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后续助孕周期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后续多周期助孕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移植助孕,诊断为RIF且行后续助孕治疗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和诊断RIF至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结果:RIF患者后续助孕治疗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及以上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44例实现活产的RIF患者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00(3.13,8.52)个月。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囊胚移植的累积活产概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显著增加[ P=0.002, RR(95% CI)=1.492(1.158~1.923)];年龄<35岁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高龄(≥35岁)患者明显增加[ P=0.013, RR(95% CI)=0.694(0.521~0.925)];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8 mm患者显著增加[ P=0.016, RR(95% CI)=1.943(1.132~3.335)];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0次患者[ P=0.001, RR(95% CI)=0.625(0.474~0.825)]或2次及以上患者[ P=0.003, RR(95% CI)=0.414(0.233~0.736)]显著增加。 结论:移植胚胎类型、年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是影响RIF患者后续累积活产概率的独立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囊胚移植、通过合理的周期管理尽快行助孕治疗,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可能预示着更优良的RIF后续周期的活产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内膜血流异常是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对独立风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与非RIF患者的超声下子宫内膜血流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助孕的不孕症患者,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5例RIF患者及17例非RIF患者子宫内膜有无内膜下血流,比较未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以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RIF组和非RIF组相比,超声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65.88%(56/85)比94.12%(16/17), P=0.020];在能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中,RIF组的PI和RI值明显高于非RIF组(0.895 9±0.182 0比0.779 1±0.271 9, P=0.048;0.575 6±0.078 4比0.511 1±0.130 7, P=0.016);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能否检测到内膜血流是RIF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45)。 结论:子宫内膜血流异常可能与RIF有关,可能通过降低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引起RIF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宫腔灌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冻融胚胎移植(FET)已成为人类辅助生殖中重要组成部分,影响FET结局的重要因素为胚胎种植失败,在导致FET植入失败的原因中,子宫内膜容受性(ER)因素约占2/3,因此改善ER,尤其是薄型ER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宫腔灌注改善ER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内膜微刺激受益的人群特征以及如何最大化这种效益:一项针对中国女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找出可以受益于子宫内膜微刺激(endometrial microstimulation,EM)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患者特征以及如何最大化这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至2018年期间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EM治疗的191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各个周期患者的基线特征、周期参数以及微刺激操作的各种差异。结果:患者年龄 ≤35岁共1435个周期,其中种植成功共867个周期,种植失败共568个周期;患者年龄>35岁共481个周期,其中种植成功共179个周期,种植失败共302个周期。年龄≤35岁的女性中,种植成功者在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1.07±0.20) cm]大于种植失败者[(1.02±0.20) cm, OR=5.01, P<0.001],A/A-型子宫内膜比例(91.3%)大于种植失败者(85.3%, OR=1.88, P=0.01)。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种植成功者子宫内膜厚度[(1.05±0.19) cm]大于种植失败者[(0.96±0.22) cm, OR=8.73, P<0.001)];在黄体期进行EM患者的种植率(42.9%)大于卵泡期行EM者(32.7%, P=0.02)。 结论:对于临床上被建议行EM治疗的患者,年龄≤35岁子宫内膜状况较好 (较厚或A/A-型子宫内膜)或者>35岁子宫内膜较厚的患者可能可以从EM中获益,而且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内膜微刺激提高了>35岁患者的胚胎种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胚胎种植前产生的一种信号因子。近年来hCG在辅助生殖领域的胚胎发育、种植及维持妊娠状态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由于新鲜周期形成胚胎数增加、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应用及生育力保存等技术的需求,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已成为人类辅助生殖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当前hCG在FET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包括hCG在不同FET方案中的应用时机、剂量、给药方式及妊娠结局,还探讨了其在薄型子宫内膜及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女性中的应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来源hCG的作用效果是否有区别,本文一并予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服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植入窗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一项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dydrogesterone,DYD)对植入窗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资料,并对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对因男性因素行IVF-ET的20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自然周期和DYD 40 mg/d转化周期植入窗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差异。同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筛选原因不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行IVF-ET患者( n=43),比较不同剂量DYD(40 mg/d与80 mg/d)转化后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自然周期与DYD转化周期的子宫内膜在转化日的超声厚度测量、回声分型和在植入窗期的胞饮突评分、核仁通道系统(nucleolar channel system,NCS)阳性率、分泌状态评分、线粒体数目和形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IF患者DYD 80 mg/d组的胞饮突评分(-46.26±19.97)、NCS阳性率[65.12%(28/43)]和线粒体形态评分[0(0,1)]均显著高于DYD 40 mg/d组[-67.62±15.94, P<0.001;39.53%(17/43), P=0.043;0(0,0), P=0.023],而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分泌状态评分及线粒体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口服DYD转化内膜可以构建与自然周期类似的植入窗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80 mg/d DYD剂量可以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的胞饮突成熟度评分、NCS阳性率和线粒体形态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降调节后激素替代方案中应用生长激素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应用生长激素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1042个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生长激素将患者分为生长激素组(A组)和未应用生长激素组(B组),分别比较高龄(≥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A、B两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女方年龄[(31.1±4.5)岁]、临床妊娠率[67.1%(114/170)]均高于B组[(30.1±4.4)岁、57.5%(501/872)]( P=0.010, P=0.020)。高龄患者A组与B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PCOS患者A组的活产率[65.8%(25/38)]明显高于B组[42.3%(96/227)]( P=0.007)。反复种植失败患者A组的种植率[37.3%(57/153)]、临床妊娠率[50.5%(46/91)]、活产率[37.4%(34/91)]明显高于B组[23.0%(115/501)、29.1%(92/316)、21.8%(69/316)]( P<0.001、 P<0.001、 P=0.003)。 结论:高龄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并不能改善FET的妊娠结局。PCOS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有效提高活产率。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以明显提高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解冻周期序贯移植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解冻周期序贯移植、单纯卵裂期及单纯囊胚期胚胎移植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序贯移植胚胎数与多胎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RIF患者共317例,分为四组:A组为卵裂期+囊胚期共2枚胚胎移植组,共50例;B组为卵裂期+囊胚期共3枚胚胎移植组,共61例;C组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共124例;D组为囊胚期胚胎移植组,共82例。分析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促排卵结果和妊娠及分娩结局等。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原因、基础激素水平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D组的胚胎种植率(36.0%、31.1%、31.3%)显著高于C组(17.0%, P<0.001、 P<0.001、 P=0.026)。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在A组(62.0%、56.0%、52.0%)、B组(60.7%、49.2%、47.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明显高于C组(28.2%、20.2%、17.7%, P均<0.001)、D组(40.2%、31.7%、30.5%,A组与D组比, P=0.015、 P=0.006、 P=0.014;B组与D组比, P=0.016 、P=0.034 、P=0.037)。A组早期流产率(3.2%)较C组(25.7%, P=0.028)明显降低。B组多胎妊娠率(32.4%)比A组(16.1%)、C组(14.3%)、D组(21.2%)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早产率(34.5%)比A组(25.9%)、C组(13.0%)、D组(8.0%)高,但仅B组和D组间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 结论:解冻周期序贯移植法能够显著提高RIF患者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尤其是序贯移植2枚胚胎在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同时不增加多胎妊娠率。序贯移植可成为RIF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孢素A对IVF/ICSI中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周期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nexplained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URIF)患者再次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接受胚胎移植的IVF/ICSI周期URI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接受CsA治疗(CsA组)的94个周期,按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移植优质胚胎数和胚胎期别配对选取未接受CsA的对照组188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移植周期特征、临床结局、产科及新生儿结局,并对CsA与临床结局进行回归分析。结果:①两组的年龄、BMI、基础FSH、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既往失败次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囊胚移植率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再次移植周期的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囊胚移植率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CsA组的胚胎种植率[53.39%(63/118)]、临床妊娠率[58.51%(55/94)]、活产率[45.74%(43/94)]明显高于对照组[38.43%(93/242)、45.74%(86/188)、33.51%(63/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7、 P=0.043、 P=0.046);CsA组和对照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两组早产率、双胎率、产科并发症率、新生儿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出生缺陷。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纠正了年龄、BMI、基础FSH、移植优质胚胎数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后,CsA仍是URIF患者临床妊娠(校正后 OR=1.694,95% CI:1.019~2.816, P=0.042)和活产(校正后 OR=1.700,95% CI:1.012~2.853, P=0.045)的独立促进因素。 结论:CsA显著提高了URIF患者再次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并且不增加产科和儿科并发症的风险。CsA可能是URIF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方案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artificial cycle,AC)方案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1 285个周期临床资料。按照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不同分成2组,GnRH-a垂体降调节AC组(记为GnRH-a+AC组,411个周期)和AC组(87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周期特点和临床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和活产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中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nRH-a+AC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10.26±1.73)mm]比AC组[(9.66±1.54)mm]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GnRH-a+AC组的临床妊娠率[42.58%(175/411)]、胚胎种植率[32.52%(200/615)]均高于AC组[35.59%(311/874), P=0.016;27.20%(346/1 272), 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nRH-a+AC组活产率[33.57%(138/411)]有增高趋势,但与AC组[28.73%(251/8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临床妊娠率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负相关( OR=0.953,95% CI:0.924~0.982; OR=0.959,95% CI:0.926~0.994),与GnRH-a方案呈正相关( OR=1.329,95% CI:1.039~1.699);活产率仅与年龄、BMI呈负相关( OR=0.947,95% CI:0.917~0.977; OR=0.963,95% CI:0.927~0.999),方案选择并未成为其影响因素( P>0.05)。子宫内膜厚度≥7 mm不是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GnRH-a降调节联合AC方案可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但在活产率方面虽有升高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仍需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