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58岁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予依诺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2次/d,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12.5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以5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15 h后患者出现痰中带血,躯干和四肢出现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1×10 9/L,考虑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立即停止上述治疗,给予血小板8 U静脉输注1次。次日PLT升至30×10 9/L,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第3天,PLT升至57×10 9/L,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第6天,PLT 144×10 9/L。根据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评分系统,本例患者得分为1分,提示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不大,故考虑患者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很可能为替罗非班引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肺占位合并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例肺占位合并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肺占位伴胸部疼痛患者进行鉴别评估及判断,通过科学的预警机制、快速反应团队及多部门协作,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EVGE),配合做好相应护理。结果:先健支架置入后被立即隔绝,远端动脉血流通畅,无内瘘、截瘫、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将"预则立"的护理思维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善于发现临床中非常态状况,提高疑难急危重症护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支架置入时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关键措施,立即支架置入是目前开通血管、恢复血流常用的介入方法,但存在微循环栓塞及无复流的现象,严重影响预后.延迟支架置入(DSI)联合强化抗栓治疗,可减轻冠状动脉血栓负荷,降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并未显示出DSI的明显获益,因此临床上对于DSI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时机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误吞鸡骨诱发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呕血、胸痛2d,伴呼吸困难并加重10 h"于2022年6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22年6月2日中午进食时出现呕血及胸痛,呕血量少,并伴随胸部持续性隐痛,于6月4日入院前10 h呕血量稍增多并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后行急诊胃镜检查示食道内有鸡骨嵌插,考虑为2 d前食用鸡肉所致,遂于内镜下行异物取出,术后入院观察治疗.6月6日12时46分患者住院期间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心脏停博,立即予心肺复苏维持心脏泵血;血氧饱和度低至69%,予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6%;血压无法测出,予以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测得血压回升至115/74 mmHg;患者四肢湿冷,予阿托品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后四肢回暖;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量湿啰音,立即予以人工吸痰,抽吸出淡红色泡沫痰;同时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抢救5 min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率130次/min,呼吸19 次/min,血压 220/124 mmHg,血糖 23.6 mmol/L,血钾3.4mmol/L,其余电解质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患2型糖尿病10年,高血压10年,未规律治疗,血糖及血压控制不佳,冠心病7+年,并置入支架3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产妇剖宫产术麻醉处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患者,女,43岁,178 cm,87 kg,因"孕37+3周,上腹部疼痛不适10 h余"入院.患者停经30 d自查尿HCG(+),行B超检查提示早孕,外院定期产检,孕中期未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和无创DNA筛查,孕4月自觉胎动至今,孕中晚期定期产检,无胸闷心悸等不适.既往史无特殊.育有1女3子,其中1女患"脊柱侧弯、先天性心脏病",1子15岁,体型瘦高,指/趾呈蜘蛛样改变.患者10余小时前夜间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广泛双侧腰背部撕裂牵扯性疼痛及濒死感,左侧为甚.入院查体:HR 89次/分,BP 169/95 mmHg,指/趾呈蜘蛛样改变.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Stanford B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累及降主动脉—左髂总动脉,假腔>真腔,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双肾动脉、右侧髂总动脉均发自于真腔.入院诊断:1.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Stanford B 型;2.G10P5 孕 37 周 4 天LOA;3.马凡氏综合征?外科医师考虑到患者随时有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与家属沟通后准备联合介入科紧急先行"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立即行剖宫产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自膨式覆膜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评估自膨式覆膜食管金属支架(SEMS)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2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行SEMS置入治疗的8例难治性EV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EMS置入治疗难治性EVB的手术成功率、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SEMS,未发生食管穿孔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成功率为100.0%(8/8),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活动性出血立即停止,且24 h内未再出血,即时止血率为100.0%(8/8).8例患者经SEMS治疗后5 d内均未再发出血,再出血率为0.0%(0/8).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加重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8例患者中,有3例在术后第1、2和5天观察到支架移位,支架移位率为37.5%(3/8).所有患者在支架取出后均未再发出血,支架移除后再出血发生率为0.0%(0/8).结论 食管SEMS置入用于治疗难治性EVB,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止血方法,且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强化抗栓续贯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强化抗栓续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发原位血栓形成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强化抗栓续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另选择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3例发现狭窄及血栓形成后立即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经强化抗栓治疗后34例(94.4%)患者血栓完全消失,2例(5.6%)患者血栓残留,但体积较前明显缩小.研究组出现临床事件及影像学上新发脑梗死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2例术中栓子脱落堵塞保护伞事件,1例血栓逃逸堵塞远端血管,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2组近期手术并发症单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临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抗栓续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多发性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患者男性,66岁,因"左眼突发视物不见3 h"于2020年11月19日请眼科会诊.患者于2020年11月14日因"发作性头晕伴右上肢无力10 d"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缺血改变,动脉硬化改变.颈动脉彩超:左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图1).诊断:①缺血性脑血管病;②双侧颈动脉狭窄.2020年11月19日因"左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于我院行颈动脉支架经皮置入术.术后2 h突感左眼视物不见伴眼胀感,并立即请眼科会诊.眼科检查如下.视力:右眼0.8,左眼眼前30 cm/指数,矫正无助;眼压:右眼9.3 mm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0 mmH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透视下气管管状金属内支架取出45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X线透视下气管管状金属内支架取出的指征、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45例、45枚气管管状金属内支架置入后的患者进行气管支架取出治疗.45枚中覆膜支架36枚,裸支架9枚,覆膜支架和裸支架的平均置入时间各为(3.2±0.7)个月和(2.5±1.2)个月,支架取出前36枚覆膜支架中15枚两端伴有不同程度的肉芽组织增生,3枚支架断裂.9枚裸支架均伴有肉芽组织增生,其中5枚完全包埋与气管黏膜下,2枚支架出现断裂.结果 45枚支架成功取出41枚(成功率91.1%),其中覆膜支架成功取出34枚(94.4%,34/36),裸支架成功取出7枚(7/9).成功取出支架的41例患者中4例出现大咯血,出血量平均100 ml;气管黏膜撕裂5例,支架取出后气管塌陷需立即置入气管支架1例,气管断裂而急症行外科缝合1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气管管状金属内支架取出的适应证包括支架出现断裂、局部肉芽或肿瘤组织过度增生致气管再狭窄,良性气管病变临时性气道支架置入以及患者无法耐受支架等.透视下取出气道管状金属内支架相对安全,创伤小,解决了支架长期置入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复发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将其分为4种类型:全斜坡型(43例)、中上斜坡型(51例)、中下斜坡型(8例)、广泛型(21例).123例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23例患者中,39例(31.7%)肿瘤全切除,58例(47.2%)次全切除,26例(21.1%)部分切除.术后9例(7.3%)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再次行修补术;3例发生颅内感染,其中2例经治疗后康复,1例死亡;术后新发生脑神经损伤14例;术中颈内动脉破裂3例,其中2例为微小破口,经电凝后止血满意,1例破口较大,鼻腔填塞止血后立即行介入手术置入覆膜支架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的改善率为47.6%(10/21),复视的改善率为32.3%(10/31),面部麻木及疼痛的改善率为41.7% (5/12),耳鸣及听力下降的改善率为30.0% (3/10),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以及饮水呛咳的改善率为25.0% (4/16),头痛、头晕的改善率为86.6%(58/67),鼻塞的改善率为100% (9/9),肢体偏瘫或运动障碍的改善率为66.7%(8/12).结论 复发颅底脊索瘤手术难度增大,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优势明显.正确的手术策略和技巧,并结合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多普勒超声等辅助设备,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