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对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发展与结局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对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婴幼儿社交行为、神经发育轨迹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招募的110名年龄为6个月的家族性高风险ASD婴儿(ASD患儿的年幼同胞)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儿童群体保健科招募58名年龄为6个月的家族性低风险ASD婴儿(正常发育儿童的年幼同胞)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A和研究组B,研究组A采用家庭社交行为干预,研究组B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养育方法,持续追踪至24个月,在6月、12月、18月大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婴儿孤独症观察量表(autism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fants,AOSI)、盖泽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DS)分别评估其社交行为及神经发育功能.在24个月大时则采用GD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等工具评估幼儿神经发育和ASD核心症状,同时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对三组幼儿的发育结局进行判断.结果 组内比较,三组研究对象AOSI总分和GDS各能区得分与评估时间均呈线性关系,不同时间点得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OSI总分和GDS各能区得分,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A,研究组A优于研究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1.7%,语言障碍1.7%,ASD高危儿1.7%,语言行为异常共3例(5.2%);研究组A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5.5%,语言障碍5.5%,ASD高危儿3.6%,语言行为异常共8例(14.5%);研究组B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16.4%,语言障碍18.2%,ASD高危儿5.5%,语言行为异常共22例(40%).结论 与家族性低风险ASD儿相比,家族性高风险ASD儿在婴幼儿期存在更多的ASD样行为,其神经发育也相对落后;且更容易发展为ASD或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行为问题.从婴儿期开始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家族性高风险ASD儿的语言-社交行为发展和神经发育,进而减少ASD或语言行为异常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近些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患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是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伴发NSSI的青少年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区别.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伴发NSSI行为的106名青少年患者,与此同时选取一定数量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研究.在经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MINI)量表访谈评估确认入组之后,再对入组人群采用一般临床资料、应付方式量表、父母养育方式等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NSSI患者和健康青少年之间一般资料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矛盾、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相关分析显示应付方式与养育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与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分因子相关,其中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非自伤行为发生更低,而父亲过度干涉及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的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发生相对更高.结论 伴发NSSI的青少年患者的自伤行为与采取的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有关,消极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会导致NSSI行为的发生,这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究早期对父母养育方式干预的意义,以期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入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情感、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心理灵活性与照顾者负担及病耻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心理灵活性与照顾者负担、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3年1月~2023年12月资阳市精神病医院34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Second Edition,AAQ-Ⅱ)评估照顾者心理灵活性;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评估照顾者负担;病耻感量表(Affiliated Stigma Scale,ASS)评估照顾者病耻感,比较不同心理灵活性的ZBI和ASS评分,不同负担程度的AAQ-Ⅱ和ASS评分,不同病耻感程度的AAQ-Ⅱ和ZBI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AQ-Ⅱ评分与ZBI评分、A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心理灵活性较高组的ZBI和ASS评分<心理灵活性中等组<心理灵活性较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负担较轻组的AAQ-Ⅱ和ASS评分<照顾负担中等组<照顾负担较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耻感较低组的AAQ-Ⅱ和ZBI评分<病耻感中等组<病耻感较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Q-Ⅱ评分与ZBI评分、ASS评分呈正相关(P<0.05,r=0.422、0.614).结论 随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心理灵活性的提升,其所承受的照顾压力和与疾病相关的羞耻感呈现减轻趋势,临床应视照顾者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情绪支持干预,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消除照顾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及病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度抑郁症伴肥胖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伴肥胖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探究血清CRP在BMI和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6月于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MDD患者82名,按照是否伴有肥胖分组,观察组(合并肥胖)40人,对照组(不伴肥胖)42人,对两组分别进行血清CRP水平检测.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rale,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分析观察组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探究血清CRP在BMI和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与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及延迟回忆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在BMI与延迟回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伴肥胖的MDD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不伴有肥胖的MDD患者,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并可能部分介导BMI与延迟回忆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川省精神专科护士系统培训对提升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弹性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估四川省精神专科护士培训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坚韧、自强和乐观)的提升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对2023年9—11月参加四川省精神专科护士培训班的57名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包括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团体督导、主题沙龙等多个模块,共500学时.在培训前和培训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精神专科护士进行测量.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护士的GSES得分和CD-RIS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了精神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证明培训方案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神卫生干预联合传统告知-演示-操作综合行为管理技术对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应用精神卫生干预联合传统告知-演示-操作综合行为管理技术,并分析该方法对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不同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精神卫生干预联合传统告知-演示-操作综合行为管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负面情绪、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GAD-7)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行为评估量表(Frankl)评分和患者Houpt行为量表(Houpt)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卫生干预联合传统告知-演示-操作综合行为管理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不仅可降低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心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负面情绪,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州市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住院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类患者生活质量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果 共465名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四所医院患者生理领域评分(58.15±15.65)、心理领域评分(49.13±8.20)、社会关系领域评分(48.78±15.83)、环境领域评分(51.48±14.44),均低于中国常模标准(P<0.05).在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年龄、有无合并躯体慢性病、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病程、吸烟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体重状态、起病年龄、饮酒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曾经结婚或同居、自知力水平高、睡眠时长>7小时、规律运动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性别*自知力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睡眠时长*运动情况、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运动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应根据相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剂量舍曲林与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舍曲林与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n=60)、B组(n=50)、C组(n=50).A组采用低剂量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B组采用低剂量舍曲林与常规齐拉西酮联合用药,C组采用常规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抑郁水平、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蒙哥马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WHO生存质量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间PANSS、HAMD、MoCA、WHOQOL-BREF评分以及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施低剂量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可能可以更有效改善伴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抑郁水平,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舍曲林、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舍曲林、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相关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00例,包括舍曲林组患者50例,帕罗西汀组患者50例;采用Yales-Brown量表对受试者进行强迫障碍评估,借助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的相关内容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PCR法检测标本中BDNF-mRNA的存在,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平台进行BDNF-mRNA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 舍曲林组及帕罗西汀组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所有强迫症患者的Yales-Brown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BDNF-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且舍曲林组改变幅度比帕罗西汀组更显著(P<0.05).此外,舍曲林组及帕罗西汀组认知功能干预前相比所有认知功能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二组干预后的得分具有可比性.舍曲林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显著提高(P<0.05);帕罗西汀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几何图形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显著提高(P<0.05);舍曲林组在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提升的程度比帕罗西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略高于帕罗西汀,同时舍曲林能更好的维护患者认知功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