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拉鲁肽通过抑制铁死亡实现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LRG)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阻断铁死亡有关.方法 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SCI组(n=30)和LRG+SCI组(n=30).采用改良艾伦法建立大鼠SCI模型.LRG+SCI组在SCI后立即皮下注射LRG(200 μg/kg),随后每天1次,连续10 d.假手术组和SCI组均给予等量的无菌PBS.分别在术后第1、2、3天,通过试剂盒检测受损组织中铁含量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转运体系统-Xc(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1、3、7、14和28 d采用Basso、Bettie、Bresnahan(BBB)运动评定量表评定后肢功能.在术后28 d,取各组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HE和Nissl染色,评估术后损伤区周围的结构损伤和存活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损伤脊髓的铁含量在伤后3 d内明显升高(P<0.05),并且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LRG治疗有效降低了损伤脊髓的铁含量(P<0.05),并提高了GSH水平(P<0.05).此外,LRG治疗显著提高了SCI大鼠受损组织中的xCT和GPX4的表达水平(P<0.01).与SCI组相比,LRG+SCI组在伤后7、14和28 d时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HE和Nissl染色显示,LRG治疗后受损区域的空腔较SCI组明显减少(P<0.05),并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损伤脊髓中cleaved-Caspase-3阳性神经元比例显著增加(P<0.05),LRG干预后受损区域的cleaved-Caspase-3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 LRG治疗可能通过抑制病变部位微环境中的铁死亡来促进SCI修复,保护受损神经元并恢复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为基础,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视神经损伤后无法再生,最终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损害。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研究热点,在神经退行性病变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自我增生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诱导能够向视网膜神经元样细胞进行转化,并经玻璃体腔注射、视网膜下腔注射以及自体归巢途径进行眼内移植,BMSCs在损伤视网膜局部发挥多重生物学作用;通过细胞替代、旁分泌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外泌体等多种机制及信号通路,参与视神经以及视功能的保护和修复,减少RGCs的凋亡,延缓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丢失和视神经萎缩,为青光眼等视神经退行性疾病受损细胞及视神经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将通过BMSCs诱导分化、细胞移植途径以及BMSCs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分离并扩增SD大鼠的BMSCs,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BMSCs。采用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将30只脊髓损伤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将携带GFP基因的BMSCs注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域附近。对照组:以无菌生理盐水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区域附近。BMSCs移植1,2,3周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携带GFP基因BMSCs的增殖情况,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行为能力变化,并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损伤区域神经元凋亡状况。RT-PCR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D95特异性配体(FasL)、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携带GFP基因的BMSCs在脊髓损伤区域增殖。实验组BBB评分第2,3周时分别为(9.3±1.2)分、(12.5±2.2)分,较对照组高[分别为(5.2±1.1)分、(5.6±1.1)分]( P<0.05或0.01);实验组1,2,3周的BBB评分逐渐升高( P<0.01)。实验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在第2,3周时分别为(23.9±1.7)个、(10.5±1.9)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2.0)个、(37.2±2.6)个]( P<0.01);实验组凋亡神经元在1,2,3周逐渐减少( P<0.01)。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第2,3周时Bcl-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2、0.71±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3±0.02、0.21±0.01)( P<0.01);实验组Bcl-2的表达水平在第1,2,3周逐渐升高( P<0.01)。实验组第2,3周时Bax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2、0.33±0.03,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2±0.06、0.78±0.04)( P<0.05或0.01);实验组Bax的表达在第1,2,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第1,2,3周的Bax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P<0.05)。实验组第2,3周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1.62±0.06、2.16±0.2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4±0.03、0.28±0.02)( P<0.01)。实验组第2,3周Fas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4、0.27±0.0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2±0.04、0.60±0.04)( P<0.05);实验组第1,2,3周FasL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P<0.05)。实验组第2,3周时caspase-8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1、0.16±0.0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7±0.02、0.28±0.02)( P<0.05或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第2,3周时caspase-8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06、0.26±0.05,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08、0.86±0.09)( P<0.05或0.01);实验组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第1,2,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1,2,3周逐渐升高( P<0.01)。 结论:B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区后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能力,而这与其增强受损脊髓组织Bcl-2的表达,下调Bax、FasL、caspase-8的表达,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程序从而减少神经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大面积去骨瓣患者颅内水肿加重4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损的大脑区域由于缺血,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正常功能被称为缺血半暗区。在此区域的脑组织仅可得到少量氧气来维持细胞的完整性,这些脑细胞被描述为抑制、冬眠或睡眠神经元,细胞的完整性可维持3~6个月 [1]。对颅脑损伤的高压氧治疗可促进有氧代谢,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有助于改善线粒体功能,促使半暗区神经元复苏 [2]。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浙江明州康复医院应用呼吸机支持下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7例,其中4例大面积去骨瓣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后出现颅内水肿加重。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研究发现,AD中神经元受损事件要先于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Aβ斑块可能并不是AD发病的直接病因,而只是AD发病后的病理表现,但是Aβ异常沉积与AD联系紧密,因此探讨AD中Aβ的异常沉积机制对于AD的早期诊治仍具有重要意义。Aβ的异常沉积已被证实与自噬功能障碍、细胞焦亡、铁死亡和脑膜淋巴管(Mlvs)回流障碍密切相关,故本文现围绕上述病理过程对AD发生中Aβ斑块异常沉积的作用综述如下,以期寻找新的AD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臂旁核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神经元与小鼠恐惧记忆形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臂旁核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与小鼠恐惧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hAT-ires-cre小鼠18只,8~9周龄,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Cre依赖AAV-DIO-hM 3Dq-mcherry(Gq)病毒/氯氮平-N-氧化物(CNO)组、Gq/生理盐水(NS)组和Cre依赖AAV-DIO-mcherry (mc)病毒/CNO组。Gq/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Gq/NS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mc/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mc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3组小鼠均于腹腔注射后30 min进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再进行全脑切片,观察病毒表达情况及ChAT阳性神经元投射脑区。 结果:与Gq/CNO组比较,Gq/NS组和mc/CNO组测试阶段僵立状态时间百分比升高( P<0.05)。Gq/mc病毒携带的荧光蛋白mcherry表达于小鼠臂旁核神经元,并与mcherry-ChAT存在共表达;ChAT阳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投射到红核、黑质、中央杏仁核、丘脑前背侧核、终纹床核。 结论:臂旁核ChAT阳性神经元参与了恐惧记忆形成的调控,其被激活后会导致恐惧记忆受损,此调控可能是通过中央杏仁核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 11C-CFT microPET/C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1C-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CFT) microPET/C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及帕金森病(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模型组( n=48)和对照组( n=12),通过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右侧纹状体建立PD模型,分别在建立PD模型后1、2、3、4周进行旋转行为测试、 11C-CFT microPET/CT显像,计算损伤侧/健侧纹状体 11C-CFT摄取比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计数双侧黑质致密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并计算损伤侧/健侧的比值。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PD模型建立后1、2、3、4周,PD模型向健侧旋转的旋转速度依次为(4.55±1.37)、(8.64±1.64)、(9.96±1.83)、(11.67±2.77) r/min,而对照组均未出现任何旋转行为;PD模型组 11C-CFT摄取比值与TH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值分别为0.658±0.038、0.580±0.094、0.513±0.042、0.394±0.065与0.698±0.066、0.604±0.062、0.546±0.064、0.315±0.0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997±0.048与0.996±0.054; F值:167.50、169.20,均 P<0.05)。 11C-CFT摄取比值与旋转行为学结果(旋转速度)、TH阳性神经元比值结果均具有相关性( r值:-0.877、0.897,均 P<0.001)。 结论:PD动物模型中, 11C-CFT摄取比值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TH阳性神经元比值)以及PD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耐药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现今研究发现在耐药性癫痫形成过程中,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可能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表达使癫痫反复发作,造成神经元受损,抗癫痫药物靶点效果减弱或失效,继而使用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癫痫发作的程度和频率,癫痫患者呈持续发作状态,形成耐药性癫痫。由此,本文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导致耐药性癫痫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找到治疗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方法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障碍及NLRP3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IS)小鼠神经功能障碍、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小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组小鼠于造模后24 h给予低频(1 Hz)rTMS干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刺激组小鼠则同期给予假磁刺激干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均未给予特殊处理。于rTMS干预7 d后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Zea-Longa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梗死灶周围区域NLRP3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选用ELISA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升高( P<0.01),脑皮质及海马区均出现大片脑梗死灶( P<0.01),且该区域神经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P<0.01),IL-1β及IL-18大量释放( P<0.01);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P<0.05),脑皮质及海马区脑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 P<0.01),且神经细胞中NLRP3表达明显减弱( P<0.05),IL-1β及IL-18水平也明显降低( P<0.05)。 结论:低频rTMS干预可有效促进IS小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神经细胞焦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神经元中NLRP3表达、抑制IL-1β、IL-18等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联素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PND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炎症、自噬、凋亡障碍、大脑能量代谢异常及突触功能受损有关。脂联素(adiponectin, APN)具有抗炎、抗凋亡、调节代谢、促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等作用。近年发现APN受体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表达。APN可能在PN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潜在的作用。文章综述了APN与PND相关性研究进展,阐述A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抗PND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上PN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