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S/D法和膜过滤法对人凝血因子Ⅸ中辛德毕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验证运用有机溶剂/去污剂(S/D)处理法和膜过滤法对人凝血因子Ⅸ中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和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灭活/去除效果.方法 采用S/D处理法灭活人凝血因子Ⅸ中添加的Sindbis virus,噬斑滴定法检测灭活前后的病毒滴度;膜过滤法去除添加的PPV,细胞病变法检测去除前后的病毒滴度.结果 经S/D处理法灭活后,3 批人凝血因子Ⅸ中Sindbis virus降低量分别为>4.62 lgPFU/mL、>4.64 lgPFU/mL、>4.50 lgPFU/mL.经Planova 15N膜过滤后,3 批人凝血因子Ⅸ中PPV降低量分别为≥4.50 lgTCID50/0.1 mL、≥4.56 lgTCID50/0.1 mL、≥4.38 lgTCID50/0.1 mL.结论 通过对指示病毒的验证效果评估,证明运用S/D法和膜过滤法对人凝血因子Ⅸ中的Sindbis virus和PPV均有较好的灭活/去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人群感染后会清除,但肾移植受者术后低免疫状态会增加B19V的感染风险,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PRCA)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就B19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深入总结,为肾移植术后B19V所致PRCA的进一步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前及妊娠期TORCH血清学IgM阳性的实验室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TORCH是指一系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体,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等为主要代表。血清学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目前的主要筛查手段,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期,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IgM抗体阳性并不等同于急性感染期,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特点、病原体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规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可能会给临床处置造成困扰。规范性的TORCH血清学筛查及系统性实验室检测可协助孕前指导以及孕期胎儿风险评估,有助于防范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BOi肾移植术后74天并发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功能丧失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ABO血型不相容(ABO-incompatible,ABOi)肾移植在稳定期发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导致移植肾切除的受者诊疗经验。方法:2019年11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ABOi肾移植术1例,O型受者接受B型母亲右肾捐献,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及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术后给予抗排异、抗凝及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1周血肌酐降至76 μmol/L;术后15 d血红蛋白降至52 g/L,人类细小病毒B19阳性,骨髓穿刺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并调整他克莫司为环孢素A抗排斥反应治疗。术后发生3次泌尿系感染及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术后55 d麦考酚钠肠溶片更换为咪唑利宾片。受者术后74 d出现高热及突然无尿、移植肾区胀痛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血型抗体效价IgM、IgG、IgM+IgG最高分别为1∶512,1∶512,1∶4 096,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双重血浆置换、IVIG及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不佳,移植肾血流逐渐消失,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血流终止,于术后78 d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抗体介导急性排斥反应。结论:ABOi肾移植术后在稳定期也可以出现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严重排斥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滋病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艾滋病患者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较为少见,而因其导致脑膜炎则更为罕见。本例患者以贫血起病,考虑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粪便常规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而就诊于感染科,检查发现艾滋病和隐性梅毒。诊治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伴头痛、头晕,血液人类细小病毒B19抗体阴性,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膜炎改变,血液及脑脊液的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显示人类细小病毒B19,诊断明确。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实体器官移植后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实体器官移植术后(1例肾移植、2例肝移植)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并文献复习。方法:3例患者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穿等确诊,均发现细小病毒DNA阳性,其中例3患者同时合并带状疱疹病毒DNA阳性。治疗上采用调整免疫抑制剂、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病毒、促造血、补充造血原料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贫血纠正,复查病毒DNA阴性,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实体器官移植后PRCA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可起到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儿童人细小病毒B19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是一种无囊膜包被的单链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为23 nm,属于细小病毒科,红细胞病毒属。HPVB19感染儿童多为传染性红斑症状,引起脑部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国内外少见报道,本例患儿为国内首次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对儿童HPVB19脑膜炎进行确诊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534例 颈部肿物—意识障碍—重度贫血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明确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第2程化疗中突发尿便障碍、四肢无力,并迅速进展至昏迷。多次评估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未见异常,骨髓涂片完全缓解,病因诊断一度陷入困境。患者后续通过脑脊液病原DNA二代测序检出细小病毒B19序列获得病因线索。头颅磁共振成像的特征表现、细小病毒B19特异性抗体及后续出现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进一步佐证。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脑脊髓炎,经过人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完全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SRI)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BCD)的安全性。方法:探索性临床研究。2023年2~ 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的BCD患者6例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34 ~60岁。患眼均行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25G玻璃体切割管件做2个巩膜切口,分别用于置入光纤和38G SRI针。进入玻璃体前,先行前房穿刺引流房水降低眼压。硅油注入模式下,38G注射套管穿透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玻璃体切割机脚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注入基因治疗药物,形成视网膜下泡状脱离区。注射完毕时手指触诊进行眼压评估,若偏高通过按压角膜切口行房水引流直至眼压正常。SRI后随访时间9~ 12个月。随访时采用SRI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6只眼眼底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伴或不伴视网膜黄白色细小颗粒样结晶沉积;临床分期均为Ⅲ期。SRI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9~ 14 min。手术中未见玻璃体脱出、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套管针头无阻塞,拔出时无玻璃体脱出。SRI后24 h,所有患眼视网膜隆起泡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SRI后9个月时,患眼均无角膜后沉着,未见前房、玻璃体细胞等炎症反应,无高眼压、白内障、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治疗BCD安全,且可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