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臂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成功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40岁,因传送带绞伤右前臂致完全离断出血、疼痛1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右上肢离断,皮肤离断平面约为肘上8 cm,肌肉等软组织离断平面约为肱二头肌腱膜止点平面,尺桡骨离断平面约为远端1/3平面,尺骨断端远端缺损。肘部至前臂可见残存肌肉组织挫伤较重,仅屈伸肌群起点处活性尚可,尚可见肌组织渗血;屈伸肌群近端存留少量腱性组织,远端腱性组织呈马尾状撕脱。神经血管束长段抽出,断端挫伤回缩,"鼠尾征"明显。尺桡骨断端不规整,尺骨远端毁损。创面重度污染,指端无血运。诊断:右前臂旋转撕脱离断伤。考虑截肢术,截肢平面设计在肘关节上方,但患者再植意愿强烈,故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再植术。术中于肉眼及显微镜视下清除较重挫伤的软组织,标记残存活性腱性组织。显微镜视下清创至神经断面神经纤维束整齐,血管清创至神经内外膜无挫伤,断端无血栓形成。尺骨于正常骨质处截骨,旷置,桡骨截骨后短缩约5 cm。钛板固定桡骨骨折断端,术中透视见骨折对位及对线可。尺动脉近端毁损,桡动脉远端毁损,显微镜视下以8-0无损伤线吻合桡动脉近端与尺动脉远端、头静脉及前臂肘正中静脉。6-0无损伤线缝合尺、桡及正中神经。前臂肌组织毁损,术中判断需二期重建。将拇长屈肌腱、示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腱编织缝合后近端与指屈肌腱止点缝合;3-0肌腱线修复桡侧腕屈、伸肌腱;将拇长伸肌肌腱、示中环小指伸肌腱远端编织缝合后近端与伸肌腱起点缝合。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间断稀疏缝合创面,创口安置负压封闭引流器一枚。手术历时5.5 h,术中出血约2 000 ml。术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8U,新鲜冰冻血浆800 ml。术后随访1年,肢体存活良好(图1~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脊柱手术的关键技术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脊柱手术(TF-FESS)起源于侧后路经皮介入治疗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技术,经过全内镜设备、手术器械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在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等方面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些基本技术的组合运用可治疗相对复杂的脊柱退行性疾病。TF-FESS的核心技术包括经皮穿刺技术、椎间孔成形技术、椎管减压技术、椎间盘摘除技术、纤维环缝合技术、椎体间融合技术等,本文就该手术核心技术要点,手术的适应证、优势、不足及发展前景做详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留主乳腺导管的微小切口矫正乳头凹陷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主乳腺导管的微小切口乳头凹陷矫正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乳头凹陷女性患者35例(63侧),年龄20~33岁,平均25.2岁。在牵拉出凹陷乳头根部周围乳晕区行微小放射状切口,不切除皮肤,彻底分离松解、切断引起乳头凹陷缩短的纤维束,保留主乳腺导管,在乳头颈基底周围行牢固的环形荷包缝合,自制乳头保护支撑器,将乳头牵拉悬吊2~6个月。结果:35例患者63侧乳头凹陷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无乳头缺血坏死。1例术后3周一侧出现轻度红肿,经换药对症治疗后红肿消退。平均随诊39个月,拆除乳头保护支撑器,2侧(2/63)有一定程度复发,其余乳头形态理想,无明显瘢痕,乳头感觉较好,保留哺乳功能。结论:保留主乳腺导管的微小切口乳头凹陷矫正手术微创安全、痛苦小、同时保留哺乳功能,临床效果满意,特别适合Ⅰ、Ⅱ型乳头凹陷的矫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吻合技术在犬门静脉无缝线吻合中应用的组织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磁吻合技术(MCA)与传统缝合吻合犬门静脉的组织学差异。方法:选择健康中华田园犬18只,雌雄不限,月龄8~12个月,体重13.5~18.9 kg。电脑编号后随机分为MCA组( n=9,切断门静脉,利用磁吻合环行端端吻合)和手工缝合组( n=9,切断门静脉再手工缝合)。比较两组门静脉吻合时间。吻合即刻和术后4、8、12、24周取吻合口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吻合口超微结构。 结果:所有实验犬手术后均健康存活。MCA组门静脉吻合时间(3.58±2.75)min,少于手工缝合组(12.89±3.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CA组术后即刻肉眼见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手工缝合组褶皱明显。术后24周电镜观察MCA组吻合口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手工缝合组吻合口内皮细胞呈褶皱样,排列和形态紊乱。HE染色MCA组术后24周无明显炎症反应,Masson染色纤维组织较少。手工缝合组吻合口因缝线残留,术后24周HE染色吻合口仍可见炎症反应,Masson染色可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结论:MCA吻合犬门静脉较传统手工缝合时间更短,吻合口内膜光滑,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无异物残留,炎症反应轻微,吻合口质量更好。MCA无缝线吻合犬门静脉效果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与仅行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的5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术中是否缝合纤维环破口分为两组,27例行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为观察组;32例仅行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9~51岁,平均40岁。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疼情况和腰椎功能状态、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和复发情况等相关手术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 F=0.196, P>0.05)、ODI评分( F=0.676,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 F=364.690, P<0.001)及ODI评分( F=2 102.959, P<0.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9%比84.38%, χ2=0.015, 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行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能重建纤维环的完整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7例,术中均不应用止血带,分为多次组70例和单次组67例。多次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关节囊缝合完毕经引流管逆行注射氨甲环酸1 g,术后3 h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单次组为关节囊缝合完毕经引流管逆行注射氨甲环酸1 g。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7 d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术后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 d多次组的D-二聚体分别为(1 127.93±114.63)、(1 632.92±245.33) μg/L,术后1、3 d单次组的D-二聚体分别为(1 507.48±289.81)、(1 948.60±262.36) μg/L,多次组较单次组明显低( t=-10.067、-6.773, P<0.05),术后7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58, P>0.05),术后1、3 d多次组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分别为(17.70±4.58)、(14.73±2.71) mg/L,术后1、3 d单次组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分别为(22.95±4.22)、(14.73±2.71) mg/L,多次组较单次组明显低( t=-7.055、-2.546, P<0.05),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23, P>0.05),多次组术后的引流量为(150.09±24.63) ml,单次组的引流量为(179.04±31.9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52, P<0.05)。 结论:在去除止血带的影响因素后,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早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水平,减少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1例小儿血管环的外科治疗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性血管环和部分性血管环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手术治疗的小儿完全性血管环或部分性血管环121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81例,女40例;年龄范围为16 d至8岁。术前症状有咳嗽、喘鸣、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呼吸困难、吞咽困难,12例术前行机械通气。术前均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9例行食管吞钡造影,4例行气管和支气管造影,34例在术前或术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胸部CT检查。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术前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CT、纤维支气管镜、食管造影等检查结果;收集麻醉、手术处理方法,手术结果(手术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存活病例随访,调查存活状况和手术并发症情况,并将术后生存状况输入SPSS 16.0统计软件,用Kaplan-meier法做出术后生存曲线,评估近、中期生存状况。结果:完全性血管环35例,部分性血管环86例;完全性血管环患儿中的血管环种类包括双主动脉弓22例,右主动脉弓右降主动脉合并左侧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韧带13例;部分性血管环患儿中的血管环种类包括肺动脉吊带83例,左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例。22例双主动脉弓患儿中,左主动脉弓优势3例,右主动脉弓优势17例,双主动脉弓平衡2例;合并气管狭窄2例,手术行弱势主动脉弓切断缝合,1例气管狭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行狭窄气管切除并气管端-端吻合术;20例手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1例术中大出血患儿于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插管,另1例气管狭窄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患儿于术后第三天拔除气管插管。13例右主动脉弓右降主动脉合并左侧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韧带患儿中,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1例,镜像分支模式2例;8例有Kommerell憩室,其中6例Kommerell憩室直径为左锁骨下动脉直径1.5倍及以上的行Kommerell憩室切除并左锁骨下动脉移植于左侧颈总动脉;该13例患儿于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8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中,合并气管狭窄2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0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1例,该83例均行左肺动脉移植于主肺动脉,气管狭窄症状明显的13例行气管成形术,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70.08±31.04)h,范围为40~130 h,其余70例患儿于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合并的心内畸形行同期矫治,左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例,分别合并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1例,VSD 1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1例;该3例均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移植于右侧颈总动脉,于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手术死亡2例,1例因术后并发纵隔感染,另1例因气管吻合口漏家长放弃治疗。手术并发症包括大出血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左肺动脉狭窄4例。所有患儿术后食管受压症状均消失,除2例有轻度呼吸道狭窄症状外,余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均消失。随访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6.5年,死亡1例为气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反复发生肉芽肿。完全性血管环患儿术后1、3、5年生存率均为97%;部分性血管环患儿1、3、5年生存率均为98%。术后并发症包括4例气管成形术后仍然间断存在气管狭窄的症状,但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6例PA-Sling术后存在左肺动脉轻-中度狭窄。结论:小儿血管环外科手术治疗的近-中期效果良好;气管狭窄是血管环常见合并畸形,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套圈缝合法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尺侧撕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套圈缝合法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尺侧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46例TFCC尺侧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4岁[(35.9±10.3)岁]。均为单侧撕裂,其中左侧18例,右侧28例。均为Palmer IB型损伤。术中在尺骨茎突近端均置入锚钉1枚,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套圈缝合法修复TFCC尺侧撕裂。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手部握力、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观察手术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35个月[24.0(17.5,28.0)个月]。VAS、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DASH评分及手部握力分别由术前(4.2±0.9)分、(72.9±8.1)分、(27.9±4.7)分、(17.4±3.6)kg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2.6±1.7)分、(82.1±6.1)分、(15.3±4.2)分、(20.3±3.5)kg和末次随访时的(0.7±0.3)分、(91.8±4.2)分、(12.3±3.8)分、(23.6±4.1)kg( P<0.05或0.01),且VAS、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DASH评分及手部握力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 P均<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yo腕关评分优28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42/46)。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手背尺侧及环小指近节背侧皮肤感觉减退、麻木3例,锚钉置入处压痛2例。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锚钉松动、脱出。 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套圈缝合法能有效缓解腕关节尺侧疼痛、改善腕关节及上肢功能并提高手部握力,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TFCC尺侧撕裂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过Quadrant工作通道下实施髓核摘除手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手术治疗的10例ALDH患者(纤维环缝合组),以及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2例ALDH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4 h、1周及1年以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周及1年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通过MacNab量表评估疗效,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纤维环缝合组切口长度略短(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纤维环缝合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间术后1周、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纤维环缝合组优良率9/10,对照组优良率1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纤维环缝合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2例共2个节段术后复发,复发率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手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女,44岁,右 趾外伤后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2年就诊。2年前患者右 趾受到挤压,局部疼痛,未破溃,无骨折等表现,保守治疗后无不适症状,后发现局部逐渐形成肿物。发现时肿物约为黄米粒大小,位于右 趾内侧甲下,后逐渐增大膨隆至末节背面内侧约1/2。专科检查:右 趾内侧甲下肿物突出体表,并向末节趾体内侧及近侧膨隆,内侧趾甲甲板缺如(图1),残留甲板不均匀增厚,质地脆,肿物大小约16 mm×10 mm×20 mm,大部分质软,末节内侧肿物质地韧,边界清楚,肿物表面皮肤颜色略红,无破溃,皮温不高,无触痛、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差, 趾感觉无明显异常,肿物表面感觉减退,趾间关节运动无明显受限, 趾血液循环可,余趾感觉、运动及血运无明显异常。X线片示右 趾末节软组织肿胀,远节趾骨基底内侧可见钙化,形成骨赘,骨赘基底部位末节趾骨内可见骨密度减低区,呈环状,考虑为骨质破坏(图2)。浅表局部彩超示皮下组织内探及高回声肿物,范围约15.2 mm×9.7 mm×20.4 mm,边界清,内回声均匀,未见血流信号,肿物性质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各项化验检查正常。在局部麻醉下行右 趾拔甲、肿物切除及甲床修补术。术中拔甲见肿物位于甲床深层,表面甲床菲薄。于甲床中部菲薄部位纵行劈开,锐性分离后见肿物灰黄色质软,似脂肪样团块状,包膜完整。肿物外侧粘连轻、容易分离,内侧与表面甲床及深部骨质粘连严重,形成较多纤维间隔,肿物深部侵及末节趾骨,形成骨赘,骨质破坏,深及髓腔,趾骨背侧可见一环形穿凿状骨破坏灶(图3),灶内可见肿物组织,完整切除肿物(图4)。将剥离的菲薄甲床适当修剪后,缝合修复(图5)。临床初步诊断:右 趾脂肪瘤。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和星状细胞:CD34(胞浆+),脂肪细胞:S-100蛋白(胞核+)。Ki-67低增殖活性约1%。术后病理诊断:(右 趾)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图6)。随访3个月,肿物无复发,甲床无坏死,新生趾甲厚度轻度不均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