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1 856例,根据术后是否形成肾周血肿,分为两组,其中发生肾周血肿患者19例,未发生肾周血肿1 83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以多次尿培养结果阳性为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术侧、术侧术前积水程度、术侧结石大小、是否为多发肾结石、手术时间。对各因素首先采取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856例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者19例,其中8例自行吸收缓解,9例行穿刺引流,2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单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 χ2=23.922, 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 χ2=4.865、0.027)、术侧结石大( t=5.471, P<0.01)及手术时间长( t=3.092, P<0.01)与术后肾周血肿的形成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比值比( OR)=4.705,95% CI:1.725~12.833, 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 OR=4.951,95% CI:1.781~13.767, P<0.01)、术侧结石较大( OR=3.931,95% CI:1.504~10.268, P<0.01)及手术时间长( OR=1.111,95% CI:1.053~1.173, P<0.01)为输尿管软镜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为预防输尿管软镜术后血肿的形成,术前应注意控制尿路感染,对于术前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可考虑提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者经皮肾穿刺造瘘以缓解肾盂内压力;术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清石率,应特别注意肾盂内灌注压力,及时终止手术,必要时可分期碎石;术后积极抗感染,保证引流通畅,加强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斜跨位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ECIR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多通道PCNL及单通道ECIRS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均为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两组均常规留置F6双J管与肾造瘘管。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UB)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结石清除率(SFR),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碎片<4 mm视为结石清除。比较分析两组的SFR、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女70例,男65例,平均年龄50.8岁。其中74例行多通道PCNL,61例行单通道ECIRS。PCNL组肾结石长径为(58.5±11.4)mm,ECIRS组结石长径为(57.7±11.6)mm( P=0.658)。两组术后24 h的SFR(81.1% 比 80.3%)与术后1个月的SFR(91.9%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NL组对比ECIRS组需更长的手术时间[ M( Q1, Q3)为130(100,171)比105(90,135)min, P=0.015]。PCNL组的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8.92%比1.64%, P<0.01),且住院时间长于ECIRS组[ M( Q1, Q3)为8(7,9)比6(5,8)d, P<0.01]。 结论:斜跨位多通道PCNL和单通道ECIRS处理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法的SFR相当,ECIRS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总结。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0~67岁。1例既往有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较差。5例入院时均有发热表现,体温分别为38.7℃、38.8℃、37.5℃、38.6℃、40.0℃,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7.2×10 9/L、14.9×10 9/L、11.2×10 9/L、15.1×10 9/L、13.3×10 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90、0.89、0.85、0.87、0.88,均高于正常。尿常规白细胞均>200/μl。C反应蛋白分别为68 mg/L、253 mg/L、9 mg/L、8 mg/L、67 mg/L,其中例1、例2和例5升高较明显。3例有肾功能不全。5例中肾鹿角形结石2例,肾多发结石3例,均伴中重度肾积水。CT检查均提示肾、集合系统和/或肾周有气肿性表现,明确诊断为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例3、例4经单纯抗感染治疗,例5行肾穿刺引流术配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降至10×10 9/L以下,中性粒细胞降至0.80以下,尿常规白细胞降至50/μl以下。另2例感染控制不佳,例1接受肾周脓肿穿刺引流术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配合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常规白细胞始终为(11~12)×10 9/L,多次复查CT提示各肾盏及肾周积脓积气情况无改善;例2留置输尿管支架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配合抗感染治疗后,仍有间断发热,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加用氟康唑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常规白细胞仍为12×10 9/L左右,复查CT提示肾盏及肾周积脓积气情况略有加重。 结果:3例感染得到控制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例4术后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2例感染控制不佳者行肾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肾小球萎缩、硬化,肾小管扩张,炎性肉芽组织形成。5例随访1~84个月,血常规、肌酐、CT影像与出院时相比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结石梗阻导致的感染。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少见,但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应早期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留置双J管或行穿刺引流,并配合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尿路结石合并CRE菌尿行内镜手术后控制感染并发症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细菌培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阳性患者行内镜手术后控制感染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CRE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7例。平均年龄58.2(34~71)岁。泌尿系B超、CT、KUB检查确诊为上尿路结石。肾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结石位于左侧8例,右侧6例;单发结石3例,多发结石4例,鹿角形结石7例。14例术前尿细菌培养CRE均为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阴沟肠杆菌1例。术前共有3例发热患者,均行血细菌培养,其中阴性1例,CRE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阳性1例。术前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单药10例,联合用药1例;3例发热患者和1例既往有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发热病史患者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单药2例,联合用药2例。术前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7.1(1~24)d,至体温正常,血白细胞、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正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后行内镜手术。14例分别行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2组的结石最大径分别为(31.5±10.2)mm和(10.8±2.6)mm。14例共行15次手术,RIRS 4次,PCNL11次,其中1例间隔1周先后行两次PCNL,1例行肾穿刺造瘘术后16 d行PCNL。PCNL均采用F24标准通道,负压超声碎石系统碎石;RIRS均采用外径F13~14的输尿管软镜鞘,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碎石。术后2 h内和第1天复查血常规、血生化、PCT和CRP,术后第1~2天复查KUB,术后4周拔除双J管。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PCNL和RIRS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1.6±25.3)mins和(38.7±13.1)mins。术后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单药7例;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单药4例,联合用药4例。术后抗菌药物应用至体温正常,生命体征稳定,血白细胞、PCT和CRP正常,肾造瘘管和尿管拔除。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6.8(2~17)d。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3例,为术后24~48 h内出现,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5~11 d,顺利恢复。无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死亡病例。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六水磷酸镁铵8例,均为混合成分;一水草酸钙6例,其中混合成分1例,单一成分5例。结论:合并CRE菌尿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在解除梗阻、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对于无发热等临床症状、感染指标(血白细胞、PCT、CRP)正常者可先应用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否则需要及时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直至体温正常、感染指标正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后才可进行内镜手术,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发症,同时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情景式健康教育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手术治疗肾结石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手术治疗肾结石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手术的肾结石患者138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应用情景式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两组的术后监护时长、留置尿管时长及住院时长;两组术后的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的知晓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生的满意率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监护时长、留置尿管时长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的QOL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QOL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给予肾结石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情景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减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穿刺微通道输尿管镜治疗单发2.0~2.5 cm肾结石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FURL)与经皮肾穿刺微通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单侧 2.0~2.5 cm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9例肾结石患者,结石直径2.0~2.5 cm.其中FURL治疗45例(FURL组),经皮肾穿刺微通道输尿管镜治疗44例(微通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一次性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FURL组相比微通道组手术时间较长[(79.44±14.85)min vs.(62.39±14.81)min,t=5.425;P<0.001],术中出血少[血红蛋白下降值(2.62±0.95)g/L vs.(7.77±0.80)g/L,t=-13.442;P<0.001],术后住院时间较短[(3.25±0.57)d vs.(7.77±0.80)d,t=-30.71;P<0.001)],两组手术一次性清石率[82.2%(37/45)vs.8.6%(39/44),χ2=0.734,P=0.392],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FURL与经皮肾穿刺微通道输尿管镜碎石均可处理肾内2.0~2.5 cm结石,治疗效果相当,其中经皮肾穿刺微通道输尿管镜手术时间短,FURL住院时间短,出血量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贵州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接受PCNL手把手培训后工作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调查贵州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手把手培训后的开展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PCNL培训的76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受训医生来自30所贵州基层医院,观察21所医疗机构开展PCNL的工作情况.比较分析受训时间、受训期间PCNL例数、所在医疗机构级别和科室床位数等因素对受训医生后续PCNL工作开展情况的影响.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3份(96.1%),73人中每月开展PCNL例数<4例的医生49人,例数≥4例的医生24人.与开展PCNL例数<4例/月的医生相比,开展PCNL≥4例/月的医生所在科室能够完成PCNL的医生人数更多,受训医生评估肾穿刺成功率≥90%的比例和掌握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此外,已独立成立泌尿外科且床位数较多,以及县城人口数基数较大是开展PCNL的促进因素.结论 影响受训基层泌尿外科医生开展PCNL的主要因素是个人操作能力、PCNL病例数量、医院和科室的支持,促进因素是所在县城的经济GDP、县城人口数和科室床位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超声造影技术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单中心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引导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有效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纳入20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患者的人口学基线数据、临床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情况来自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综合病例数据库.全身麻醉后在超声造影技术实时监控下由同一泌尿外科医师进行经皮肾穿刺,再利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进行碎石,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结石特征以及手术过程,最后,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肾穿刺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20例患者均在超声造影引导下成功行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并完成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入肾集合系统并建立良好的工作通道,仅1例患者接受了二次肾穿刺,并且所有患者均为通过肾中盏穿刺.中位穿刺时间3.9 min(四分位数:2.9~4.6 min),而中位手术时间是112 min(四分位数:98.5~ 134.5 min).术后48 h的泌尿系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显示初步结石清除率为95.0% (19/20),而中位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为10 g/L(四分位数:5.5~14.5 g/L).2位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发热,并且对抗生素反应良好,除此之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处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学习曲线中的泌尿外科医师,使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该技术使肾穿刺过程更加可视化且简单化,可获得相比于普通超声更为清晰的高质量图像.经皮肾镜取石术初学者可能从该项技术中获益从而缩短学习曲线,但是这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加以明确和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泌尿系结石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诊治问题.方法 总结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852例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和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记录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分析数据.结果 术前评估心血管风险程度属于低、中、高度的患者分别为491例(57.6%)、305例(35.8%)、56例(6.6%).全麻手术359例(42.1%),椎管内麻醉399例(46.8%),静脉复合麻醉61例(7.2%),局麻33例(3.9%).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05例(24.1%),输尿管镜碎石术494例(58.0%),膀胱镜下碎石术67例(7.9%),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3例(6.2%),单纯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18例(2.1%),单纯肾穿刺引流术15例(1.8%).852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MACE者66例(7.7%),其中心源性死亡5例(0.6%).同期无心血管合并症的结石手术患者发生MACE者7例(1.0%),无心源性死亡.低、中、高度心血管风险程度患者发生MACE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麻醉方法发生MACE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这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几种术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但在做好术前评估准备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泌尿系结石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肾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脊柱畸形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脊柱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41~69岁.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增强或CTU检查明确诊断为上尿路结石,结石大小为(35±19)mm.合并脊柱侧凸10例,胸椎后凸2例,腰椎后凸3例.经皮肾镜手术时体位选择为俯卧位或侧卧位.定位方法采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必要时建立2个以上通道.术中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或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取石术.结果:15例患者共实施19侧肾脏经皮肾镜手术.一期术中建立单通道15例,双通道4例.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为73.7%(14/19).5侧肾脏残留结石中,2侧行二期经皮肾镜(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RIRS)钬激光碎石术,1侧行二期PCNL手术,术后复查KUB示3侧结石取净;2侧未进一步治疗.19侧肾脏经皮肾镜手术总的结石清除率为89.5%(17/19).术后并发出血2例,发热3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感染性休克、腹腔脏器和大血管以及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脊柱畸形采用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B超实时引导穿刺安全有效,可以有效地避免腹腔内脏器官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