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疲乏对母鼠母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产后疲乏(postpartum fatigue,PPF)对母鼠母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产后第1天Sprague Dawley(SD)母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产后疲乏组(PPF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通过强迫母鼠水中站立的方法构建产后疲乏母鼠模型,为维持泌乳每3 h将母鼠与仔鼠合笼90 min,疲乏刺激持续7 d。对照组母鼠与仔鼠仅进行常规的母婴分离。记录仔鼠出生时、造模第7天的身长和体质量。造模第7天,通过视频观察分析母鼠哺乳、筑巢、舔舐、衔回仔鼠四种典型的母性行为。HE染色观察母鼠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PVH)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母鼠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oxytocin in the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OxtPVH)表达量,qRT-PCR和Western法分别检测母鼠脑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SPSS 22.0用于数据统计分析,两组间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 t检验,两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 结果: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PF组仔鼠身长[(5.82±0.17)cm,(6.24±0.36)cm]较短、体质量增加[(5.33±2.54)g,(7.92±2.54)g]减少( t=3.199,2.227,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PPF组母鼠合笼后出现啃食笼盖、咬尾转圈、反复筑巢、拒绝哺乳等异常行为,PPF组母鼠衔回第一只仔鼠和最后一只仔鼠潜伏期[(39.25±3.50)s,(280.75±59.16)s]较对照组[(19.25±7.68)s,(146.00±49.62)s]均显著延长( t=-4.742,-3.490, P<0.05);PPF组母鼠筑巢和舔舐仔鼠持续时间[(19.50±12.69)s,(95.50±70.55)s]较对照组[(68.00±37.59)s,(243.00±62.07)s]均显著缩短( t=2.445,3.139,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PPF组母鼠PVH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OxtPVH的含量显著下降。PPF组母鼠脑垂体PRL在基因水平[0.33(0.29,0.38),0.85(0.76,1.76); Z=-3.576, P<0.05]和蛋白水平[(1.00±0.65),(4.17±0.49); t=-7.726, P<0.05]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结论:产后疲乏母鼠的衔回行为、筑巢行为和舔舐仔鼠的行为能力降低,这可能与母鼠OxtPVH和PRL的表达下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通过线粒体途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carbon monoxide encephalopathy, DEACMP)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225只,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建立CO中毒模型,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CO中毒组、HBO组。每组又分为1、3、7、14和21 d共5个时间点亚组。空气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空气,HBO组于每天同一时间进行HBO治疗。采用旷场实验、新事物识别实验、筑巢实验等行为学实验以及脑组织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含量测定筛选DEACMP小鼠模型。制备小鼠脑组织和线粒体,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含量;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MBP含量及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结果:与空气对照组相比,CO中毒小鼠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MBP含量显著降低,CO中毒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障碍。与空气对照组相比,CO中毒组小鼠的MMP、CytC和ATP含量均显著降低( 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 P<0.01)。与CO中毒组相比,HBO组小鼠行为学实验明显改善( P<0.05);MBP、MMP、CytC和ATP含量均呈现升高( 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 P<0.01)。 结论: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与DEACMP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HBO治疗通过线粒体途径对DEACMP小鼠模型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苹果园花期地表开花植物特征对野生蜂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传粉服务是人类社会持续存在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之一,野生蜂作为重要的传粉者易受到气候变化、农业集约化、景观转变导致的自然生境丧失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种植蜜源植物营建传粉昆虫栖息地是一项重要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调控手段.本研究于苹果花期调查北京市昌平区22个苹果园内野生蜂现状和地表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分析野生蜂多样性对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的响应,以期为野生蜂栖息地营建的蜜源植物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苹果花期共在研究区捕获野生蜂3517头,分属5科13属49种;调查到与苹果园花期重合的地表开花植物共21种,统计花色5种,花序类型9种;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社会性蜜蜂丰富度与开花植物物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丰富度、社会性蜜蜂丰富度、地下筑巢蜜蜂丰富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隧蜂科蜜蜂多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花序类型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与白色花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社会性蜜蜂多度、地上筑巢蜜蜂丰富度与紫色花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不同科、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筑巢类型野生蜂群落与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暂未发现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苹果园花期果园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提升果园野生蜂多样性,增加紫色花盖度有利于促进切叶蜂科蜜蜂、社会性蜜蜂、地上筑巢蜜蜂的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淫羊藿次苷Ⅱ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 Ⅱ)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 7 月龄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S Ⅱ组和阳性对照药组,每日灌胃给药 1 次,连续 30 d.用Morris水迷宫与筑巢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生活能力;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探究其抗凋亡作用与磷脂腺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CS Ⅱ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及生活能力都明显提高(P<0.01),其海马与皮层的Aβ荧光强度和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说明ICS Ⅱ能抑制Aβ沉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同时ICS Ⅱ组小鼠海马PI3K蛋白质表达水平和p-Akt/Akt显著升高(P<0.05,P<0.01),而Bax/Bcl-2 明显降低(P<0.01),说明ICS Ⅱ抗凋亡作用的机制与激活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促凋亡蛋白、提高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结论:ICS Ⅱ对AD小鼠脑内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小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肠-脑轴探讨发酵粘液乳杆菌WMU003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障碍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发酵粘液乳杆菌WMU003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肠-脑轴对APP/PS1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应用发酵粘液乳杆菌WMU003(Lf)对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进行处理,利用筑巢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认知功能情况,利用尼氏染色和刚果红染色评估神经病理学的改善,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评估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APP/PS1组相比,APP/PS1+Lf处理组小鼠的筑巢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旷场实验中停留时间显著减少、移动距离显著增加、平均速度显著升高;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尼氏小体数量增多;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降低;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改变.在科水平上 APP/PS1 组Saccharimonadaceae 丰度显著增多,APP/PS1+Lf 处理组 Muribaculaceae 和 Rikenellaceae 丰度显著增多;在属水平上 APP/PS1组 Candidatus_Saccharimonas、Gordonibacter 和 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丰度显著增多,APP/PS1+Lf 处理组 Dubosiella、Prevotellaceae_UCG-001、Faecalibaculum、Marvinbryantia 丰度显著增多.结论 发酵粘液乳杆菌WMU003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肠-脑轴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障碍和神经元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蚂蚁筑巢对热带橡胶人工林土壤甲烷排放季节动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蚂蚁筑巢能够通过改变土壤甲烷氧化/还原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调控森林土壤甲烷排放过程及季节动态.以西双版纳热带橡胶人工林群落为研究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蚁巢和非巢土壤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分析蚂蚁筑巢引起热带人工林土壤功能微生物、微生境及土壤养分改变对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非巢地相比,蚂蚁筑巢显著降低了橡胶人工林土壤甲烷排放,年均通量减少59.9%.干季蚁巢土壤是甲烷汇(-1.770 μg·m-2·h-1),相较非巢地减少了 87.2%;湿季蚁巢土壤则为源(0.703 μg·m-2·h-1),其甲烷排放量增加了 152.7%.2)蚂蚁筑巢改变了土壤温湿度及碳氮养分含量.相较于非巢地,蚁巢土壤温度、湿度及碳氮组分含量年均增幅达4.9%~138.5%,其对甲烷排放通量的解释率分别为90.1%、97.3%、27.3%~90.0%.3)蚂蚁筑巢改变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相较非巢地,蚁巢年均甲烷产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变幅为-9.9%~61.2%,且高于甲烷氧化菌群落(-8.7%~31.1%),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变幅分别为46.8%和-6.3%.甲烷产生菌对排放通量的解释率(78.4%)高于氧化菌(54.5%),甲烷产生菌与甲烷氧化菌优势属对排放通量的解释率共为68.9%.4)结构方程表明,甲烷产生菌、氧化菌、土壤含水率为甲烷排放通量的主控因子,其对土壤甲烷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5.6%、95.0%和91.2%,而土壤温度、碳氮组分的贡献(73.1%~87.7%)次之.因此,蚂蚁筑巢主要通过改变甲烷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水分状况而影响甲烷排放季节动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入侵红火蚁对脊椎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具有扩散迅速、攻击性强等特点,常对入侵地区造成巨大的生态危害.虽然很多文献报道了红火蚁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但红火蚁对脊椎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也缺乏系统的总结.综述了红火蚁对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影响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案例分析、实验室评估、比较分析和人工移除红火蚁),以及脊椎动物对红火蚁的行为和生理防御机制.一般而言,红火蚁常以腹部末端的螯针攻击其他动物并释放毒液,可直接捕食、伤害各种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成体,并影响动物的行为.此外,红火蚁可降低生境内无脊椎动物的丰度,间接影响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尽管红火蚁是陆生生物,但鱼类可能取食掉落在水面的有翅繁殖蚁而中毒,且漂浮于水面的红火蚁蚁筏也可能对鱼类造成威胁.由于两栖类动物通常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弱,且皮肤缺乏角质层与鳞片毛发等结构的保护,极易受到红火蚁的攻击和伤害.对于鸟类和爬行类,红火蚁主要捕食卵和幼体,并干扰成体的筑巢和育幼行为,降低其繁殖成功率.此外,红火蚁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和种群数量均可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蛰刺伤害牛羊等家畜,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动物对红火蚁具有行为防御,如用附肢蹬掉体表的红火蚁,或避免取食或接触红火蚁.此外,一些动物能对红火蚁的毒素产生抗体,或调整体内荷尔蒙水平以应对红火蚁的攻击.然而,仍不清楚这些行为和生理反应是否普遍存在于其他脊椎动物,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其免受红火蚁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由国外研究者完成的,建议我国学者更多的关注红火蚁对我国经济物种、珍稀动物和食蚁物种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黄缘蜾赢营巢生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利用人工巢管(Trap-nest)对我国南方林区捕食性天敌昆虫黄缘蜾赢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 Smith的营巢生物学进行研究,以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该蜂对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作用.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西省选取5个典型样地放置人工巢管收集黄缘蜾赢,野外观察并记录该蜂雌性成虫活动规律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室内解剖筑巢巢管对该蜂的巢管进行观察并测量获取巢管结构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黄缘蜾赢偏爱巢口朝向东南方向的巢箱筑巢,该蜂巢管内部结构由前庭(Vestibular cell)、虫室(Brood cell)和空室(Empty space)等结构组成,也观察记录了巢管内部结构的相关参数和雌蜂的筑巢行为,其中包括巢管长度、内径以及前庭、虫室、空室的数量和长度;而筑巢行为主要包括日平均出巢次数、单次捕食时间、采泥时间、处理猎物的时间以及筑巢时间.每年5月、7月和10月是黄缘蜾赢营巢最活跃的时期.黄缘蜾赢的筑巢习性在不同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后代雌雄发育情况在不同巢管结构中存在差异;雌性成虫个体较雄性大,其幼虫期所需食物更多;该蜂可能会根据虫室大小及储备食物的多少来决定后代的性别分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探究三种筑巢材料及放置量对小鼠筑巢与繁育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三种筑巢材料及放置量对小鼠筑巢与繁育性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JGpt(B6)小鼠、BALB/c Nj-Foxn1nu/Gpt(BALB/c-nu)小鼠随机各分为 12 组,每组 36 只(雄雌 1∶2 配繁),分别添加 2、4、6、8 g 4 种克重的拉菲草、纸棉、擦手纸筑巢材料,合笼后一周进行筑巢评分,每周统计总活产仔数、总离乳数、小鼠离乳体质量,持续统计 5 个月.结果 (1)两种品系小鼠拉菲草组、擦手纸组筑巢评分均显著优于纸棉组(P<0.05),筑巢评分与筑巢材料放置量无显著关联(P>0.05).(2)两种品系小鼠总活产仔数、总离乳数与筑巢材料种类均无显著关联(P>0.05);B6 小鼠 6 g擦手纸组总活产仔数、总离乳数显著优于 2 g擦手纸组(P<0.05);BALB/c-nu小鼠 2 g擦手纸组总活产仔数显著优于 6 g擦手纸组(P<0.05),2 g筑巢材料组总离乳数均显著优于 8 g筑巢材料组(P<0.05);两种品系小鼠离乳体质量与筑巢材料种类、放置量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两种品系对不同筑巢材料及放置量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喉雉鹑的巢特征和巢址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4/4/27
2021年和2022年的3-7月,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跟踪观察和系统搜索法,对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的巢特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红喉雉鹑可筑地面和树上2种巢型,以树上巢为主,占88.24%(15/17);巢材包括树皮、枯草、羽毛、针叶和苔藓等.(2)树上巢均位于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树枝基部,距离地面平均高度3.05 m±0.23 m(1.64~4.45 m),巢平均深度2.88 cm±0.07 cm(2.4~3.4 cm).(3)红喉雉鹑偏好在坡度较小、草本盖度和落叶盖度较大、植被郁闭条件较好且距水源距离较近的生境中筑巢;草本盖度和落叶盖度是影响红喉雉鹑选择筑巢生境的关键因子,表明其选择巢址时受到安全因素和食物资源的双重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红喉雉鹑繁殖生态学的基础资料,为物种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