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信息学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肺癌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以期揭示COPD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下载161例肺癌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病理类型与肺功能结果进行分组。在同一病理下,比较有无COPD的两组的差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用于功能富集分析,进行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核心枢纽基因。所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61例肺癌患者的样本数据。有、无COPD在临床特征、体细胞基因突变频率以及免疫细胞浸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鳞癌及腺癌中,COPD组别中大量代谢有关通路上调,而细胞趋化能力的调节等通路下调。后续WGCNA及PPI分析鉴定出钠离子通道α2亚基(SCN2A)、富酪蛋白(STATH)、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P1A2及CYP1B1)、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亚基(GABRA1)紧密连接蛋白17 (CLDN17)、调节突触膜胞吐蛋白1 (RIMS1)、维生素D结合蛋白(GC)以及血浆铜蓝蛋白(CP)可能是潜在枢纽基因。只有在腺癌中,COPD组的患者年龄组成比率上[<60岁:80.8%(21/26);>60岁:19.2%(5/26)]相比无COPD组[<60岁:56.1%(32/57);>60岁:43.9%(25/57)],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3, P<0.05)。 结论:COPD状态对肺癌的预后,体细胞突变等无贡献,并提出9个潜在的COPD型肺癌关键枢纽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特异性抑制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NLRP3表达对小鼠TBI后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LRP3)基因敲除对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将48只清洁级健康雄性NLRP3 flox/flox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病毒组(SV组)、假手术+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特异性敲除组(SG组)、TBI+对照病毒组(TV组)及TBI+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特异性敲除组(TG组),每组12只。其中,TV组、TG组小鼠采用自由落体法构建TBI模型,SV组、SG组小鼠仅行头皮剪开及开骨窗等外科操作、不予打击,SG组、TG组小鼠于TBI造模前21 d于海马CA1区注射腺病毒制备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特异性敲除模型,SV组、TV组小鼠仅于海马CA1区注射空载病毒作为对照。TBI造模后第30、31天应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认知功能,第32~36天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学习及记忆功能,第31天应用在体电生理记录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探索新物体时海马CA1区场电位。上述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荧光强度,以及焦亡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GAD67双阳性神经元占总GAD67阳性神经元的百分比。 结果:与SV组、SG组比较,TV组、TG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下降,水迷宫实验中实验阶段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训练阶段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上升,海马CA1区θ、γ振荡功率在探索新物体时明显下降,海马CA1区MAP2、GAD67、PSD95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IL-18/GAD67双阳性神经元百分比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V组比较,TG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上升,水迷宫实验中实验阶段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上升、训练阶段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下降,海马CA1区θ、γ振荡功率在探索新物体时明显上升,海马CA1区MAP2、GAD67、PSD95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IL-18/GAD67双阳性神经元百分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 NLRP3基因敲除能够改善小鼠TBI后的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ABA能神经元焦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胰腺病变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巨大肝转移性颅内孤立性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 女性,44岁,因“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hemangiopericytoma,SFT/HPC)术后13年,伴肺、肝、肾等多发转移5年,反复低血糖发作半年”于2019年9月22日收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患者13年前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右枕部颅内肿瘤,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灰白色组织,大小5 cm ×5 cm×4 cm;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波形蛋白(+++)、CD99(++)、EMA(-)、CD34(-);病理学诊断为右枕血管外皮细胞型脑膜瘤(Ⅱ级)。患者术后行头颅立体放疗一次。5年前复查见双肺多发转移瘤,最大者位于左肺上叶,大小约3.0 cm×5.0 cm,于外院行胸腔镜下左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3年前复查见肝左叶转移瘤,大小约13.0 cm×11.0 cm×9.5 cm,于外院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倾向转移性颅内SFT/HPC。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会诊,将第一次颅内肿瘤术后病理学检查修正诊断为颅内SFT/HPC,后两次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颅内SFT/HPC转移。随后患者于外院行开腹肝左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颅内SFT/HPC肝转移。患者2年前复查见左肾转移瘤,大小约4.0 cm×5.0 cm,于外院行腔镜下左肾转移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颅内SFT/HPC肾转移。患者半年前出现反复发作的低血糖,CT检查结果示肝脏巨大转移瘤,左肾和肺多发转移瘤,分别于2019年4月、2019年5月、2019年7月于外院行肝动脉+膈动脉化疗栓塞术,前两次使用多柔比星+碘化油,后一次使用博来霉素+碘化油。治疗后肝左叶肿瘤最大径由原来的约17 cm增至约25 cm,且每次介入治疗后血糖仅可维持正常水平3~5 d,然后再次出现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发作频率逐渐增至约3.5 h发作一次,发作时血糖低至1 mmol/L,时有昏迷,夜间需进食2~3次。患者入院前一般情况尚可,小便正常,无其他慢性病史。入院体检:心率123 次/min,体温、呼吸、血压等正常。腹部外形膨隆,反L形手术切口愈合好,上腹部可触及巨大肿块,约达剑突下20 cm,边界不清,固定,质地硬,表面不光滑。血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均低于正常值范围。腹部CT平扫见肝内多发大小不等肿块影,左肝为著,最大径约24.2 cm×13.3 cm,内见多发斑片状阴影及结节影;腹部CT增强扫描见实性部分强化,分别由肝动脉及膈动脉分支供血。门静脉增粗,最宽处约24 mm,门静脉左支及分支显示不清(图1)。左肾和双肺也可见多发肿块影,最大径约5 cm,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患者和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肝及部分肝脏右前叶,大小约25 cm×20 cm×15 cm,肝脏6段腹侧和背侧各见一个肿瘤,大小分别为7.0 cm×6.6 cm×6.0 cm和3.0 cm×3.0 cm×1.5 cm。肿瘤质韧,表面光滑,呈大结节样改变。肿瘤活动度极差,占位效应明显,游离困难(图2)。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约17 h,出血量约10 000 ml,静脉滴注红细胞20 U、血浆3 200 ml,术中血压维持困难,需大量升压药维持。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最高达32.85×10 9/L,中性粒细胞占比91%,痰液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给予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氟康唑等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患者术后清醒后出现反复发作的抽搐和对答不正确,头颅增强MRI检查结果见脑内多发异常强化灶,考虑转移。请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会诊后,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后患者病情好转。患者术后复查腹部增强CT,肝内未见肿瘤残余,门静脉右支内径正常,无受压及血栓形成(图3)。患者术后未再出现低血糖发作,术后第19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突触功能障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变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检测突触蛋白生物标志物在判定疾病进展及监测疾病修饰药物的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价值。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是突触前质膜蛋白,能准确反映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的突触损伤,是目前十分有前景的评估突触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现围绕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相关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在临床前阶段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的病理改变、监测患者病情进展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A型肉毒毒素预防小鼠慢性偏头痛发作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oNT/A)预防小鼠慢性偏头痛(CM)发作的疗效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8)、模型组( n=8)、BoNT/A预防组( n=8)。后2组小鼠均于第1、3、5、7、9天腹腔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NTG)建立CM模型,BoNT/A预防组小鼠于首次注射NTG前1 h先注射0.18 U/100 μL BoNT/A,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第1、3、5、7、9天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痛仪检测小鼠足底和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及NTG注射后2 h诱发的急性机械痛阈值;第1、3、5、7、9天注射NTG后2 h采用转棒实验测试小鼠的运动功能;第9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节(TG)、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核(TNC)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裂解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NC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因子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PT-qPCR)检测小鼠TNC中NLRP3炎性因子通路相关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TNC中CGRP的表达。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7、9天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第7、9天口面部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5、9天口面部急性机械痛阈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第5、9天口面部急性机械痛阈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3、5、7、9天足底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和急性机械痛阈值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第3、5、7、9天足底机械痛阈的基础值和急性机械痛阈值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转棒实验结果显示,3组小鼠在转棒上跑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中CGRP、SNAP25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G中CGRP、SNAP25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CGRP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CGRP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NLRP3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NLRP3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 IL-1β mRNA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 IL-1β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C中CGRP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oNT/A预防组小鼠TNC中CGRP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oNT/A可以降低TG中SNAP25的表达,减少CGRP在TG和TNC的释放,预防CM的发作;BoNT/A具有调控TNC中NLRP3水平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亚甲基蓝通过减轻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焦亡以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及中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MPTP 25 mg/(kg·d)构建PD模型;低剂量治疗组及中剂量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连续3 d腹腔注射亚甲基蓝2 mg/(kg·d)或10 mg/(kg·d)预处理,然后连续7 d腹腔注射MPTP 25 mg/(kg·d)+亚甲基蓝2 mg/(kg·d)或10 mg/(kg·d),期间注射亚甲基蓝与MPTP时间间隔12 h。造模结束后第8天,对各组小鼠进行旷场实验、爬杆实验和转棒实验以评估其自发运动情况、协调性、耐力及运动能力等。随后处死小鼠并取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及纹状体中TH、α-突触核蛋白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和Gasdermin D(GSDMD)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及纹状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转棒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爬杆下降时间明显延长、旷场箱内移动总路程明显减少,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以及黑质及纹状体中TH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LRP3、ASC、cleaved-Caspase-1及GSDMD、GSDMD-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治疗组及中剂量治疗组小鼠的转棒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爬杆下降时间明显缩短、旷场箱内移动总路程明显增多,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以及黑质及纹状体中TH蛋白水平明显升高,NLRP3、ASC、cleaved-Caspase-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TNF-α、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治疗组与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中剂量亚甲基蓝能改善PD模型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与下调黑质及纹状体中NLRP3炎性小体表达、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焦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下调SRR可缓解Aβ对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和突触损伤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下调丝氨酸消旋酶(SRR)缓解β-淀粉样蛋白(Aβ)对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突触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0、20、40、80 μmol/L Aβ 25-35组,分别加入0、20、40、80 μmol/L Aβ 25-35作用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SRR蛋白的表达。用40 μmol/L Aβ 25-35分别处理PC12细胞0、12、24、48 h,采用CCK-8法、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SRR蛋白的表达。(2)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义序列组、SRR小干扰RNA(siRNA) 1组、SRR siRNA 2组、SRR siRNA 3组,后4组细胞分别转染SRR无义序列或不同SRR siRNA序列,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SRR蛋白的表达,选择效果最佳的SRR siRNA用于后续实验。(3)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AD组、AD+无义序列组、AD+SRR siRNA组,后2组细胞分别瞬时转染无义序列或SRR siRNA,作用48 h,后3组细胞均加入40 μmol/L Aβ 25-35,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剂。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SRR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活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活化Caspase 3、 N-甲基- D-天冬氨酸(NMDA)受体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 结果:(1)0、20、40、80 μmol/L Aβ 25-35组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SRR蛋白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 μmol/L Aβ 25-35处理PC12细胞0、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SRR蛋白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SRR siRNA 1组、SRR siRNA 2组、SRR siRNA 3组细胞SRR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SRR siRNA 2组降低最明显。(3)与对照组比较,AD组细胞SRR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Caspase 3活性和活化Caspase 3蛋白表达升高,NMDA受体2A(NMDAR2A)和NMDA受体2B(NMDAR2B)蛋白的表达升高,PSD95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D组比较,AD+SRR siRNA组细胞SRR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Caspase 3活性和活化Caspase 3蛋白表达降低,NMDAR2A蛋白的表达降低,PSD95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调SRR可通过降低PC12细胞内NMDAR2A蛋白表达,缓解细胞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保护Aβ 25-35损伤的神经细胞,还可以升高PSD95蛋白的表达,缓解突触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AAO在砷暴露致仔鼠学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在砷暴露致仔鼠学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昆明种妊娠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处理组(蒸馏水, n = 6)和染砷组[饮用水中含60 mg/L亚砷酸钠(NaAsO 2), n = 12],自由饮水;自妊娠第1天至仔鼠断乳前经母鼠染砷,仔鼠断乳后至实验结束以自由饮水方式染砷。仔鼠出生后6周,根据母鼠的组别,将染砷组仔鼠分为NaAsO 2组和NaAsO 2 + DAAO抑制剂6-氯苯并[d]异恶唑-3-醇(6-chlorobenzo[d]isoxazol-3-ol,CBIO)组,未处理组仔鼠为对照组;对照组和NaAsO 2组仔鼠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NaAsO 2 + CBIO组仔鼠腹腔注射60 mg/kg CBIO,连续干预2周。干预结束后,采用Y迷宫实验测定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仔鼠经心脏灌流后取脑组织,并分离海马,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仔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形态;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D-丝氨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25,SNAP25),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DAAO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亚基NR1、NR2A、NR2B mRNA水平。 结果:对照组、NaAsO 2组、NaAsO 2 + CBIO组仔鼠Y迷宫实验交替反应率[(58.06 ± 3.78)%、(48.61 ± 5.75)%、(56.25 ± 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87, P = 0.023),且NaAsO 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NaAsO 2 + CBIO组(均 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仔鼠海马组织CA1、CA3区神经细胞数量较多,状态良好;NaAsO 2组神经细胞数量较少,形态不规则,细胞形态轮廓不清晰;NaAsO 2 + CBIO组神经细胞数量较多,细胞轮廓有所改善,组织损伤减轻。对照组、NaAsO 2组、NaAsO 2 + CBIO组仔鼠海马D-丝氨酸含量及SYP、SNAP25、PSD95、DAAO、NR1、NR2A、NR2B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5.41、4.41、10.16、7.60、6.98、5.63、6.53、4.33, P = 0.017、0.031、0.002、0.005、0.007、0.015、0.009、0.033);其中,NaAsO 2组仔鼠海马D-丝氨酸含量和SYP、SNAP25、PSD95、NR1、NR2B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NaAsO 2 + CBIO组,NR2A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DAAO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aAsO 2 + CBIO组(均 P < 0.05)。 结论:砷暴露能够损害仔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D-丝氨酸含量以及NMDAR亚基和突触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上调DAAO转录水平;而抑制DAAO可使D-丝氨酸含量以及NMDAR亚基和突触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升高,改善砷暴露所致的仔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脑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 探讨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月龄成年ApoE-/-小鼠和18月龄老年ApoE-/-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成年组、正常饮食老年组、高热量饮食成年组、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每组5只.正常饮食成年组、正常饮食老年组小鼠喂食实验室标准饲料,高热量饮食成年组、高热量饮食老年组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干预8周.用体质量监测和葡萄糖耐量实验测试小鼠体质量、血糖变化,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海马和下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含量,Y迷宫和旷场实验检测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突触素(synaptophysi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 与正常饮食成年组比较,高热量饮食成年组海马NAA、下丘脑Cho和NAA、自发交替率、SNAP-25、synaptophysin、PSD-95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饮食成年组比较,正常饮食老年组海马NAA、下丘脑 Cho、SNAP-25、synaptophysin、PSD-95 表达降低(P<0.05,P<0.01),iNOS、IL-1β 表达升高(P<0.01);与正常饮食老年组比较,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海马和下丘脑Cho和NAA、中心路程/总路程、SNAP-25、synaptophysin、PSD-95表达降低(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P<0.01);与高热量饮食成年组比较,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海马NAA、中心路程/总路程、平均速度、synaptophysin表达降低(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1.61±0.10 vs 1.35±0.13,2.04±0.08 vs 1.54±0.11,P<0.05,P<0.01)o 结论 高热量饮食导致 ApoE-/-小鼠代谢障碍和神经炎症,抑制突触蛋白表达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长期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增加促进ApoE-/-小鼠脑功能衰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