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49家医院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疗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相关诊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及对TBM患者的管理现状。方法:纳入我国27个省份49家收治TBM的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由主要收治TBM的相应科室的管理人员填写,调查时间为2018年9月至12月。根据问卷结果,对这些医院TBM诊治相关临床资源可及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监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结果:49家调研医院中,75.5%(37/49)的调研医院每年疑诊TBM不超过50例,85.7%(42/49)的医院病原学确诊的TBM患者不超过20例。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用来诊断及评估TBM的可及率分别为100.00%(49/49)、95.92%(47/49)、91.84%(45/49)、61.22%(30/49)、67.35%(33/49);脑脊液结核培养、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可及率分别为77.55%(38/49)、95.92%(47/49)和83.67%(41/49)。利福平(100.0%,49/49)、异烟肼(100.0%,49/49)、吡嗪酰胺(98.0%,48/49)和乙胺丁醇(95.9%,47/49)是非重症TBM患者常规初始抗结核方案中常用的药物。25家(51.0%)医院抗结核治疗持续时间为18个月,17家(34.7%)为12个月。39家(79.6%)医院将异烟肼+糖皮质激素作为鞘内注射方案。24家(49.0%)医院选择地塞米松治疗,28家(57.1%)医院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持续时间为2个月。32家(65.3%)医院未正式调查低钠血症的潜在病因,最常用的治疗低钠血症的措施为高渗盐水(83.7%,41/49)和口服钠盐治疗(71.4%,35/49)。48家(98.0%)医院最常用的检测颅内压方法为腰椎穿刺。结论:调研医院收治的TBM病例呈现来源分散、病原学确诊病例少的特点。TBM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管理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需要制订规范性诊治方案来提升TBM的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肠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肉芽肿性疾病,无特异性表现,儿童肠结核发病率低,且与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鉴别困难。本例患儿系1岁3月龄儿童,因"反复腹泻伴发热2周"入院,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肠镜检查提示肠结核或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可能,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生长发育良好,复查肠镜示肠黏膜逐渐修复接近正常。儿童肠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的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发病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其时间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09至2010年上海市7个区户籍人口中确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以识别LTBI,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结核病密切接触史。通过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识别LTBI者在检测后连续9年内的发病情况,计算其结核病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采用 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的发病率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2009年至2010年,共纳入376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982名密切接触者,其中287名密切接触者经T-SPOT.TB检测为LTBI。接受基线调查时感染者中位年龄为54岁,36.6%(105/287)的LTBI者为男性。截至2019年12月287名LTBI者中共发现5例新发结核病患者,2年累积发病率为0.35%,5年累积发病率为1.05%,9年累积发病率为1.74%(95%可信区间0.57%~4.02%),中位发病时间为3.67年;研究期间共观察了2 666.75人年,结核病发病密度为1.875/1 000人年。不同年龄( χ2=0.600, P>0.05)和性别( χ2<0.001, P>0.05)的LTBI者的结核病9年累积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结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集中在接触后前5年左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结核患者确诊前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及其对T细胞斑点试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明确诊断前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及其对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首次确诊肺结核的455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前药物治疗情况和主要实验室化验结果等,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与实验室指标、T-SPO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455例患者中,261例(57.36%)有抗菌药物应用史,其中38.31%(100例)暴露于1种抗菌药物,17.24%(45例)暴露于2种抗菌药物,4.21%(11例)暴露于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157例患者有详细记录应用抗菌药物的类别,β-内酰胺类(60.51%,95例)和喹诺酮类(43.95%,69例)应用频率较高。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就诊时呼吸系统症状有相关性( F=34.19, P<0.001),但不影响T-SPOT的结果。T-SPOT斑点形成细胞(SFCs)水平高低与淋巴细胞计数(LYM)及单核细胞计数(MONO)高低有相关性(LYM: F=6.31, P=0.043;MONO: F=8.47, P=0.014)。 结论:结核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常暴露于1~2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频率较高。诊断明确前抗菌药物的应用对T-SPOT结果的判定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周血单核细胞相关指标联合T-SPOT.TB辅助诊断涂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涂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在涂阴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134例涂阴肺结核患者、56例肺癌患者和95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ML)比值、T-SPOT.TB及相关临床资料。选择在3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诊断正确率,评估其单独或联合T-SPOT.TB在涂阴肺结核与肺癌、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涂阴肺结核组单核细胞百分比[(8.96±2.46)%]、ML绝对值比值(0.36±0.19)均高于肺癌组[分别为(7.06±1.34)%、0.30±0.13]和肺炎组[分别为(8.17±2.13)%、0.31±0.18],而其白细胞总数[(5.86±1.75)×10 9/L]低于肺癌组[(6.88±1.76)×10 9/L],淋巴细胞绝对值[(1.57±0.54)×10 9/L]低于肺炎组[(1.87±0.67)×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就涂阴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而言,单核细胞百分比的特异度(87.50%)较高,误诊率(12.50%)较低,优于ML绝对值比值(分别为17.86%、82.14%)和T-SPOT.TB(67.86%、32.14%)。ML绝对值比值的敏感度(88.81%)与T-SPOT.TB(87.31%)相接近。就涂阴肺结核与肺炎鉴别诊断而言,ML绝对值比值的敏感度(88.81%)高于单核细胞百分比(66.42%),与T-SPOT.TB(87.31%)相接近,但其特异度(28.42%)低于T-SPOT.TB(63.16%)和单核细胞百分比(56.84%)。(3)单核细胞百分比和ML绝对值比值分别联合T-SPOT.TB(并联)辅助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的敏感度分别为97.01%和99.25%,漏诊率分别为2.99%和0.75%。在涂阴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中,单核细胞百分比联合T-SPOT.TB(串联)的特异度为94.64%,误诊率为5.36%。在涂阴肺结核和肺炎鉴别诊断中,单核细胞百分比联合T-SPOT.TB(串联)和ML绝对值比值联合T-SPOT.TB(串联)的特异度分别为82.11%和70.53%,误诊率分别为17.89%和29.47%。 结论:单核细胞百分比和ML绝对值比值与T-SPOT.TB联合检测分别在涂阴肺结核与肺癌、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且其测定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可以作为涂阴肺结核辅助诊断指标,根据临床需要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结核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报道1例因双肺多发占位入院的患者,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双侧叶实性结节,右侧叶囊实性结节;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甲状腺双叶低密度结节,双肺多发结节;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示抗原A(早期分泌抗原靶-6)孔斑点数为56个,抗原B(培养滤液蛋白10)孔斑点数为50个。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结合病理及临床病史,基本可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甲状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本病例提示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核分枝杆菌PstS1和HspX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诊断价值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PstS1和HspX蛋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性,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和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子克隆表达和Ni 2+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获得重组目的蛋白PstS1和HspX。收集健康志愿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志愿者血液样本及其背景流行病学资料,以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作为抗原,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分别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和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重组PstS1和HspX蛋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性。 结果:重组PstS1和HspX蛋白均能特异性刺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体内较多的效应T细胞分泌IFN-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作为ELISPOT诊断抗原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2.11%(35/38)和65.96%(31/47),68.42%(26/38)和91.49%(43/47)。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也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性,但仅HspX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组PstS1和HspX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反应性,属于细胞免疫优势抗原。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诊断性能,同时也是较好的潜在抗结核疫苗候选抗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 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慢性局灶性骨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局灶性骨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2例慢性局灶性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5.6±3.5)岁,范围为1~13岁;股骨16例,胫骨5例,腓骨1例;患侧为左侧12例,右侧10例。初次就诊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10例,跛行8例,局部肿物3例,股骨外翻伴步态异常5例,不愿站立1例,症状持续时间为(3.2±4.1)个月,范围为7 d至12个月,均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平扫+重建、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患肢病灶刮除术。结果:4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升高,8例淋巴细胞升高,3例中性粒细胞下降,2例血红蛋白下降,1例血沉升高,4例降钙素原升高。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均无明显异常。3例骨质破坏周围无硬化骨,17例骨质破坏周围有硬化骨,4例骨皮质增生肥厚,5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病理诊断提示病灶内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时间为(2.7±3.8)年,范围为1个月至4年,无切口感染、病理性骨折、骨感染复发等发生。结论:儿童慢性局灶性骨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早期积极行病灶刮除术,根除感染灶,是改善症状、防止畸形发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T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确诊TB患儿67例和排除TB患儿71例的T-SPOT、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88.1%、94.4%、93.7%、89.3%、15.6、0.13、0.83,PPD分别为68.7%、74.6%、71.9%、71.6%、2.71、0.42、0.43。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44、10.54、10.51、7.45,均 P<0.01)。T-SPOT对肺内和肺外结核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18岁组T-SPOT的阳性率高于0~4岁组(95.1%比76.2%,χ 2=5.01, P<0.05)。0~4岁组T-SPOT和PPD的诊断一致性高于>4~18岁组(kappa值0.78比0.23)。两种方法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4.2%,与单一T-SPO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SPOT辅助诊断儿童TB总体优于PPD,在>4~18岁组优势明显。与单用T-SPOT比较,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