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冲振荡肺功能与常规肺通气功能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常规肺通气功能(PFT)在儿童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20年3月至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23例,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分为控制组(123例)、未控制组(200例)。两组患儿均行PF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 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 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IOS[频率在5 Hz时的呼吸系统总阻抗(Z5)、频率在5 Hz时的阻抗(R5)、频率在20 Hz时的阻抗(R20)、频率在5 Hz时的电抗(X5)、频率在5 Hz时的阻抗-频率在20 Hz时的阻抗(R5-R20)、电抗面积(AX)、共振频率(Fres)]检测。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 Mann- Whitney U秩和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FT与IOS参数对哮喘未控制的预测价值。 结果:1.两组哮喘患儿PFT指标比较:控制组FEV 1、FEV 1/FVC、PEF、FEF 50、FEF 75、MMEF(%)水平均高于未控制组[(104.41±12.38)%比(98.89±16.61)%、100.50(94.40,103.50)%比96.00(89.83,101.88)%、(100.29±15.31)%比(93.19±18.43)%、85.60(70.60,96.60)%比72.35(57.08,91.10)%、67.20(53.60,81.70)%比56.80(41.10,74.73)%、80.70(66.80,95.10)%比69.50(54.03,90.05)%](均 P<0.01)。2.两组哮喘患儿IOS指标比较:控制组Z5、R5、R20、R5-R20、X5、AX、Fres水平低于未控制组{68.58(63.29,77.43)%比81.27(70.93,91.96)%、68.91(62.94,77.60)%比80.61(70.02,89.29)%、75.78(67.50,87.55)%比82.97(71.50,95.50)%、0.51(0.43,0.59) [kPa/(L·S)]比0.62(0.53,0.74) [kPa/(L·S)]、69.31(59.93,79.14)%比86.48(70.00,102.48)%、1.11(0.76,1.60) kPa/L比2.14(1.42,2.85) kPa/L、18.21(16.06,19.56) Hz比20.56(18.92,22.81) Hz}(均 P<0.01)。3.在控制组中,有31例(25.20%)患儿存在PFT指标异常。4.在未控制组中,有95例(47.50%)患儿存在PFT指标异常,仅有20例(10.00%)患儿存在R5>120%预计值和/或R20>120%预计值。5.IOS指标预测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分析结果:Z5、R5、R5-R20、X5、AX、Fres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中AX对哮喘未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785,95% CI:0.735~0.835),灵敏度为78.50%,特异度为64.20%;PFT指标AUC均<0.7,其中FEF 50、MMEF的AUC最大。 结论:PFT、IOS在评估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方面均有较好的敏感性,IOS对预测哮喘未控制有较好的价值,其中AX对哮喘未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不仅需要借助C-ACT评分等主观评价,更需要PFT、IOS等客观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EV 1和FVC正常范围时流量-容积曲线判读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通气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图形判读与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功能室使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 Screen IOS脉冲震荡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的650例受检者肺功能报告,选取FEV 1和FVC正常范围的受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呼气相图形分别表现为标准、小平台和锯齿三组图形共363例,其中标准组254例、呼气小平台组(平台组)95例、呼气锯齿组(锯齿组)14例,完善其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和肺功能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异常与疾病相关性。 结果:锯齿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标准组、平台组[体重分别为(76±32)、(66±11)和(65±10)kg, P=0.004;BMI分别为(27.5±9.9)、(24.1±3.2)、(23.9±2.7)kg/m 2, P=0.003]。平台组上消化道疾病( OR=2.673, P<0.001)及咽喉部疾病( OR=4.738, P=0.008)与呼气小平台呈正相关;锯齿组鼾症、OSAHS( OR=26.111, P<0.001)及咽喉部疾病( OR=45.754, P<0.001)与呼气锯齿呈正相关。 结论:肺通气功能参数FEV 1和FVC正常范围的受试者中,呼气相小平台的出现与上消化道疾病及咽喉部疾病相关。而呼气相锯齿的出现与鼾症、OSAHS及咽喉部疾病相关。结合F-V曲线图形和肺通气功能参数进行肺功能解读有利于人群健康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闷症状及年龄增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单用吸入激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研究进行回顾性数据再分析,分析单用ICS治疗疗效明显和疗效不佳人群之间的临床特性差异,寻找预测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计算患者基线期与治疗8周时的咳嗽评分差,评估病情改善情况,咳嗽评分改善超过3分视为咳嗽好转,并分为咳嗽好转组和咳嗽无好转组。通过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项目进行逻辑回归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临界值。基于AUC选择二元逻辑回归变量,优化回归模型,并计算二分预测概率值。结果:共41例受试者签署了数据再分析的知情同意书。咳嗽好转组(22例)和咳嗽无好转组(19例)之间血小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 75%)、是否胸闷以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年龄、激发试验时FEV 1下降绝对值、FEF 75%预测咳嗽治疗效果的AUC相对较高(临界值分别为48岁、1.15 L和79.3%时,AUC分别为0.805、0.725和0.718)。年龄与胸闷症状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AUC达到0.847(95% CI:0.730~0.965)。年龄每增加10岁,治疗效果显著的机会减少大约51.8%,胸闷患者治疗有效的机会相比非胸闷患者减少约92.4%。 结论:CVA患者胸闷症状及年龄增加提示单用ICS治疗效果不佳,胸闷CVA患者或者年龄48岁以上的非胸闷CVA患者应当考虑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界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界值。方法:诊断性试验。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随诊的5~14岁且通气功能正常的哮喘控制患儿36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社区无不适症状、完成常规肺功能测定的40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 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 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肺功能参数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用最大约登指数确定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最佳参数和界值。 结果:病例组364例患儿中男220例、女144例,对照组403名儿童中男198名、女205名。病例组患儿的小气道功能参数FEF 50、FEF 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77%(69%,91%)比95%(83%,109%),67%(54%,82%)比84%(70%,102%),76%(66%,90%)比97%(86%,113%), Z=12.03、11.35、13.66,均 P<0.001]。ROC曲线显示小气道功能参数FEF 50、FEF 75、MME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4、0.79。FEF 50取界值80%时,灵敏度56.9%,特异度81.4%;FEF 75取界值74%时,灵敏度67.3%,特异度69.2%;MMEF取界值84%时,灵敏度67.9%,特异度77.2%。 结论:在通气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将FEF 50<80%预计值或MMEF<84%预计值作为哮喘控制患儿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判断标准较为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全血铬生物接触限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周围全血铬水平与肺功能、遗传损伤指标间的接触-反应关系,提出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的全血铬生物接触限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动态队列中某企业2010-2017年515名铬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918次观察结果和队列中的基线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肺功能检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全血铬水平、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测定的周围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MNF)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的线粒体DNA拷贝数(mtCN).结果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国内外六价铬化合物生物监测相关研究逐年增加;其中,全血铬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六价铬化合物的职业接触情况.六价铬化合物接触人群动态队列中,男性、女性人群总体全血铬水平几何均数分别为2.77和1.79 μg/L.当全血铬水平为6.00 μg/L时,全血铬水平与肺功能指标、遗传损伤指标的接触-反应曲线均出现转折节点;其中,自然对数转换的全血铬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低0.05 L、1秒率降低0.67%,呼气峰值流量降低0.15 L/s,最大呼气中期流量降低0.09 Us,MNF增加 0.149‰,尿8-OHdG增加 0.090 μg/g,mtCN增加0.013.当全血铬水平>6.00 μg/L时,尿 8-OHdG、MNF和 mtCN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高(P值均<0.01).结论 全血铬水平可作为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初步提出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全血铬的生物接触限值为6.00μ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术后引流量及肺功能预测值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术后引流量及肺功能预测值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L)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 年6 月~2022 年 6 月间我院收治的NSCLC病人 80 例,均行VATS治疗.根据病人术后PPCs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所有NSCLC病人均于术前 1 周检查病人肺功能指标,记录术后 3 天引流量,Logistic 回归分析VATSL后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术后引流量及肺功能对NSCLC病人VATSL后发生PPCs的预测价值.结果 80 例病人VATSL后57 例未发生PPCs,23 例发生PPCs,PPCs发生率为28.75%;两组病人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分期,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及肺功[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低于未发生组,术后3 天引流量多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PEF、术后3 天引流量是NSCLC病人VATSL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PEF、术后 3 天引流量评估NSCLC病人VATSL后发生PPCs的AUC值分别为 0.788,0.815,95%CI为0.682~0.871,0.713~0.89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08,95%CI为 0.823~0.961.结论 术后引流量及PEF对于预测NSCLC病人VATSL后PPCs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联合用于预测VATSL后PPCs发生的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红细胞分布宽度动态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后30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动态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黄石爱康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10例.其中40例患者因AECOPD再入院,将其作为再入院组,其余患者作为非再入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程、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吸烟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ΔRDW、RDW变异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RDW变异率对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结果 再入院组BMI、FEV1%pred低于非再入院组,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占比、CAT评分、NLR、ΔRDW、RDW变异率高于非再入院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变异率升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变异率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AUC为0.927[95%CI(0.901,0.977)],最佳截断值为-1.71%,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2.4%.结论 RDW变异率对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血清miR-135a-5p、TRPC1水平在职业性哮喘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研究血清微小 RNA-135a-5p(microRNA-135a-5p,miR-135a-5p)、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在职业性哮喘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9年1月一2021年3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职业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根据治疗后1年内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同期健康检查者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5a-5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TRPC1及气道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计算FEV1/FVC;职业性哮喘患者血清miR-135a-5p、TRPC1与肺功能指标及气道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职业性哮喘患者复发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35a-5p、TRPC1单独及联合预测职业性哮喘患者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135a-5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RPC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miR-135a-5p水平降低,TRPC1水平升高(均P<0.05).复发组血清miR-135a-5p水平及FEV1/FVC,PEF、IL-12显著低于未复发组(均P<0.05),TRPC1水平及IL-4、TNF-α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职业性哮喘患者血清miR-135a-5p与FEV1/FVC、PEF、IL-12 呈正相关(r--0.492,0.486,0.487,均P<0.05),与 IL-4、TNF-α 呈负相关(r=-0.479、-0.491,均 P<0.05);TRPC1 与 FEV1/FVC、PEF、IL-12 呈负相关(r=-0.504、-0.494、-0.504,均 P<0.05),与 IL-4、TNF-α 呈正相关(r=0.481、0.495,均P<0.05).miR-135a-5p是职业性哮喘患者1年内复发的保护因素,TRPC1是职业性哮喘患者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35a-5p、TRPC1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职业性哮喘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49、0.777和0.881.结论 血清miR-135a-5p、TRPC1联合检测可对职业性哮喘预后进行有效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血清miR-134-5p和miR-320a检测联合肺功能指标对煤工尘肺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血清miR-134-5p和miR-320a联合肺功能指标对尘肺患者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煤工尘肺(CWP)患者(CWP组)、煤矿接尘体检人群(接尘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各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134-5p和miR-320a水平.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3)、1秒率(FEV1/FVC)、3秒率(FEV3/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峰流速(PEF)、75%呼气流速(MEF75)、50%呼气流速(MEF50)、25%呼气流速(MEF25)、残气量/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肺泡通气量(V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煤矿接尘相关作业的人群发生CW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联合肺功能指标对CWP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接尘组和CWP组血清miR-134-5p、miR-320a表达水平,MVV、FEV1、FEV1/FVC、MMEF、MEF50、FRC和VA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RC降低是煤矿接尘人群发生CW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34-5p和miR-320a联合肺功能指标FRC预测煤矿接尘相关作业的人群发生CWP的诊断效能较高,AUC为0.975(95%CI:0.948~1.000).结论 血清miR-134-5p、miR-320a和肺功能指标FRC联合对早期CWP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北京地区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参数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情况,为临床准确判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5~14岁健康儿童400例(男198例,女202例),采用德国Jaeger肺功能仪进行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收集7项主要肺通气功能参数:呼气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以Jaeger肺功能仪中提供的Zapletal预计值公式(4~18岁)作为所调查儿童的预计值,计算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5~12岁年龄组儿童男女身高、体质量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14岁、14岁年龄组男童身高、体质量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2.05、5.99、2.67,均P<0.05).不同年龄及性别儿童主要肺通气功能参数PEF、FVC、FEV1、FEV1/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值分别波动于105.0%~114.7%、95.4%~106.8%、104.6%~115.4%、105.8%~112.6%.小气道功能参数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波动于 79.7%~103.7%、70.2%~110.5%、81.6%~114.7%.不同参数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限分别为PEF 85.0%,FVC 84.7%,FEV1 92.4%,FEV1/FVC 98.4%,FEF50 67.7%,FEF75 60.1%,MMEF 71.0%.结论 北京地区 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一些参数水平高于Zapletal提供的正常值,可将FEV1 92.4%,FEV1/FVC 98.4%,PEF 85.0%、FVC 84.7%,FEF50 67.7%,FEF75 60.1%,MMEF 71.0%作为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下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