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七总皂苷不同口服制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三七总皂苷(PNS)不同口服制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药效差异,并与市售血栓通胶囊(XST)、三七通舒胶囊(SQTS)进行对比.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别制备PNS磷脂复合物肠溶胶囊(PNS-PC)、PNS pH依赖型固体分散体(PNS-SD)、PNS自乳化肠溶胶囊(PNS-SDEDDS)、PNS生物黏附微球肠溶胶囊(PNS-BMS)、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PNS生物黏附微球肠溶胶囊(PNS-NAC-BMS)5种不同PNS 口服制剂.将8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AD)组、XST+AD 组、SQTS+AD 组、PNS+AD 组、PNS-PC+AD 组、PNS-SD+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每组8只.给药组大鼠按照体质量及载药量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Control组、AD组大鼠给予空白胶囊灌胃.给药7 d后,采用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次日,拍摄大鼠舌质及舌下脉络,评价舌象评分;尾静脉采血,记录尾静脉凝血时间;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四项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内皮素(E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AD组大鼠舌质发白、舌下血管紫黑,舌象评分显著升高(P<0.001),尾静脉凝血时间缩短(P<0.001),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P<0.001),APTT、PT、TT 均缩短(P<0.001),FIB、ET 水平升高(P<0.001),eNOS、6-keto-PGF1α 水平均降低(P<0.001).②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舌象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P<0.01);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舌象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③与 AD组相比,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PNS+AD 组、XST+AD 组、SQTS+AD组的尾静脉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P<0.001,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大鼠尾静脉凝血时间亦明显延长(P<0.05).④与AD组相比,5种PNS自制口服制剂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P<0.01),XST+AD组、SQTS+AD组、PNS+AD组大鼠的全血黏度,XST+AD组的卡森黏度及PNS+AD组的血浆黏度水平亦降低(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大鼠的全血黏度水平亦降低(P<0.05);与SQTS+AD 组相比,PNS-PC+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卡森黏度水平降低(P<0.05).⑤与 AD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APTT、TT均明显延长(P<0.001,P<0.01,P<0.05),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 PT 亦显著延长(P<0.001,P<0.01);与 XST+AD 组、SQTS+AD 组相比,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 PT、TT 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显著降低(P<0.01).⑥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ET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5),eNOS、6-keto-PGF1α 水平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与 XST+AD 组、SQTS+AD 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 ET 水平显著降低(P<0.01),eNOS 水平显著升高(P<0.05),PNS-PC+AD 组、PNS-SD+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5种不同的PNS 口服制剂与原料药及市售XST、SQTS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瘀血状态,但PNS-PC、PNS-SDEDDS、PNS-BMS、PNS-NAC-BMS对血瘀大鼠各项血瘀相关指标的改善优于2种市售阳性药和原料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D预防性治疗高危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联合维生素D预防治疗高危子痫前期(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PE高危孕妇135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n=45)、维生素D组(n=45)和联合组(n=45).比较3组PE发生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血栓前状态[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PE发生率(11.1%)低于维生素D组(31.1%)和对照组(33.3%),APTT(30.34±2.00s)、PT(12.45±2.63s)均高于维生素 D 组(23.05±2.56s、9.46±2.07s)和对照组(22.98±3.18s、8.83±1.89s),FIB(3.24±1.03 g/L)、D-D(1.34±0.35 mg/L)低于维生素 D 组(4.57±1.47 g/L、2.53±0.42 mg/L)和对照组(5.25±1.36 g/L、3.38±0.60 mg/L),TAT(9.81±1.89 ng/ml)、PIC(1.35±0.46 μg/ml)均低于维生素 D组(13.42±2.16 ng/ml、1.66±0.58 μg/ml)和对照组(14.15±2.30 ng/ml、1.72±0.53 μg/ml),RI、PI 均低于维生素 D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33.3%)和低体重儿发生率(2.3%)低于维生素D组(55.6%、15.6%)和对照组(62.2%、17.8%)(P<0.05).结论:采用LDA联合维生素D治疗PE高危孕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有效预防PE的发生并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瘤消胶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宫瘤消胶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疗效及对患者血红蛋白(Hb)、性激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AUB患者8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联合组加用宫瘤消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用药前后血Hb、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5.6%),Hb 水平(126.93±16.53 g/L)高于对照组(101.16±13.46 g/L),促黄体生成素(35.12±5.64 U/L)、雌二醇(185.73±11.26 U/L)、卵泡刺激素(24.86±4.59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4.68±1.09s)、凝血酶原时间(12.26±0.13s)、凝血酶时间(15.03±0.27s)、纤维蛋白原(2.65±0.24g/L)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6.67±1.24mm)均低于对照组(43.56±3.82U/L、248.53±9.36U/L、32.37±5.14U/L、29.74±2.36s、13.27±0.39s、17.39±0.86s、3.49±0.43 g/L、9.37±2.01mm),不良反应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24.4%)(均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联合宫瘤消胶囊用于AUB临床治疗疗效提高,能够有效促进Hb、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并改善凝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 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6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1∶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病例中通过Lasso回归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导致脑出血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可疑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绘制校准图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ICH后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年龄、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关(P<0.05),与血压、性别、饮酒、吸烟、和手术方式无关(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73-0.907).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596(P=0.384),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DCA中,阈值概率在0.02和0.80之间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净获益.结论 高龄(>60岁)、糖尿病、GCS评分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4 g/L)为自发性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K-MB、FAR、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AMI患者(AMI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因胸痛胸闷入院的41例老年非AMI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K-MB、FAR、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并对比AMI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CK-MB、FAR、D-二聚体;分析老年AMI患者CK-MB、FAR、D-二聚体与LVEDD、LVEF的相关性,并评估CK-MB、FAR、D-二聚体对AMI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AMI组患者LVEDD、CK-MB、FAR、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7、6.697、8.080、7.792、3.116,P<0.05);CK-MB、FAR、D-二聚体水平在AMI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中的比较均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8、14.483、8.57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K-MB、FAR、D-二聚体与LVEDD呈正相关(r=0.562、0.557、0.394,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46、-0.385、-0.137,P<0.05);ROC曲线显示,CK-MB、FAR、D-二聚体及其联合检测诊断AMI的AUC分别为0.839、0.874、0.861及0.958.结论 CK-MB、FAR、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AMI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有关,通过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发生预测效能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出血、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患者出血、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干预和术中综合保温干预,比较2组的出血量、体温、凝血功能和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中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干预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T、aPTT、Fbg、TT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上述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结论 给予老年骨折患者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温度和凝血功能正常,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就诊的126例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建模集用于模型构建,另外100例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根据建模集患者院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95)、死亡组(n=3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预测效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和获益率.结果 死亡组年龄≥60岁(83.87%vs.30.53%)、合并基础疾病(29.03%vs.10.53%)、合并颅内出血(38.71%vs.15.79%)、受伤至急诊时间>4 h(64.52%vs.33.68%)、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分:33.54±4.52 vs.29.89±3.42)、6 h 乳酸值(mmol/L:5.21±0.22 vs.3.32±0.8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39.90±3.45 vs.36.42±2.94)、凝血酶时间(TT,s:17.21±2.87 vs.15.45±1.76)、凝血酶原时间(PT,s:16.98±2.19 vs.14.23±1.98)高于存活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4.53±0.98 vs.10.23±2.42)、纤维蛋白原(Fib,g/L:2.34±0.32 vs.3.87±0.33)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急诊时间(OR=3.898,95%CI 1.287~8.275)、GCS 评分(OR=3.978,95%CI 1.814~7.989)、ISS 评分(OR=2.342,95%CI 1.191~4.375)、6 h 乳酸值(OR=2.881,95%CI 1.239~5.689)、Fib(OR=2.543,95%CI 1.198~5.389)是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受伤至急诊时间(X1)、GCS评分(X2)、ISS评分(X3)、6 h乳酸值(X4)、Fib(X5)构建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集中预测模型的 AUC 为 0.897(95%CI0.723~0.923),验证集中预测模型的 AUC 为 0.901(95%CI 0.786~0.955).校准曲线发现,在两个数据集中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接近.DCA分析发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远离净获益为0的参考线和所有样本均为阳性的参考线,提示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良好.结论 受伤至急诊时间、GCS评分、ISS评分、6 h乳酸值、Fib是多发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较高,能够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疾病转归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肺癌胸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胸腔镜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464例患者资料,根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保温联合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2组术前、术后10 min、20 min、30 min患者体温情况,统计并比较2组术前3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后1 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体温无差异(P>0.05),术后10 min、20 min、30 min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PT)长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中,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保持患者体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托伐他汀联合吲哚布芬治疗老年糖尿病肾脏病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吲哚布芬治疗老年糖尿病肾脏病(DKD)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LAA-IS)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02例老年DKD合并LAA-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吲哚布芬治疗51例(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51例(对照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指标,包括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神经功能和日常生命质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命质量;颈动脉超声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最大斑块面积;肾纤维化指标,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透明质酸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FIB、NIHSS评分、IMT和最大斑块面积明显低于治疗前,蛋白C和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TGF-β 1、MMP-9、透明质酸和PDGF-BB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46 ± 6.89) μg/L比(45.04 ± 8.20) μg/L、(278.46 ± 49.39) μg/L比(327.30 ± 57.28) μg/L、(102.37 ± 20.62) μg/L比(116.84 ± 24.97) μg/L和(25.26 ± 4.45) μg/L比(28.13 ± 5.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84%(4/51)比23.53%(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相比,老年DKD合并LAA-IS恢复期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吲哚布芬在改善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命质量、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效果相当,但阿托伐他汀联合吲哚布芬能进一步保护患者肾功能,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对ICU肺炎患儿疗效及呼吸功能和VAP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肺炎患儿疗效及呼吸功能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循环参数、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乳酸水平、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SpO 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 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RP、乳酸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护理后,可明显缓解ICU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ICU肺炎患儿的呼吸循环参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