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合物对尼群地平无定形固体分散体结晶抑制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不同聚合物对尼群地平(nitrendipine,NTD)无定形固体分散体(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ASD)的结晶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分别以PVP、PVP VA和Soluplus等3 种聚合物为载体,制备90%载药量的尼群地平无定形固体分散体(NTD90%-ASD).以熔融淬冷法制备的无定形NTD药物为对照,采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物相表征.再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无定形NTD和NTD90%-ASD的结晶过程,并计算结晶速率.结果 相较于无定形NTD,3 种NTD90%-ASD的结晶速率明显降低.结论 Soluplus对无定形NTD有明显的结晶抑制作用,PVP VA次之,PVP的结晶抑制作用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表里关联分析比较不同炮制程度焦栀子炮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不同炮制程度焦栀子色度值及内在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栀子炮制过程中外表色泽和成分的关联性与内在成分变化规律,为焦栀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色差仪测量3种不同炮制程度焦栀子样品粉末的色度值(L*、a*、b*、E*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焦栀子中8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Pearson法等分析方法分析色度和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个地区饮片厂因缺乏直观统一的标准,致使所生产的样品炮制程度差异较大.随着炮制的进行,焦栀子的表观颜色逐渐由红黄色转变为焦褐色.焦栀子的粉末色度值与内在成分之间高度相关.所测得的色度值参数和8个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与表观颜色变化最明显的a*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的成分异栀子苷、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可以作为栀子炮制过程监控及质量控制的标志物.结论 通过建立焦栀子炮制过程中颜色与成分变化的对应关系,弥补了传统经验鉴别的主观模糊性,为焦栀子炮制程度的判别和标志成分含量的预测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果蔬中6种生长调节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常见水果蔬菜中多效唑、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噻苯隆、氯吡脲、4-氯苯氧乙酸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联合QuEChERS提取包振荡提取,用C18粉末净化、多反应监测(MRM)、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1~100 ng/ml线性范围内,所得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回归方程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表明标准曲线在所选的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5 μg/kg,定量下限为0.05~0.25 μg/kg;平均回收率为70.4%~110.8%,RSD为2.28%~8.53%.结论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回收率、重现性好,可有效用于水果和蔬菜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剂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摄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剂对小鼠腹腔积液型肝细胞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摄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高分子造影剂PLGA-Cooh、碳二亚胺法连接凝溶胶蛋白单抗和造影剂PLGA-Cooh,建立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采用激光粒径仪检测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造影剂与凝溶胶蛋白单抗表面结合的情况。培养小鼠腹腔积液型肝细胞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采用体外摄取实验分析体外寻靶能力,采用体外显影实验分析造影剂体外显影效果。结果:PLGA-Cooh造影剂呈白色粉末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粒径为(569.68±6.96)nm,表面电位为(-10.95±2.43)mV。经DiI标记的非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抗体结合率为0.84%,经DiI标记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抗体结合率为95.89%。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体外显影效果良好。体外摄取实验显示,与低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P细胞比较,细胞表面高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F细胞对靶向超声造影剂的摄取能力较强( P<0.05),可呈现更强的绿色荧光,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对凝溶胶蛋白靶点具有较强的靶向性。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造影剂回声均匀细腻,后方回声未出现衰减,同时随着造影剂浓度的升高,其显影效果更加明显( P<0.05)。 结论: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剂Gsn-PLGA可结合高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F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体外显影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粉末化"和"颗粒化"两种碎石方式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颗粒化"和"粉末化"两种碎石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13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基本资料、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其中以"粉末化"碎石方式为主的患者纳入粉末化组(68例),以"颗粒化"碎石方式为主的患者纳入颗粒化组(6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血肌酐差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颗粒化组的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粉末化组( P<0.05)。进一步将结石大小纳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大小的结石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显示:①1 cm<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1 cm<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患者( P<0.05),结石直径≤1 cm的颗粒化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结石直径≤1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②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预留J管率高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③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④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中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 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颗粒化"和"粉末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颗粒化"碎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粉末化"碎石,对于不同大小的结石患者,两种碎石方式各有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磷酸钙骨水泥支架负载大黄素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支架负载大黄素(EMO)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骨水泥支架,将EMO粉末与CPC粉末(1∶9)均匀混合,加入柠檬酸搅拌后,注入聚四氟乙烯模具(EMO-CPC组);将0.36 g CPC粉末加入柠檬酸搅拌后,注入聚四氟乙烯模具(CPC组)。比较两组大体形貌、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可注射率及压缩强度。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并与两组支架共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组共培养3 d后的表征;通过细胞活性与毒性检测试剂盒行活/死细胞染色和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MTT)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存活率、毒性及增殖活力,并对两组支架行骨桥蛋白(OPN)免疫荧光染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PN蛋白荧光表达情况;共培养7 d后,通过四唑硝基蓝/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NBT/BCIP)染色法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两组成骨活性;共培养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两组成骨活性。结果:两组支架扫描电镜下均呈现相对光滑平整的形貌结构。EMO-CPC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可注射率及压缩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扫描电镜显示,共培养3 d后成骨细胞集簇黏附于EMO-CPC支架表面,形态良好;EMO-CPC组细胞存活率达(98.2 ± 0.1)%,CPC组为(90.2 ± 0.1)%( P < 0.05);EMO-CPC组细胞增殖活力较CPC组更强( P < 0.05)。OPN特异性染色显示,EMO-CPC组OPN蛋白荧光表达更强;共培养7 d后,EMO-CPC组ALP表达高于CPC组。共培养14 d后,EMO-CPC组茜素红染色强度更为显著,成骨活性更强。 结论:EMO-CPC支架较CPC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增殖能力及成骨活性,为成骨细胞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胆红素血症诱导氧化应激引起的大鼠肾小球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对模型大鼠肾小球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反应及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采用每12 h腹腔注射1次胆红素、共4次制备高胆红素血症大鼠模型,小、中、大剂量胆红素组(分别为LB组、MB组、HB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阴性对照组(NC组)给予不含胆红素粉末的相同溶剂。各组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检测总蛋白(TP)水平;处死大鼠取心脏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取肾组织,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并进行肾小球损伤评分;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足细胞形态;采用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足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胆红素剂量增加,大鼠24 h尿TP、血TBil、血DBil、肾组织MDA含量逐渐升高,肾组织SOD活性和WT-1表达量逐渐降低,LB组、MB组、HB组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TP(mg):24.85±2.22、52.57±3.66、56.84±3.49比7.50±1.33,血TBil(μmol/L):37.75±2.19、81.37±2.13、125.13±9.96比5.53±0.41,血DBil(μmol/L):15.50±1.96、37.88±1.05、64.53±2.89比2.38±0.35,肾组织MDA(μmol/g):3.14±0.65、5.01±0.28、7.50±1.08比2.30±0.20,肾组织SOD(kU/g):95.91±10.43、57.06±15.90、37.12±11.72比113.91±12.16,肾组织WT-1蛋白(WT-1/GAPDH):0.280±0.006、0.239±0.006、0.198±0.001比0.361±0.005,均 P<0.05〕。光镜下显示,不同剂量胆红素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和基底膜厚度不均匀,部分伴有增生、增宽表现,且肾小球损伤评分随胆红素剂量增加而逐渐升高,LB组、MB组、HB组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17.50±1.05、25.00±1.41、34.00±1.41比11.67±0.82,均 P<0.05);透射电镜下显示,随着胆红素剂量的增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也逐渐加重。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肾小球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致死量范围内,剂量越高,损伤越严重,可能与胆红素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样中 14C的分析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了完善放射性核素 14C的监测方法,估算 14C对人体造成的内照射剂量,保护 14C暴露行业职工和公众的身体健康。 方法:用湿法氧化法对尿样进行前处理。分析时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把尿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并用1 mol/L氢氧化钠吸收后,使吸收液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粉末悬浮法制样,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计数并计算分析结果。结果:用尿素作为载体优化后的反应时间为1 h,对于80 ml尿样,过硫酸钾的使用量为10 g,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7.15% ~ 102.09%,测量时间300 min时,方法检测下限为0.22 Bq/L。实际检测的4个尿样中, 14C活度浓度分别为0.32、0.60、0.86和0.74 Bq/L。 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放射卫生工作中 14C日常检测的需求。尿样中 14C定量方法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 14C监测的方法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外用药物搅拌涂抹一体机的设计与介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烧烫伤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深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治疗常需涂抹磺胺类粉剂药物,目前涂药方法是将粉末状药物融于无菌溶液,应用大棉签或者刷子充分搅均成糊状后涂抹于患处。此种方法存在药物黏稠度不一、搅拌后剩余药物无法储存、搅拌粉末状药物刺激性强、对医护人员呼吸道有伤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一款药物搅拌涂抹一体机,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