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寻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方法,为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提供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案.方法:①取健康成年C57BL小鼠,通过解剖确定次髎穴坐标点;②取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采用坐标定位法和"L6棘突"为骨性标志的穴位定位方法进行取穴,比较两种取穴方法的准确率;③取成年C57BL小鼠,复制间质性膀胱炎(IC)小鼠模型,使用坐标定位法的方法进行取穴治疗,并验证其功能作用.结果:健康成年小鼠的次髎穴坐标为(±1 mm,21 mm,-5 mm),坐标定位法取穴准确率高于骨性标志定位法,且使用坐标定位法取穴电针治疗可以改善IC小鼠相关症状.结论:坐标定位法取穴较骨性标志定位法准确率更高,且具有次髎穴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蔡圣朝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蔡圣朝认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病因病机主要与心肾相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应辨经论治.蔡圣朝提倡针药杂合以治,运用多种刺灸法联合自拟开窍解语汤口服及自拟解语膏穴位敷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穴位揿针疗法对鼻咽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穴位揿针疗法对鼻咽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行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顺铂+紫杉醇(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采用穴位揿针疗法.对比2组干预前后恶心呕吐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穴位揿针疗法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程度,减轻化疗后毒副反应,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老年高血压性失眠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中药穴位贴敷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失眠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78例患高血压性失眠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比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SAS及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失眠症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血压、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膝过伸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代偿性改变,在偏瘫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便捷且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刺、穴位注射、推拿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指标以角度测量、量表评估等为主,缺乏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客观量化的系统评价标准,今后可加强基础实验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建立标准的系统评价体系,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提供更多理论及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肺康复技术治疗尘肺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是尘肺病的主要特征,而纤维化是不可逆转和恢复的,因此尘肺病的康复治疗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中医肺康复技术能够改善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情发展,在尘肺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中医肺康复技术在尘肺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如中药制剂疗法、经络穴位疗法、药膳疗法、传统健身功法锻炼等,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中医的优势,加强推广中医肺康复技术在尘肺病基层平台治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面瘫后遗症的病机及针灸治疗策略,认为玄府闭郁、气血不畅、络脉受阻是面瘫后遗症的基本病机,当以开玄通络(开通玄府、祛瘀通络)为治.具体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拔罐法、梅花针叩刺法、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毫火针刺络放血法、扶正通络针法、通元针法、麦粒灸、热敏灸、穴位埋线疗法等.玄府及络脉畅通,气血调和,疾病自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借助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联结成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多层次、多系统地将效果信息输出到靶器官.针刺效应可通过NEI网络级联放大,引起穴位局部微环境应答以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本文分别从神经、内分泌、免疫 3 个方面系统阐释针刺治疗 PSD 的机制,并结合NEI网络从整体观揭示针刺治疗PSD的潜在机制与生物学途径,以期为针刺治疗PSD的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神门、三阴交腧穴演变探析穴位配伍治疗不寐机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腧穴的演变过程能够重现腧穴理论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神门、三阴交的穴名、位置、主治范围的演变,发现心经原穴经历了从大陵到兑骨再到神门的变化,其位置从"掌后两骨之间"变为"掌后兑骨之端",主治范围从"心疟病"扩大到能治疗诸多心系疾病和神志疾病;三阴交在腧穴演变过程中与"足太阴"穴融合,位置从"内踝上八寸"变为"内踝上三寸",成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治范围也从局部痛证扩大到肝、脾、肾三脏疾病.神门与三阴交配伍治疗不寐在穴名、位置、主治方面都有较高的契合度,形成了三阴交健脾养营、滋养肝肾,神门调血宁心、安神助眠的协同效应,是针灸临床治疗不寐的常用穴位配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