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截石位和分腿抱膝位膀胱颈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膀胱截石位及分腿抱膝位下,最大Valsalva动作所获得的膀胱颈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是否一致。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产后6~8周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行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的受检者44例,分别测量受检者在膀胱截石位和分腿抱膝位下最大Valsalva动作膀胱颈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是否有差异。结果:分腿抱膝位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较膀胱截石位增大[(41.06±8.25)mm对(39.96±8.10)mm; t=-2.965, P=0.005],肛提肌裂孔面积也较膀胱截石位增大[(27.55±4.90)cm 2对(26.32±4.76)cm 2; t=-3.820, P<0.001]。 结论:分腿抱膝位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比膀胱截石位下最大Valsalva动作时增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自然分娩后前腔室结构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自然分娩后前腔室结构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进行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的800例自然分娩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20例存在PFD产妇为研究组,480例无PFD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参数,分析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自然分娩后PFD的价值;比较不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不同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产妇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参数,分析前腔室结构参数与PFD程度、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22.67 ± 4.02) mm比(25.53 ± 4.07)mm],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对照组[(134.26 ± 21.54)°比(115.31 ± 17.82)°、(30.27 ± 8.41)mm比(21.94 ± 7.69)mm、(45.29 ± 12.74)°比(33.26 ± 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诊断自然分娩后PF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95% CI 0.699~0.761)、0.783(95% CI 0.753~0.811)、0.737(95% CI 0.705~0.767)、0.774(95% CI 0.743~0.803),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93(95% CI 0.870~0.914)。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随着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高逐渐降低,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随着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高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随着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增高逐渐降低,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随着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增高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呈负相关( r = - 0.574、- 0.569, 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呈正相关( r = 0.531、0.537、0.498、0.512、0.511和0.537, P<0.05)。 结论: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观察自然分娩后前腔室结构变化在PFD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前腔室结构变化的超声参数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有助于评估PFD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尿道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尿道憩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1例可疑尿道憩室患者,应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经会阴二维超声和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的诊断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1例可疑尿道憩室患者,术后病理确诊16例,另5例为尿道旁囊肿。典型尿道憩室在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中表现为位于尿道周围且与尿道相通的无/低回声囊性结构,憩室内可同时合并分隔、钙化或实性肿物等。经会阴二维超声和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00%、93.75%,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会阴二维超声与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88, P=0.003),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7, P<0.001)。 结论:经会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会阴四维超声联合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联合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4例疑似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最终确认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组,其余34例为尿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清CTGF、MMP-1水平.分析经会阴四维超声、CTGF、MMP-1及三者联合检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左侧肛提肌厚度[(5.82±0.29)cm]、右侧肛提肌厚度[(5.84±0.31)cm],盆膈裂孔左右径(LHLR)[(4.10±0.39)cm]、前后径(LHAP)[(4.80±0.38)cm]及面积(LHA)[(16.03±2.03)cm2]相比,观察组静息状态下左侧肛提肌厚度[(6.12±0.33)cm]、右侧肛提肌厚度[(6.22±0.37)cm],LHLR[(4.56±0.43)cm]、LHAP[(5.33±0.41)cm]、LHA[(18.52±2.29)cm2]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Valsalva动作状态下左侧肛提肌厚度[(6.55±0.39)cm]、右侧肛提肌厚度[(6.67±0.45)cm],LHLR[(4.23±0.42)cm]、LHAP[(5.03±0.52)cm]及 LHA[(18.33±2.64)cm2]水平相比,观察组 Valsalva 动作状态下左侧肛提肌厚度[(7.34±0.47)cm]、右侧肛提肌厚度[(7.64±0.55)cm],LHLR[(4.81±0.51)cm]、LHAP[(5.79±0.70)cm]、LHA[(22.14±3.25)cm2]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CTGF[(90.25±5.26)μg/L]、MMP-1[(13.21±3.22)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CTGF[(64.87±2.67)μg/L]、MMP-1[(3.21±0.42)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和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加深,患者血清CTGF、MMP-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单独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CTGF、MMP-1水平检查,三者联合检查盆底功能障碍的检出率最高,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经会阴四维超声、CTGF、MMP-1对盆底功能障碍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三者联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上对盆底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经会阴四维超声评价不同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生产并于产后第42天复查的初产妇395例,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巨大新生儿自然分娩组40例(A组)、巨大新生儿剖宫产组55例(B组)、正常体质量新生儿自然分娩组150例(C组)及正常体质量新生儿剖宫产组150例(D组).各组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并记录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形态及活动度;应用四维图像重建后观察上述3个时态下肛提肌裂口形态及连续性,测量肛提肌裂口面积,并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C组比较,A组膀胱颈活动度和静息、缩肛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口均明显增大,子宫下垂发病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直肠膨出发病率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后角、膀胱颈倾斜角及膀胱颈旋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B组仅膀胱颈活动度和膀胱颈旋转角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A组除最大Valsalva动作时下膀胱后角和直肠膨出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余各指标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巨大新生儿且经自然分娩对产妇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较明显,经会阴四维超声能较好地评估不同体质量的新生儿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子宫脱垂患者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2例子宫脱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脏器脱垂情况,明确诊断后行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 8例伴有膀胱膨出及3例伴有直肠膨出的患者同时修补阴道前后壁并行会阴重建术,术后经阴道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观察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及缩肛状态下植入改良补片的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并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观察盆底功能变化,比较术前、术后膀胱最低点、子宫下缘、直肠壶腹部到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以及盆底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结果 经阴道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观察术后补片情况:可以清晰显示宫颈前方及两侧的"U"形高回声结构及活动情况;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32例患者盆底脏器情况: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最低点、子宫下缘、直肠壶腹部到参考线距离(cm),肛提肌厚度(cm)术后较术前测值增大(0.65±1.85 vs 0.15±1.85,2.80±1.10 vs-1.00±1.50,0.60±1.90 vs-0.55±1.55,0.51±0.24 vs 0.37±0.19),盆底裂孔面积(cm2)术后较术前测值减小(20.15±7.20 vs 29.00±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例合并膀胱膨出的患者5例术后膀胱膨出治愈、3例术后膀胱膨出情况有改善,3例合并直肠膨出的患者术后直肠膨出均治愈.结论 经阴道及经会阴两种扫查方式结合的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术后改良补片的悬吊情况,可以为术前观察盆腔功能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巨大胎儿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巨大胎儿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至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进行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盆底功能等检查的301例孕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分娩新生儿的体重,将产妇分为研究组(n=145,分娩巨大胎儿,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和对照组(n=156,分娩正常体重胎儿,3 000 g≤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对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正常者所占比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情况,以及产妇会阴超声检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或x 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通过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并获批准,取得产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2组产妇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产程延长发生率、会阴侧切发生率及家庭月收入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所占比例,研究组分别为9.7%和11.0%,对照组分别为19.2%和21.2%;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者所占比例,研究组分别为15.9%和11.7%,对照组分别为30.8%和26.3%;阴道动态压力正常者所占比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0%和81.4%.研究组产妇上述指标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21,P=0.019;x2 =5.646,P=0.017;妒=9.265,P=0.002;x2=10.238,P=0.001;x2=77.873,P<0.001).③研究组产妇产后SUI及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9.0%、27.6%、25.5%),均高于对照组产妇(2.6%、11.5%、10.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79,P=0.016;x2=12.441,P<0.001;x2=12.064,P=0.001).④38例研究组产妇和40例对照组产妇的会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POP发生率,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下移距离和尿道转移角度,以及平静时、缩肛动作时及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68.4%,(28.4±5.8) mm,(46.2±16.3)°,(15.1±3.5) mm2,(13.6±1.6) mm2,(22.9±5.2)mm2],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的40.0%,(6.4±4.4) mm,(19.3±13.2)°,(12.9±3.4) mm2,(11.1±2.3) mm2,(14.3±2.8) mm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34,P=0.012;t=18.930,P<0.001;t=8.029,P<0.001;t=2.816,P=0.006;t=5.545,P<0.001;t=9.157,P<0.001).结论 巨大胎儿可使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和阴道动态压力下降,盆底肌疲劳度增加,从而导致产后SUI和POP.经三维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产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及肛提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会阴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在前列腺癌放疗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经会阴实时超声图像引导( TPUS)技术实时监测前列腺各分次内运动幅度,以期为前列腺癌的精确放疗和大分割放疗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TPUS技术采集70例前列腺癌患者1 588个分次运动数据.每次放疗前均采用CBCT纠正分次间误差,采用VMAT技术放疗.放疗过程中实时采集超声图像(1次/s),获取出束时间内的前列腺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方向上的位移范围,整合时间因素分析前列腺四维运动轨迹.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及数据采集.单次有效监测时间的中位值为179 s (132~286 s). 95%的监测时间内前列腺在各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分别为左侧2. 22 mm、右侧2. 17 mm、头侧2. 08 mm、脚侧1. 98 mm、腹侧2. 44 mm及背侧2. 97 mm.放疗过程中前列腺在x、y、z轴的位移幅度<1 mm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分别为83. 07%、85. 46%和78. 27%,<3 mm的时间占97. 70%、97. 87%和96. 45%.结论 TPUS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实时追踪技术,可探测到放疗过程中前列腺的四维运动轨迹,在采用VMAT技术放疗时,前列腺整体位移幅度较小,95%时间内各个方向的位移范围在3 mm以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会阴四维超声对女性行经耻骨后路径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的观察及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技术观察经耻骨后路径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TVT)术后的情况,通过分析各患者的超声图像及测量参数,探讨该技术在评估TVT术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行TVT手术的患者按临床疗效的差异分组并进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观察植入的悬吊带并测量相关参数,动态观察患者在静息、Valsalva动作时吊带的活动和形态变化.结果 13例TVT术后患者中,手术有效者共9例(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消失者6例、漏尿症状明显减轻者3例),术后仍有明显尿失禁者2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者2例.手术有效者、排尿困难者及尿失禁者中其吊带中点—膀胱颈距离/尿道全长、吊带成角、膀胱颈下移距离、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等参数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四维超声能实时动态地观察TVT术后的吊带悬吊情况,并可通过测量相关的超声参数及对比研究,为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产后PFD患者84例(A组)和同期产后无PFD者80例(B组),于会阴正中矢状切面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测量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左右径(LHLR)、面积(LHA)及左、右肛提肌厚度;分析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对PFD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膈裂孔LHAP、LHLR、LHA及左、右肛提肌厚度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诊断产后PF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4%、92.50%及93.90%.结论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盆膈裂孔及肛提肌形态学特征有利于及早发现产后PFD,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