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纳秒刀消融大鼠肝泡型包虫病灶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电压纳秒刀消融大鼠肝泡型包虫对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2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每组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电压组(1 000V)、中电压组(1 500V)、高电压组(2 000V)三个模型治疗组。对4组大鼠采用选择性肝左门静脉注入浓度为500个/100 μl多房棘球蚴头节悬液100 μl,建立大鼠肝左叶泡型包虫病模型。建模3个月后对低电压组、中电压组、高电压组大鼠肝左叶泡型包虫病灶行不同电压的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组大鼠外周血中CD 3+T、CD 4+T、CD 8+T、NK、NKT进行检测,并计算CD 4+T与CD 8+T的比值。 结果:高电压组和中电压组大鼠外周血CD 3+T细胞比例分别为(62.08±2.75)%和(63.84±7.73)%,均高于低电压组(55.19±8.55)%及模型组(54.7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 4+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43.70±6.51)%,高于中电压组(38.82±5.47)%、低电压组(37.31±6.96)%及模型组(38.1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 8+T细胞比例高电压组为(20.03±2.40)%、中电压组(21.22±1.74)%、低电压组(19.00±3.06)%、模型组(20.56±3.9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电压组NK细胞比例为(6.49±1.60)%高于中电压组(3.02±0.32)%、低电压组(3.42±0.91)%及模型组(3.44±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NK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1.53±0.16)%亦高于中电压组(0.82±0.09)%、低电压组(0.70±0.17)%及模型组(0.78±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 4+T/CD 8+T比值高电压组(2.26±0.65)高于中电压组(1.90±0.40)、低电压组(1.98±0.37)及模型组(2.06±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纳秒刀消融大鼠肝泡型包虫选用高电压(2 000V)较中电压(1 500V)、低电压(1 000V)可增加外周血中T、NK、NKT细胞,纳秒刀消融肝泡型包虫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FEV 1和FVC正常范围时流量-容积曲线判读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肺通气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图形判读与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功能室使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 Screen IOS脉冲震荡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的650例受检者肺功能报告,选取FEV 1和FVC正常范围的受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呼气相图形分别表现为标准、小平台和锯齿三组图形共363例,其中标准组254例、呼气小平台组(平台组)95例、呼气锯齿组(锯齿组)14例,完善其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和肺功能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异常与疾病相关性。 结果:锯齿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标准组、平台组[体重分别为(76±32)、(66±11)和(65±10)kg, P=0.004;BMI分别为(27.5±9.9)、(24.1±3.2)、(23.9±2.7)kg/m 2, P=0.003]。平台组上消化道疾病( OR=2.673, P<0.001)及咽喉部疾病( OR=4.738, P=0.008)与呼气小平台呈正相关;锯齿组鼾症、OSAHS( OR=26.111, P<0.001)及咽喉部疾病( OR=45.754, P<0.001)与呼气锯齿呈正相关。 结论:肺通气功能参数FEV 1和FVC正常范围的受试者中,呼气相小平台的出现与上消化道疾病及咽喉部疾病相关。而呼气相锯齿的出现与鼾症、OSAHS及咽喉部疾病相关。结合F-V曲线图形和肺通气功能参数进行肺功能解读有利于人群健康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022-2023)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针对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评价。期间,我国发布了肺功能检查技术规范——脉冲振荡技术(IOS)检查,对IOS的检查方法、质量控制提出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建议;并发布了开展便携式肺功能检查的中国专家共识。我国的肺量计国家卫生行业标准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健康成人及4~17岁儿童IOS的参考值和预计值方程式;建立了适用于科普、基层推广和疾病早期筛查的基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和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三项呼气流量指标的肺龄评估方程。在肺功能评估及临床应用方面,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肺功能损害受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肺功能发育轨迹异常的早期识别为肺功能损害治疗提供了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机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与肺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可预测COPD恶化风险和病死率等,可考虑纳入COPD的多维评估工具。IOS可预测学龄前哮喘儿童学龄时期的肺功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注意肺功能长期随访,以及肺功能异常和症状的治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可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预测和预后提供信息,监护和维持肺功能有助于预防痴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脉冲振荡法测定不同嗜酸粒细胞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阻抗与小气道病变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脉冲振荡(IOS)法测定不同嗜酸粒细胞水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阻抗的变化及与小气道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门诊就诊时处于COPD稳定期的患者,根据筛选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值分为2组,A组为嗜酸粒细胞比率≥2%的患者,B组为嗜酸粒细胞比率<2%的患者。纳入106例COPD患者,最后94例患者参与本研究,男性患者比例为74%,入组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测定常规肺功能指标、IOS指标,随后开展小气道病变、呼吸阻抗等方面的分析。结果:从入组人群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提升的患者比例50%,从吸烟指数的角度看,B组高于A组( P<0.05),2组在阻抗占预计值百分比(Z5%pred)、共振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5%pred)、周边气道阻力(R5-R20)及周边气道弹性阻力(X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研究结果表明,X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FEV 3%pred、呼出用力肺活量25%时流速百分比(FEF 25%pred)、FEF 50%pred、FEF 75%pred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7、0.49、0.56、0.54、0.40,均 P<0.05),Z5%pred、R5%pred和Fres与FEV 1%pred( r值分别为-0.57、-0.43、-0.89,均 P<0.05)、FEV 3%pred( r值分别为-0.45、-0.30、-0.73,均 P<0.05)、FEF 75%pred( r值分别为-0.57、-0.44、-0.76,均 P<0.05)、FEF 50%pred( r值分别为-0.55、-0.44、-0.80,均 P<0.05)、FEF 25%pred( r值分别为-0.47、-0.39、-0.74,均 P<0.05)均呈负相关。R5-R20与FEV 1%pred、FEV 3%pred、FEF 75%pred、FEF 50%pred、FEF 25%pred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IOS在评估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Fres与X5和常规肺功能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也是临床评估的常用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智能脉冲技术的TransPRK与SMILE矫正近视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应用1 050 Hz切削频率和智能脉冲技术(SPT)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拟行TransPRK的近视散光患者43例85眼和拟行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46例85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视力、屈光度、等效球镜度(SE)变化,评估手术安全性。结果:TransPRK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趋向正视状态并相对稳定。SMILE术后早期屈光度呈轻度远视,术后6个月由轻度远视转为正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术眼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和SMILE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89±0.248和1.120±0.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62, P=0.065)。术后7 d及1个月SMILE组术眼裸眼视力(UCVA)明显优于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2个组间U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术眼安全性指数为1.209±0.222,明显高于SMILE组的1.143±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4, P=0.045)。 结论:采用SPT的TransPRK和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均有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TransPRK安全性指数高于SMILE,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早于TransPRK,但2种手术术后术眼远期视力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脉冲振荡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脉冲振荡检测(IOS)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哮喘)中的差异,建立基于IOS参数的COPD和哮喘鉴别诊断模型,探讨IOS在评估COPD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COPD的患者133例和哮喘患者112例,分别纳入COPD组和哮喘组,入组患者均配合完成IOS检查。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OS参数[共振频率(Fres)、5 Hz时的阻力(R5)、R5占预计值百分比(R5%pred)、20 Hz时的阻力(R20)、R20占预计值百分比(R20%pred)、5 Hz和20 Hz时阻力的差值(R5-R20)、5 Hz时的电抗(X5)]与肺量计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FEV 1/用力肺活量(FVC)]之间的相关性,通过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IOS参数的差异,并将IOS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COPD的独立影响参数以构建诊断模型,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和IOS独立参数的诊断效能。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将COPD组患者分为GOLD 1-2组、GOLD 3-4组,进一步研究IOS对COPD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 结果:COPD组133例,其中男101例,女32例,年龄(60.12±11.44)岁;哮喘组112例,其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46.48±15.43)岁。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OS参数Fres、R5、R5%pred、R20、R20%pred、R5-R20与肺量计参数(FEV 1、FEV 1%pred、FEV 1/FVC)呈负相关,X5与上述肺量计参数呈正相关( rs值分别为0.758、0.719、0.693,均 P<0.001)。COPD组IOS参数Fres[(29.37±9.65) L/s比(14.80±5.31) L/s]、R5[(0.71±0.25) kPa·s/L比(0.44±0.14) kPa·s/L]、R5%pred[(218.71±72.11) %比(128.00±37.05)%]、R20[(0.41±0.10) kPa·s/L比(0.37±0.09) kPa·s/L]、R20%pred[(148.62±32.95)%比(127.12±29.54)%]、R5-R20[0.28(0.15,0.40) kPa·s/L比0.06(0.02,0.10) kPa·s/L]均高于哮喘组,X5[(-0.32±0.21) kPa·s/L比(-0.11±0.05) kPa·s/L]低于哮喘组( t=14.89, t=11.08, t=12.66, t=3.84, t=5.33, Z=10.19, t=11.23,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的鉴别COPD的独立影响参数为Fres和X5,基于二者构建的诊断模型诊断COPD性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19)。COP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OLD 3-4组Fres、R5、R5%pred、R5-R20高于GOLD 1-2组,X5低于GOLD 1-2组(均 P<0.001)。 结论:IOS在COPD和哮喘的鉴别以及COPD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Fres和X5构建的COPD鉴别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COPD和哮喘难以鉴别或者不能耐受肺量计检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皮秒激光在色素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6
基于光热选择原理和纳秒级激光技术的进步,不同波长的纳秒激光根据其不同的色素选择性,穿透深度等特性应用于多种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随着激光器械的不断创新,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进一步缩短,产生脉宽远远小于黑素小体热弛豫时间的皮秒级激光.皮秒级激光被认为在色素性治疗领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就皮秒激光对多种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适应症,参数及综合治疗方案开展多种研究.本文针对皮秒激光在不同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研究进行相关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皮秒激光在色素性皮肤病治疗中的最佳应用策略及相关治疗机制提供研究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病患者558例(558眼).其中,双侧圆锥角膜患者200例(200眼),记为圆锥角膜组;单侧圆锥角膜患者112例(112眼),记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预行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246例(246眼),记为对照组.采用德国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应用Scheimpflug相机获取患者眼前节图像,合成受试者眼前节三维立体图像.使用德国Oculus公司生产的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检查,应用超高速Scheimpflug断层扫描技术以每秒4 330帧的速度对患眼进行扫描,在喷气脉冲作用下采集140幅图像.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原有的CBI、cCBI、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BAD)、断层扫描联合生物力学指数(TBI)诊断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能力,并通过诊断能力最佳时所对应的截断值计算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敏感值.使用DeLong检验进一步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cCBI和原有的CBI诊断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准确性.结果 BAD、原有的CBI、cCBI、TBI对圆锥角膜均显示出优异的诊断能力(均为AUC≥0.900),其中TBI和BAD的诊断能力最佳,AUC均高达1.000,cCBI(AUC=0.999)对圆锥角膜诊断能力优于原有的CBI(AUC=0.995).BAD、原有的CBI、cCBI、TBI对亚临床圆锥角膜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能力(均为AUC≥0.800),其中cCBI诊断能力最佳,AUC可达0.891,优于原有的CBI(AUC=0.856)、TBI(AUC=0.856)和BAD(AUC=0.847).诊断圆锥角膜的cCBI和原有的CBI的截断值分别为0.105、0.635.cCBI对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的准确性仍高于原有的CBI,且DeLong检验显示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其中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cCBI和原有的CBI的截断值分别为0.014、0.362.结论 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cCBI更适用于筛查中国人的早期圆锥角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超宽带位置服务技术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宽带技术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具有功耗低、高速、抗多径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目前业界精度最高的商用定位系统.本文综述了超宽带位置服务技术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中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首先对室内定位技术进行了介绍,概述了室内定位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研究及应用成果,然后对超宽带技术及在可穿戴医疗设备、室内地图开发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超宽带位置服务技术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