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氏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布拉氏酵母菌( 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啤酒酵母菌的一个亚种,为真菌类益生菌。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同细菌类益生菌相比,布拉氏酵母菌更耐酸、耐氧化、不与细菌发生遗传物质传递,还可以同抗生素合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其分泌的许多蛋白酶具有抗毒素作用;其自身菌体含有较多多胺类物质,可以营养肠道黏膜细胞,调节机体代谢平衡;可以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增强肠道免疫。布拉氏酵母菌已经被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善肠道炎症,增强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布拉氏酵母菌可作为UC治疗的辅助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布鲁菌病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布鲁菌病是一种动物疫源性疾病,可经过皮肤及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近年来,布鲁菌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细菌、毒素等因素外,遗传易感性逐渐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回顾了既往的相关报道,对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布鲁菌病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ks +肠杆菌科细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pks基因岛是编码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聚酮合成酶(PKS)和NRPS/PKS杂合酶的基因组岛。pks基因岛主要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常存在于B2群大肠埃希菌中,并常与其他毒力因子共存。pks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基因毒素colibactin,诱导细胞中的DNA双链断裂和染色体不稳定,导致细胞衰老或死亡。因此,pks +大肠埃希菌与结直肠肿瘤、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了pks +大肠埃希菌与多种疾病相关。除了基因毒性外,pks +大肠埃希菌也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菌等积极作用。因此,pks +大肠埃希菌具有复杂的生物学作用。然而,pks +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晰。本文描述了pks基因岛的概况及其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情况,并对pks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链球菌超抗原分类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超抗原是一类由细菌、病毒等产生的具有强丝裂原活性的外毒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结合,刺激T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极低浓度下即可刺激机体产生超强免疫应答,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T细胞丝裂原。链球菌超抗原在链球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链球菌的定植、增殖和传播。深入研究链球菌超抗原生物学特性对了解链球菌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链球菌超抗原的分类及特点、致病机制与开发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认识和深入研究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粪便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就诊患儿粪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和临床诊断及各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8至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所院区就诊儿童2 059份非重复粪便标本所分离的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集相关临床信息。提取菌株DNA后用PCR的方法检测相关的毒素基因,其中包括葡萄球菌肠毒素(SE)基因( sea、 seb、 sec、 sed、 see)以及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pvl),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最后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从所分离的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到256株(256/412,62.1%)至少含有1种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的依次为 sec(125/412,30.3%)、 seb(98/412,23.8%)和 sea(66/412,16.0%),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的携带率为18.7%(77/412)。其中分离自胃肠炎患者粪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sea基因检出率(58/319,18.2%)明显高于非胃肠炎组(8/93,8.6%)(χ2=4.912, P=0.027),而在住院肺炎患者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检出率(8/21,38.1%)高于非肺炎组(6/47,12.8%)(χ2=4.252, P=0.039)。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基因与特定的ST型密切相关,82.4%(28/34)的ST6携带 sea基因,所有的ST338和ST59均携带 seb基因,96%(48/50)的ST45携带 sec基因,ST338的 pvl基因携带率高达5/5。 结论:ST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SEA毒素可能与儿童患者胃肠炎诊断呈密切相关。PVL毒力基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携带率高于非肺炎组,且与CC59克隆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显像剂 18F-mFBG的自动化合成及其用于嗜铬细胞瘤PET/CT显像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进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显像剂 18F-间氟苄胍(mFBG)的自动化合成,并研究其对嗜铬细胞瘤的显像效果。 方法:根据mFBG化学结构,设计并合成作为标记前体的叔丁氧羰基保护的金刚烷螺环间碘叶立德苄胍1(1种高价碘叶立德),在AllinOne自动化模块上完成 18F标记、脱保护、中和三步反应,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制剂化后得 18F-mFBG产品,再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对1例嗜铬细胞瘤术后患者(男,30岁)行 18F-mFBG PET/CT显像。 结果:18F-mFBG合成时间约为70 min,连续5次合成非校正标记产率为(17.8±2.4)%,产品放化纯大于97%,比活度大于59.2 GMBq/μmol,溶剂残留、无菌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测、异常毒性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要求。PET/CT显像结果示,嗜铬细胞瘤呈高显像剂摄取表现,病灶定位明确。 结论:实现了NET显像剂 18F-mFBG的自动化标记。自主生成的 18F-mFBG质量符合临床要求,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衢州地区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及毒力基因分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分子特征、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抗生素使用及感染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2014至2018年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中筛选出CA-MRSA菌株共72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所收集菌株的7种毒力基因包括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基因(fnbA,fnbB)、溶血素基因(hla,hlb)、肠毒素基因(sec,seh)、杀白细胞素基因(PVL)进行分析,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ST59组和非ST59组之间耐药率和毒力基因携带率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衢州地区SSTIs CA-MRSA以ST59型(55.56%,40/72)为主要流行克隆株。所有分离株对红霉素(90.28%,65/72)、克林霉素(68.06%,49/72)、四环素(41.67%,30/72)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序列型59(ST59)型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85.00%,34/40),ST59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克隆型(χ 2=11.886, P<0.01)。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72株皮肤软组织感染CA-MRSA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hla(97.22%,70/72)、hlb(33.33%,24/72)、fnbA(50.00%,36/72)、fnbB(48.61%,35/72)、PVL(63.89%,46/72)、sec(4.17%,3/72)、seh(4.17%,3/72),PVL基因在ST59中的携带率为(77.50%,31/40),ST59 PVL携带率显著高于在其他非ST59中的携带率(χ 2=7.227, P<0.01)。 结论:衢州地区SSTIs CA-MRSA的主要克隆为ST59型,与全国其他地区一致,ST59型分离株PVL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其他分离株。SSTIs CA-MRSA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治疗中不宜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根尖周炎根周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尖周炎是微生物因素与宿主根周组织炎症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菌及其产物是根尖周炎发生、进展和传播的主要因素。牙髓感染和根尖周病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这类菌群的内毒素脂多糖(LPS)在根管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导致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和骨组织吸收。革兰阳性菌中的脂磷壁酸(LTA)和LPS具有相似的致病特性,可导致牙髓和根尖周组织损伤。该综述旨在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根周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致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警评分系统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警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的2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3∶1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219例)和测试集(73例),其中训练集患者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非SIRS组(185例)和SIRS组(34例),对比非SIRS组和SIRS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个性化的预警评分系统。结果:训练集患者中34例(15.53%)术后出现SIRS,SIRS组患者的结石负荷较非SIRS组更大,合并结石手术史、糖尿病、多发结石、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较非SIRS组更高,肾积水程度较非SIRS组更加严重,术前尿白细胞计数、术后24 h血PCT、术后24 h C-反应蛋白及术后24 h细菌内毒素水平较非SIRS组更高,手术时间较非SIRS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程度、术前尿白细胞计数、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术后24 h血PCT及术后24 h细菌内毒素均为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构建的预警评分系统得分0~11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 CI:0.721~0.795),测试集的AUC为0.776(95% CI:0.749~0.803)。当预测分值为6分时,约登指数最大(0.607)。 结论:肾积水程度、术前尿白细胞计数、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术后24 h血PCT及术后24 h细菌内毒素均为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警评分系统准确度和区分度较高,可作为该类患者术后SIRS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菌药物防治肝性脑病多学科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多与感染相关,即使无明显的感染灶,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水平升高也可导致体内炎症状态。因此,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清除诱因、消除体内炎症,调控肠道菌群、恢复肠道稳态。《抗菌药物防治肝性脑病多学科专家共识》就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等抗菌药物和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肝性脑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给予推荐意见,为抗菌药物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