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行为改变,否则将影响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能提供血糖实时变化的可视化数据,被视为激励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教育工具,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共识提出构建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包括依托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应用5G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居家监测和糖尿病风险预警;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实施早筛查和风险评估,将基于CGM的24 h平均血糖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指标;在遵循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的综合性干预原则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根据CGM技术提供的连续、动态、实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应用程序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健康管理,建立糖尿病的“三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新月异的糖尿病教育管理新技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SME)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DSMS)在糖尿病诊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为糖尿病教育管理提供了许多新模式和新机遇。本文从移动健康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个人终端设备以及社交媒体等方面阐述了软件和硬件对DSME/DSMS体系发展的影响,讨论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了未来糖尿病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术后实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管理行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科影像学移动互联网远程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专业地位和培养渠道的限制,我国儿科影像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儿科影像医生集中于儿童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影像知识和人才奇缺,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大型远程医疗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医疗成为医疗会诊和教学的主流平台,为儿科影像远程教学提供了良机,有望成为培养儿科影像人才的利器。对文献、手机应用市场软件和成本效益的分析显示,目前大型远程医疗建设周期长、建设和维护成本高,且易受地域和环境制约,用于县级以下医院的远程教学尚待时日;利用手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则十分便利,是当下实现儿科影像学远程教学的极佳选择,有望破解儿科影像人才培养和技能传播的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55例)及观察组(2020年1~12月,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术后实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不良情绪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总计服务168万人次,患者填写率达60%,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的设计与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与建设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和转运效率。方法:研究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杭州完成。梳理突发事件救援中院前急救、转运、院前-院内急诊联系等应用场景需求,依次开展方案设计、单项技术测试、上车调试和集成调试阶段。结果:设计由电动公交车改装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车辆于2023年9月完成交付。(1)车辆外观:整车长12.9 m,宽2.3 m,高2.6 m,单次里程200 km;(2)内部结构:车厢内设有1个抢救床位,2个担架位,车厢前部设计有综合操作台、中部安装中央数字控制屏;(3)急救物资及仪器设备:车内物资包括抢救、监护、手术、检查检验、通讯模块,配备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仪器,心电图、数字摄片、血气分析仪、胸痛5项检测仪等检查检验设备;(4)车载通讯、信息系统:搭载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远程医疗终端DP300一体化系统,实时全景体验系统及中央监护系统;(5)车辆消毒:车厢顶部安装等离子消毒仪,车内可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管理要求。结论: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集成各种先进救治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满足最危重患者复苏的需求,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纯音测听的技术演变:从经典心理物理学测试到移动终端自主测听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纯音测听一直是临床上用于听力检测的核心技术,是评估听力损失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追溯了纯音听阈测试的技术演变过程,并结合近年来利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App)实现自动化测听的趋势,对纯音测听技术的起源、演变与未来方向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SaaS的早期临床研究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早期临床研究管理的"互联网+"发展路径,对提升临床试验的实施质量与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利用互联网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构建了医院早期临床研究管理系统,以"简、易、适"为设计理念,基于云计算和多层级的数据流转模式,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程序链接与系统用户界面的适应性设计,形成简单易行的系统构架、实时跟进的系统流程和动态可视的项目信息,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强专属性和多方互通的优势。该系统自2021年1月启用,截至2022年5月,共纳入医院早期临床试验项目56项,有效提升了早期临床试验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增强了试验风险管控,为医院临床研究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移动终端的视力智能检查和管理系统的研发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发基于移动终端的视力智能检查和管理系统,并评估其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3月—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50例100眼,年龄3~14岁,平均(8.16±4.58)岁。使用JAVA及xcode11框架研发适用于Android及IOS平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视力智能检查和管理系统,采用实时测距、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智能技术实现视力检查过程中的实时交互。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双眼裸眼传统E字表视力检查和基于移动终端智能视力检查,2种方法配合眼数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2种方法测定的LogMAR视力结果差异比较和一致性分析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pa检验。 结果:成功研发适用于Android及IOS平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视力智能检查和管理系统,可检测的视力范围为0.1~1.5,视标大小和分辨率均达到视力检查表的国家标准,实现了3 m距离下准确的视力检查、智能交互、结果输出和自动建档功能。传统检查法和智能检查法测量配合眼数比例分别为99.0%(99/100)和98.0%(98/1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38, P=0.561)。传统检查法和智能检查法测定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3(0.2,0.5)和0.3(0.2,0.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02, P=0.109),2种检测方法测定LogMAR视力的一致性较好(Kappa系数=0.885)。 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视力智能检查和管理系统测定视力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自测视力的需求,并可同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实现对视力情况的长期跟踪,在个性化眼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