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例无精子症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与临床精子检出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睾丸活检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与临床精子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944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研究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和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结果:944例无精子症患者,组织病理正常、基本正常75例(7.9%),湿片镜检及病理精子检出率均为100%;精子生成低下327例(34.6%),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92%,病理精子检出率100%;唯支持细胞综合征370例(39.2%),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13.8%,病理精子检出率0%;生精阻滞(完全+不完全)52例(5.5%),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46.2%,病理精子检出率0%;混合性萎缩87例(9.2%),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88.5%,病理精子检出率100%;生精小管玻璃样变合并纤维化33例(3.5%),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30.3%,病理精子检出率0%。结论:睾丸活检是诊断无精子症病因的最直接的方法,同时病理组织学与传统湿片镜检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精子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Klinefelter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是X染色体数目异常性疾病,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生殖细胞丢失,引起男性不育和生长发育异常。KS患者多余染色体造成的基因表达异常和睾丸微环境异常与生精障碍、生殖细胞丢失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精子冷冻、显微取精术、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等技术为KS患者生育力保存和生育提供了技术手段,尤其是人造配子技术可能成为KS不育的新疗法,但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存在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本文对K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联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诊断45,X男性患者中隐匿的Y染色体片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联合使用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45,X男性患者隐匿的Y染色体片段,探讨隐匿性Y染色体异常与患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并使用PCR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其Y染色体上的 SRY、 AZF等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本研究通过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快审-科研-2021-061)。 结果: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显示,5例纯合45,X核型男性患者中,4例14号染色体短臂和1例15号染色体短臂发现了Y染色体序列,其中1例的FISH检测结果显示核型为45,X,der(14).ish psu dic(14;Y)(p12;q11.23)( SRY+, DYZ3+)[29]/46,X,mar.ish psu idic (Y)(q11.23)( DYZ3++)[1] nuc ish ( DYZ3)×1[98]/( DYZ3)×2[2]。在8例嵌合45,X核型的男性患者中,Y染色体物质分别以标记染色体(mar)、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idic(Y)]、环状Y染色体[r(Y)]、Y染色体缺失[del(Y)]等形式出现。 结论:联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有利于发现45,X男性患者隐匿的Y染色体成分。 SRY基因的存在是其男性化的关键, AZFa~ d区缺失将导致精子生成障碍,Y染色体长臂缺失可能与身材矮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男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染色体断裂点与生精缺陷的关系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男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染色体及断裂点分布情况,并探讨不同断裂点对精子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 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行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并确诊为染色体易位的87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精液常规及精子形态学检测数据,进一步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87例男性易位携带者中37例(42.53%)表现为精子生成缺陷。各条染色体受累数次不同,对精子生成的影响也不相同,1号染色体受累多达16次,而Y和18号仅受累1次,4例涉及性染色体的易位和4例复杂染色体重排均表现出生精功能缺陷;染色体易位共累计出现122个断裂点,其中有14个区带受累3次及以上,且不同断裂点对精子质量的影响也不同,易位发生在Xq28区带,临床上均表现为无精子症,发生在19q13区带4例中有3例有生精缺陷。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男性携带者中,精子生成情况差异较大,临床表现从精液正常到少、弱精子症甚至无精子症,其中1号染色体受累次数最多,且涉及Xq28区带的易位对精子生成的影响最为严重,均表现为无精子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关键基因及表观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是因精子生成障碍所致的复杂性生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子发生中一些关键基因被不断挖掘。这些基因中涉及减数分裂前后变化的基因数量最多。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变体参与以及非编码RNA调控等。它们在多个层面反映了NOA患者的精子发生异常。本文系统地梳理了NOA中精子发生关键基因和一些表观遗传因素的最新研究动态,为NOA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开发和临床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造影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性睾丸微血管损伤及生精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在评价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中的价值,以及其与睾丸生精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低剂量酒精处理组(L组)、中剂量酒精处理组(M组)、高剂量酒精处理组(H组),再按不同时间梯度(30 d、60 d、90 d)分为S1、S2、S3组,L1、L2、L3组,M1、M2、M3组,以及H1、H2、H3组。各组兔实验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行超声造影,实验结束取睾丸组织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结果:①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整体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步减低(均 P<0.05),曲率亦逐步减低(均 P<0.05),而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减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光镜下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生精小管上皮逐渐变薄,腔内精子逐渐减少或无精子生成。睾丸组织Johnsen′s评分整体上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均 P<0.05)。电镜下早期微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线粒体空泡化,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内皮细胞呈空泡,甚至脱落、基底膜中断。 结论:酒精对睾丸微血管及生精细胞的损伤呈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并可间接反映其生精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正常男性外生殖器表型的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1例正常男性外生殖器表型的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基因突变位点、蛋白质三维结构改变及诊治效果,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7OH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激素检测结果提示17OHD,基因检测显示c.985-987delTACinsAA及c.1298T>C杂合突变且蛋白质发生三维结构的改变,支持17OHD诊断。与以往报道不同,该患者可见正常成年男性外生殖器表型且有精子产生。结论:本例患者CYP17A1基因的c.985-987delTACinsAA(p.Tyr329Lys)及c.1298T>C(p.Leu433Ser)的杂合突变使该患者体内残存的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中,有关性发育的酶活性可能相对较多,使其在胚胎时期得以形成正常的男性外生殖器表型,且成年后有精子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菌群紊乱与男性不育:一个易被忽视的重要病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共生的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第二个基因库,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结构和功能特点。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会影响人体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宿主性腺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男性不育有直接关系,但这一因素在临床上常被忽略。本文简要介绍了成年男性肠道菌群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以及肠道菌群通过介导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下调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生精的潜在机制。这不仅为研究男性不育症发生机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为此前所谓的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隐睾症致成人不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隐睾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发育异常,是成人后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最常见的病因。本文就儿童期隐睾的手术年龄、病变侧别、病变位置和激素辅助治疗与成人不育的相关性,以及不育相关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青春期前睾丸的保护意识。对于儿童期隐睾,推荐6~12月龄时尽早施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以尽可能维持良好的精子生成功能,提高成人后的生育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主要参与细胞分裂增殖、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物质合成代谢。近年来临床实践数据表明,IGFs影响男性睾丸发育、青春期启动以及精子生成。本文将综述IGFs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总体来说,IGFs可作为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自分泌/旁分泌调节因子,在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不同水平发挥特异性调节作用。在下丘脑层面,IGFs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发育、迁移和激活。在垂体层面,IGFs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激活。在外周生殖器官层面,IGFs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睾丸发育和性别分化,以及睾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精子生成。未来对于IGFs治疗能否改善少精弱精症患者男性生殖功能是此领域的探索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