘀之法,通过补益人体正气,推陈致新,促进瘀结之溶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稳定性冠心病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现状及中医外治等方面阐述稳定性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中医药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方面历史悠久,认为本病病位以心为主,涉及到肝、肾、脾、肺等脏,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侵袭、肝虚肾亏为本病主要的病因;关于辨证分型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多以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心血瘀阻、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为主;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化浊通腑、通脉止痛等为大法;中医外治如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等的疗效得到医师及患者的一致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中医"燥痹"的范畴,其发生发展一般认为与津液的化生及输布障碍相关.脾在液为涎,为后天之本,水液运化之枢纽,执中央以运其四周,在SS的发病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数医家从脾论治,或健脾养阴、润燥生津,或健脾益气、通阳布津,或运脾祛湿、化浊解毒,或健脾通络、活血化瘀,或调理脾胃、兼运四旁,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代研究发现,从脾论治本病的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从脾论治SS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从脾与SS发病的病因病机、从脾论治SS的治法方药和现代研究3 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SS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与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8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130 余年的传承发展中,创立了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体系.创立者娄宗海因父病而习医,精通岐黄,屡起沉疴,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疑难杂症.第二代传承人娄孟新尤擅诊治伤寒证、瘟病、痹病、妇科病,名重于时;娄孟林精通中药材炮制技艺,以药济人,知名于时.第三代传承人娄多峰尽得家传,专攻风湿病,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医风湿病理论体系;娄云峰博学众家,精于医理,名震乡里,以医知名.第四代传承人娄玉钤克绍家学,精通痹证,继承和发展了娄多峰的学术思想;娄高峰擅长运用"虚邪瘀"理论体系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顽痹.第五代传承人娄玉州精研医理,创业沪上;娄伯恩精于家学,素重医德,辨证精审.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认为,"虚邪瘀"是导致风湿病的三大核心因素,"虚"指正气亏虚,"邪"指外感之邪,"瘀"指瘀血、痰浊,正虚是内在因素,邪侵是外在条件,"瘀"导致的"不通"是发病关键.在具体的诊治中,注重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主张根据患者"虚邪瘀"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强调调摄护理,并归纳总结形成了多个系列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效方如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养血通络之通痹汤,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清痹汤,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化瘀之化瘀通痹汤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孟毅运用"通脉五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相应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孟毅教授认为冠心病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气血失养为发病之本,风邪夹杂、痰浊瘀血阻滞为发病之标,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在治疗方面,孟师主张以通心脉为主,提出了"通脉五法",即运用理脾调气法、补肾益精法、祛风扶正法、清化瘀血法、祛痰降浊法以通心脉,自拟"冠通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黄丽娟分期论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经验拾萃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中医将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卒心痛"等范畴.黄丽娟认为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总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要.本病五脏俱损,主要责之于心,以肝、脾、肾为要.在PCI术后 2 年间再发心绞痛者为初期阶段,此期以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在PCI术后2~5 年间反复发作心绞痛者为中期阶段,此期为气虚血瘀痰浊俱重、兼肝郁脾虚,治以活血化痰祛瘀、调肝理脾益气,基本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逍遥散加减.在PCI术后仍反复发作心绞痛病程 5年以上者为晚期阶段,此期以气血瘀滞、心肾阳虚寒凝为主,治疗重在温肾助阳,兼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此外,重视心身同调、尤以疏肝理脾为要,强调气血相关、气血同治.并结合临床验案加以阐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