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以家庭医生需求为导向,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以签约、双向转诊、客服中心、移动App和服务监管为主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平台运行8个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院后管理,形成“签约+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以家庭医生需求为导向,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以签约、双向转诊、客服中心、移动App和服务监管为主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平台运行8个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院后管理,形成“签约+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移动医院”的新农合即时结报模式在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巡诊服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在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巡诊时提供新农合即时结报服务在解决山区老年居民和低收入人群就医不便、医疗费用垫付造成的经济压力和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探讨现有做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家庭医生团队在下乡巡诊时除携带血压计、心电图机、快速血糖检测仪、采血针、采血管等医疗设备外,同时携带常用药品和安装了HIS系统和收费报销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发票打印机等设备,通过3G网络或“村村通”网络接入区卫计委信息平台.在巡诊工作中,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主要负责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病管理、常见病诊疗以及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药剂人员提供药事服务,主要负责辅助检查项目和药品收费以及药品发放工作并实现即时结报.收集巡诊中新农合患者就诊情况和即时结报情况,并与同时期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巡诊患者中,年度初诊患者比例、未达新农合起付线就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门诊患者,人均新农合垫付金额低于门诊患者.巡诊诊疗人次与服务站门诊相当,完善健康档案、慢病患者管理等工作开展数量高于门诊.结论 在京北山区开展巡诊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有利于解决深山区居民就医不便、减轻其垫付医药费用的经济压力,进而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移动终端APP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年来,APP应用于糖尿病管理成为慢性病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移动医疗将成为一种趋势.目的 评价APP应用于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06-01至2017-05-31签约并使用"身边医生"APP软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法,于2018年7—8月对使用"身边医生"APP 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使用"身边医生"APP管理糖尿病的易用性、与医生沟通情况及使用意愿等.调取有效问卷患者使用"身边医生"APP前后的后台数据,包括随访次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价2型糖尿病的临床管理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96.6%).患者使用APP的主要原因是"与全科医生沟通方便"(26.5%),患者使用最多的功能是"与医生沟通界面"(20.7%),71.7%的患者非常愿意使用此APP.使用APP后,规范管理率(每年≥4次随访)从65.7%提升到了86.9%,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使用前改善,血糖控制率(82.3%)较使用前(53.5%)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2型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互联网+家庭医生"在手机端的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实际应用中探索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提高家庭医生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在静安区现有的信息化优势基础上,将医疗服务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设静安移动家庭医生应用程序(App).结果 建成静安移动家庭医生App,为静安区家庭医生提供签约管理、家庭病床、慢病管理、档案完善、咨询互动等线上服务,提高了家庭医生工作效率.结论 "互联网+家庭医生"在手机端的应用,有助于落实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举措,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变,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骨质疏松症防治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分析用户特征及功能需求,从思路、架构、工作流程、功能等方面阐述基于移动设备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系统设计与实现,指出该系统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骨质疏松自测工具,为医生提供完整的患者信息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全流程管理,有助于提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推广签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影响研究——以杭州主城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签约对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杭州市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共721名居民,其中签约居民397人、65岁以上老人330人,了解并分析签约和非签约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用及签约服务项目的需求.结果:高龄、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丧偶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程度偏低,慢性病患病及是否签约是基本公共卫生知晓率提升的影响因素.签约的家庭医生移动电话使用高于非签约人群,但在线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使用低于非签约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需求方面,“优先就诊、转诊”“咨询服务”“预约服务”是居民来社区的主要目的,签约后“疾病门诊”“物理治疗”“中医预防健康管理”增多,家庭病床服务选择人次数较少且两组无差异.结论:通过签约,促进了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签约促进了居民的就诊就医.然而,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不足和服务能力提升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痛点,且包含居家医疗在内的个性化签约服务的受益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京城5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构建及合作现状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5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组建及合作现状,提出合理建议,为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3—5月,分别对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及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每区1名)实施个人深入访谈,访谈在各中心会议室实施,持续60~90 min.采用录音记录信息,使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主题.结果 从家庭医生团队组合、信息平台、激励措施、存在问题提取主题.团队组合:医护防经典组成基础上,各区的团队组合各具特色;信息平台:各区均依托信息平台及移动APP提升家医团队合作;激励措施:绩效奖励落实到家庭医生团队及个人;存在问题:工作量增大、人员配置不足,激励分配不科学、收入不高、团队内部考核标准缺乏,团队内部合作问题、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偏弱.结论 加强人才引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收入,通过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及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是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建立健全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的视角,通过政策分析、实证研究和归纳梳理,对老年群体,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实际需求开展调研,发现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老年群体在"医养结合"上门服务项目的选择偏好上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共建合作关系的老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的服务对象共401人开展调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筛选出的6类23个服务项目:(1)失能失智老人(80.7%)比健康高龄老人(62.5%)、健康低龄老人(51.0%)对上门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强烈(P=0.000);(2)失能失智老人(32.6%)比健康高龄老人(25.0%)、健康低龄老人(11.0%)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比例更高(P=0.000);(3)在医疗类、家政类、清洁类、生活类、移动类、看护类服务项目方面,健康低龄老人、健康高龄老人的需求相较于失能失智老人更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实现老年群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标,公立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是在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需要有效配合、有序衔接、有机整合.建立健全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活品质相适应的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医生签约制为基础,做好健康守门人;以互联网医疗为驱动引擎,做强线上联络人;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依托,做好专业吹哨人;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做实行业局内人,为老年人提供从专业医疗康复护理到生活照护等全方位、全流程的医养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在线医生"模式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在线医生"模式在本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15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且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签约手机端"在线医生"服务的老年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已签约"在线医生"服务程序的患者100人为干预组,未使用的患者100人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完成完整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按照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是否达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200例社区居民纳入研究,男103例,女91例.通过手机端实时沟通,定期提醒、随访、健康教育干预1年,干预组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Scr)高于对照组(P<0.05).OD组舒张压、TC、饮酒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C高于入组时检测结果(P<0.05).干预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lu达标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线医生"模式能够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社区老年患者血压、血脂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