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李科植物枣多糖的活性机制及其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鼠李科枣属植物包含原变种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jujuba)、无刺枣(Ziziphus jujubavar.inermis)、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等许多品种,而其中大枣在全国各地有最丰富的栽培变种,如哈密大枣、黄河滩枣等.枣属植物品种丰富且药食两用,多糖作为枣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其发挥功效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枣多糖已被发现具有促造血、抗氧化、抗肿瘤、修复肝损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来源的枣类多糖文献进行全面归纳分析,综述了枣多糖发挥生物活性的潜在作用机制,汇总了枣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糖残基连接方式等一级结构特征,并对枣多糖硫酸化、磷酸化、羧甲基化、硒化、乙酰化的取代基修饰进行总结,以期为枣类在多糖创新药物、功能食品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忍冬花中一种RG-I多糖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本研究对忍冬花中均一多糖结构和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进行研究,为忍冬的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 水提醇沉并结合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获得忍冬均一多糖LF-02-2,并通过分子量检测、单糖组成分析、糖残基连接方式分析、部分酸水解、糖醛酸还原结合核磁共振数据推导出LF-02-2的结构.同时,运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测定其体外抗新生血管活性.结果 对LF-02-2的结构解析表明,均一多糖LF-02-2的重均分子量为74.1 kDa,其单糖组成由鼠李糖(Rha)、半乳糖(Gal)、半乳糖醛酸(GalA)和阿拉伯糖(Ara)组成,摩尔比分别为10.43∶14.94∶6.66∶67.97.其主链由1,4-连接的α-Galp A、1,2-连接的α-Rhap和1,2,4-连接的α-Rhap组成.分支由末端连接和1,4,6-连接的β-Galp,末端连接和1,5-连接的α-Araf连接,取代发生在1,2,4-连接的α-Rhap的O-4位.管腔形成实验结果表明LF-02-2能显著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MEC)的管腔形成.结论 忍冬花中一种类RG-I型果胶多糖LF-02-2具有显著抗血管生成活性,具有开发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桑叶多糖结构鉴定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阐明桑叶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结构基础,为桑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叶粗多糖,经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纯化获得SY02、SY02-3、SY02-3A及SY02-3B等多糖组分,并测定均一多糖的理化性质;联合单糖组成分析、糖残基连接方式分析和核磁分析对桑叶多糖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棕榈酸(Palimitate,PA)诱导INS-1细胞凋亡模型、Caspase3/7活性试剂盒测定桑叶多糖对INS-1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桑叶多糖对INS-1E细胞凋亡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结果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叶粗多糖SY,经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再由凝胶柱纯化得到SY02-3,再次纯化后得到均一酸性多糖SY02-3A与蛋白多糖SY02-3B,两者分子量分别为3.7×104 Da和1.03×104 Da.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SY02-3A含有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摩尔比分别为23.97∶33.85∶11.73∶5.04∶25.41,得率为0.32%;SY02-3B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与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19.83∶10.34∶45.42∶9.01∶2.23∶13.17,得率为2.00%;SY02-3B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活性研究表明SY02-3可以保护PA诱导的INS-1E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 Caspase 3 活性和下调 cleaved Caspase 3 蛋白表达有关.结论 桑叶中含有酸性肽聚糖(SY02-3A)和蛋白聚糖(SY02-3B)的桑叶多糖SY02-3具有抑制PA诱导的INS-1E细胞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Needs甲基化法枸杞多糖指纹图谱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多糖是枸杞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各产地间枸杞多糖的结构和含量均有差异.目前枸杞多糖的质量控制方法大多都通过单糖组成构建指纹图谱,但仅通过单糖指纹图谱对枸杞多糖进行质量控制,并不能系统地对不同产地的枸杞多糖进行质量控制.因此,我们在单糖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利用Needs甲基化法确定枸杞多糖的糖残基连接方式,建立Needs甲基化法枸杞多糖指纹图谱,实现对不同产地枸杞的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水提醇沉法获得枸杞多糖,并采用Needs甲基化、完全酸水解、硼氢化钠还原及乙酰化等方法结合GC-MS测定枸杞多糖的糖残基连接方式.结果 将18批枸杞多糖的糖残基连接方式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构建出指纹图谱,并结合多种化学计量法评价不同产地间枸杞多糖的差异.相似度计算结果发现,除西藏自治区三批枸杞多糖相似度0.551-0.569,其余15批样品相似度均0.929以上.糖残基连接方式色谱图共标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0个共有峰,分别为T-Arap、T-Araf、T-Xylp、1,2-Arap、1,3-Rhap、1,5-Araf、T-Glcp、T-Galp、1,4-Glcp、1,6-Galp.HCA、PCA和PLS-DA分析结果将18批次不同产地的枸杞多糖分为3类,并筛选出了3个标志性成分,分别为T-Araf、1,5-Araf和T-Glcp,以此来判断不同产地间枸杞多糖的差异性.结论 首次建立了18批枸杞多糖的Needs甲基化法指纹图谱,为枸杞多糖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数据参考,进一步证明了多糖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的化学结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对从防风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SP800301 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葡聚糖凝胶G-75 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防风多糖;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 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寡糖片段、糖残基类型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结构;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法表征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 的外貌特点.结果 防风多糖SP800301 均一性良好,分子量为9.1×104 g/mol,糖醛酸含量52.72%,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4.3∶58.1∶25.4∶5.0∶7.3.主要以聚半乳糖醛酸为主链,支链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阿拉伯糖在支链末端,糖链中部分半乳糖醛酸形成了甲酯.结论 明确了防风中均一多糖SP800301 的化学结构,丰富了防风中多糖的化学成分内涵,为进一步研究防风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防风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防风中1个新多糖的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中分离得到均一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DEAE-纤维素、Sephadex G-75等柱色谱法,对防风多糖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采用ESI-MSn、GC-MS、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防风多糖SP80020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寡糖片段、糖残基类型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细胞实验和斑马鱼实验,研究防风多糖SP800203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 从防风中分离得到防风多糖SP800203,糖醛酸质量分数为75.7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4×104,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单糖物质的量比为2.8∶6.7∶6∶84.5.主链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2条支链分别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鼠李糖,以及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聚合而成,二者分别通过β、α糖苷键与主链相连.防风多糖SP800203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的释放,增加斑马鱼的免疫细胞密度和巨噬细胞数量.结论 防风多糖SP800203为从防风中分离得到的新的均一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为阐明防风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防风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OGT与AMPK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ylation)是一种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的单糖修饰.O-GlcNAcylation是由两种酶控制的高度动态可逆的修饰,分别为催化O-GlcNAcylation的O-GlcNAc转移酶(OGT)和去除O-GlcNAcylation的糖苷酶(OGA).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和整个生物体水平上的能量代谢稳态的主传感器和中央调节器.OGT与AMPK之间存在着相互调控关系.O-GlcNAcylation调控的蛋白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其修饰水平与细胞代谢状态尤其是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OGT活性的调节方式以及AMPK的活化方式,并进一步论述了OGT与AMPK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O-GlcNAc修饰对调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O-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在许多亚细胞结构发现的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翻译后修饰方式,O-GlcNAc修饰逐渐成为许多心血管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介质.早期研究表明提高蛋白质O-GlcNAc修饰水平会导致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但随后发现,短期内急剧增加O-GlcNAc修饰水平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蛋白质的O-GlcNAc修饰会影响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转录、蛋白质周转、钙处理以及生物能量学方面.蛋白质O-GlcNAc修饰对于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和体内平衡是必需的.由于应激或疾病导致的O-GlcNAc水平变化对心脏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其粗多糖,经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分离得两种主要成分LBPⅠ和LBPⅡ,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均为高均一性成分,分子量分别为9.17x104和1.86x104;经酸水解、乙酰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LBPⅠ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LBPⅡ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高碘酸氧化、甲基化和GC-MS进行结构分析,确定LBPⅠ中葡萄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3,6连接,LBPⅡ中鼠李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连接,葡萄糖残基为1→、1→4、1→6、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2,3,6连接.综上,两种多糖LBPⅠ和LBPⅡ均为多分支的中型杂多糖,但两者的单糖组成和连接方式存在差异,这两种多糖成分均为首次报道,可望为灵芝孢子粉的成分、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高分辨液相质谱综合表征抗CTLA4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建立抗CTLA4单抗质谱表征方法.方法 以抗CTLM单抗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通过优化液相条件与质谱参数,应用液质联用技术从完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亚基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覆盖率、二硫键、糖基化位点、N糖基化修饰等方面对抗CTLA4单抗进行全面的表征.结果 抗CTLA4单抗完整相对分子质量(主要糖型,A2GOF/A2G0F)约为147 992;去糖完整相对分子质量为145 103;轻链相对分子质量为23 450,重链相对分子质量(主要糖型,A2G0F)为50 548;重链Fd段相对分子质量为25 355,重链sFc段(A2G0F,1xK_Loss) 25 189.使用Trypsin&Chymotrypsin分别进行蛋白酶解,单抗氨基酸序列覆盖率为100%;16对二硫键全部得到鉴定,与理论二硫键连接方式一致;N糖基化修饰所在的肽段序列为EEQYNSTYR,N-糖基化修饰位点位于重链的第298位天冬酰胺残基上,有13种主要糖型,包括A2G0F (59.8%)、A2G1Fa(18.66%)、A2G1Fb (7.28%)、A2G2F(3.2%)、M5(1.66%)、A2S1G0F(1.17%)、A1G0F (1.16%)、A3G1F (0.95%)、A2G0(0.94%)、A2S2F (0.78%)、A2S1G1 F(0.67%)、A3G0F(0.53%)和A1G1F(0.51%).结论 建立了基于质谱技术对CTLA4单抗系统的表征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