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结肠憩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结肠憩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因显性消化道出血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确诊或疑诊为结肠憩室出血并接受内镜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30日。统计末次随访与治疗前血红蛋白差值、随访期患者再出血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3例,女2例,年龄为(60.8±14.8)岁,病程为1 d~13年。15例患者共行内镜下治疗结肠憩室145个。术后随访14.5个月(5.3~49.5个月)。1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接受单次内镜治疗,至随访期结束均未发生出血;有3例疑诊结肠憩室出血患者分别在第1次治疗后12 d、3个月和8个月出现出血症状遂进行第2次内镜治疗,第2次内镜治疗后至随访结束未再出血。单次治疗的再出血率为3/15,再次治疗的再出血率为0,末次随访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升高(35.9±26.3) g/L。2例患者出现术中穿孔,给予多枚钛夹夹闭,术后无腹痛等症状,分别于术后3、4 d出院。2例患者出现术后创面短期出血,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内镜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结肠憩室出血安全、有效。对于明确结肠憩室出血患者,或反复消化道出血,除外其他病因并高度怀疑结肠憩室出血的患者,可行内镜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设定下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以及胶原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为NTAPP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NTAPP发生装置的氦气气体流量分别设定为3、4、5 L/min,放电输入功率分别设定为8、9、10、11 W,分别处理12组人牙本质试件(西安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提供,每组样本量为6),采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测量NTAPP射流处理60 s内试件表面温度,绘制温度曲线。测量上述气体流量、输入功率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后牙本质和未经NTAPP处理的牙本质(阴性对照组)接触角(每组样本量均为6)。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观察氦气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分别为8、9、10、11 W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的各NTAPP组及阴性对照组(未行NTAPP处理)(每组样本量均为4)牙本质试件胶原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牙本质表面温度及润湿性均有显著影响( P<0.01)。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表面温度呈上升趋势;输入功率越大,牙本质表面温度越高;气体流量越大,升温越迅速。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1 W处理60 s时,牙本质试件表面温度最高,为(35.10±0.24)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1.45°)相比,各NTAPP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 P<0.05);随着气体流量及输入功率增加,接触角呈减小趋势,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0 W处理20 s后牙本质表面接触角最低,为13.19°±2.01°。FE-SEM显示,随着输入功率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胶原纤维出现断裂、融合等不同程度的破坏。 结论:NTAPP处理可显著改变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及微观形貌,效果与设备的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血清钙离子检测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一种检测血清钙离子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将从医院收集到的血清标本以0.3%硝酸溶液直接稀释100倍,在血清标本基质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钙标准溶液,配制含血清基质的标准品溶液。以锗(Ge)为内标,采用标准加入法,计算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所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正确度的性能评估和方法比对。结果:血清钙离子浓度在0.000~20.400 mmol/L内(稀释后浓度为0.000~0.204 mmol/L)线性良好(R 2>0.999 9);批内不精密度为0.22%~0.47%,批间不精密度为0.64%~0.77%,总不精密度为0.98%~1.09%;检测3个浓度SRM 956d,结果均在证书要求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偏移分别为-0.16%,0.04%,0.23%;该方法参加2017年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比对通过。与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所列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性良好。本研究所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电极方法进行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成功建立血清钙离子检测候选参考方法,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治疗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简称“APC plus”)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简称“一镜加一针”)治疗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的胸膜下肺大疱(SPB)所致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用“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治疗46例SP并多发且大小不等SPB(其中至少有1个SPB的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1~79(68.5±10.3)岁。统计术后停止漏气时间、术后1周SPB消失率及缩减程度、术后2年SP复发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SP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39例(84.78%),减少或缩小5例(10.87%),无变化2例(4.35%)。40例患者1周内停止漏气,6例患者超过1周停止漏气。11例患者完成术后3年随访,13例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6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其中1例复发。4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对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 SPB的SP患者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还原响应纳米四价铂抗卵巢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还原响应纳米四价铂[NP@Pt(Ⅳ)]的抗卵巢癌作用。方法:合成还原响应的聚合物载体,与四价铂[Pt(Ⅳ)]组装形成NP@Pt(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NP@Pt(Ⅳ)在还原环境下的铂释放情况,以及经顺铂、Pt(Ⅳ)和NP@Pt(Ⅳ)处理后卵巢癌ES2细胞中的铂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Pt(Ⅳ)和NP@Pt(Ⅳ)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能力的影响。收集2022年10—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原发卵巢癌组织,采用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花菁染料(Cy)7.5标记的NP@Pt(Ⅳ)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PDX小鼠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顺铂(顺铂组)和NP@Pt(Ⅳ),测量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采用HE染色、TUNEL荧光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坏死、凋亡和细胞增殖情况。测量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主要器官的HE染色情况。结果:NP@Pt(Ⅳ)在还原环境中48 h后的铂释放量为76.29%,高于非还原环境中的26.82%( P<0.05)。经NP@Pt(Ⅳ)处理4、7 h后卵巢癌ES2细胞内铂含量(308.59和553.15 ng/百万细胞)高于Pt(Ⅳ)处理组(分别为100.21和180.31 ng/百万细胞)和顺铂处理组(分别为43.36和50.36 ng/百万细胞,均 P<0.05)。NP@Pt(Ⅳ)对卵巢癌ES2、A2780、A2780DDP细胞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39、1.42、和4.62 μmol/L,低于Pt(Ⅳ)组(分别为2.89、7.27和16.74 μmol/L)和顺铂组(分别为5.21、11.85、和71.98 μmol/L)。经NP@Pt(Ⅳ)处理的ES2细胞凋亡率为(33.91±3.80)%,高于Pt(Ⅳ)和顺铂处理组[分别为(16.28±2.41)%和(15.01±1.17)%,均 P<0.05]。Cy7.5@NP@Pt(Ⅳ)可靶向蓄积于PDX小鼠肿瘤组织。经NP@Pt(Ⅳ)治疗后的小鼠肿瘤体积[(130±98)mm 3]低于对照组[(1 349±161)mm 3]和顺铂组[(715±293)mm 3,均 P<0.05]。NP@Pt(Ⅳ)组的小鼠瘤重[(0.17±0.09)g]低于对照组[(1.55±0.11)g]和顺铂组[(0.82±0.38)g,均 P<0.05]。肿瘤组织染色结果显示,与顺铂组比较,NP@Pt(Ⅳ)治疗后的小鼠肿瘤组织有更明显的坏死和凋亡,Ki-67表达量减少。NP@Pt(Ⅳ)组的小鼠体重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56±2.04)g和(20.87±0.79)g, P>0.05]。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主要脏器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NP@Pt(Ⅳ)可靶向蓄积于肿瘤组织,促进铂在卵巢癌细胞内的累积,具有较强的抗卵巢癌作用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 940 nm点阵铒激光联合点阵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2 940 nm点阵铒激光联合点阵微等离子体射频(FMR)疗法与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招募2018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瘢痕激光门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18~37岁),随机分为铒激光+FMR组及单纯铒激光组,每组50例。单纯铒激光组患者面部痤疮瘢痕采用2 940 nm点阵铒激光进行治疗,铒激光+FMR组患者面部痤疮瘢痕除同前采用铒激光治疗外,还对U、M型瘢痕予FMR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首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痤疮瘢痕临床评分量表(ECCA)进行瘢痕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末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5级分类法评价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并计算满意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最终8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铒激光+FMR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26±5)岁]、单纯铒激光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27±6)岁]。2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3个月ECCA评分均相近( P>0.05)。铒激光+FMR组患者第2、3次治疗后3个月ECCA评分分别为(72±23)、(61±18)分,均明显低于单纯铒激光组的(85±26)、(76±25)分, t值分别为-2.45、-3.26, P<0.05。铒激光+FMR组和单纯铒激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91%(11/46)、16.28%(7/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铒激光+FMR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78.26%(36/46),明显高于单纯铒激光组的53.49%(23/43), χ2=6.10 ,P<0.05。 结论:2 940 nm点阵铒激光联合FMR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2 940 nm点阵铒激光,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推荐疗法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使用大气等离子喷射器将螺旋藻生物质转化为超薄生物活性涂层治疗感染伤口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细菌对现有抗生素和银制剂敷料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促进伤口愈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难题。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和抗菌功能,但其提取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限制了藻蓝蛋白的应用。基于此,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氩气等离子体喷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螺旋藻生物质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涂层。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涂层对多种细菌,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此外,这种涂层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巨噬细胞产生IL?6起到抗炎作用,还能促进KC迁移。总之,该研究提供的这项新技术可将螺旋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活性涂层,为伤口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治疗慢性创面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且多发于中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慢性创面正逐渐成为患者及医疗系统的沉重负担。近十几年来,一些学者观察到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有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慢性创面治疗和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的生物学作用的文献,回顾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用于慢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专业词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刊对于以下环境卫生、环境医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常用专业词汇,将允许在论文中直接使用其缩写而不必标注对应的中文.按汉语拼音排序如下:白细胞介素(IL)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磁共振成像(MRI)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碘化丙啶(P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专业词汇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刊对于以下环境卫生、环境医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常用专业词汇,将允许在论文中直接使用其缩写而不必标注对应的中文.按汉语拼音排序如下:白细胞介素(IL)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磁共振成像(MRI)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碘化丙啶(PI)二甲基亚砜(DMSO)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细胞(RBC)焦碳酸二乙酯(DEPC)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