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导引术在绝经前后诸证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中医导引术采用形体运动、呼吸吐纳、精神调节相结合的方法,从精、气、神对人体进行调节,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状态、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作用.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手足心热、耳鸣心悸、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精神倦怠、腰背酸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对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不良影响.中医导引术是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局部身体症状,还有助于调节机体气血、脏腑、阴阳,使机体达到整体相对平衡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多汗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围绝经期潮热多汗症患者以20:20分为治疗组(服用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服用克龄蒙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更年期潮热多汗等症状进行评分和比较,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SF-36)对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0% VS 7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SF-36表评分分差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结论: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多汗症疗效显著,和西药组比较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围绝经期汗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阴阳平衡打乱,易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背酸楚、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病理性汗出在诸症中占有重大的比例,且因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治疗汗证有其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围绝经期汗证的病因病机及调治方法,以期治汗止汗,缓解出汗症状,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肾虚血瘀与心肾不交论治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中西医均在探索其病理机制和有效而安全的临床诊疗方法.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属中医经断前后诸证和不寐病,肾虚是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基本特点,无论是肾精、肾气、肾阴或肾阳不足均可导致瘀血内生,其中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在此基础上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心肾不交.在临床实践中以补肾活血,交通心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因此提出肾虚血瘀与心肾不交是绝经前后出现不寐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玉珍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玉珍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多以肾阴虚为主,其病机之要当责于因肾虚为本引起的阴阳平和失衡,心脾肝多脏气血失调.故辨证施治时,一则当以滋肾养阴为主,处方用药以温润养精之品以补养先天之本为宜,忌妄投温阳燥热之品;二则当注重宁心之要,安神解郁、怡神养心,使心肾同调;此外当兼顾疏肝柔肝,健脾益气培补后天以养先天.临床多应用自拟的更年安方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与中医药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 这些症状一般在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 ~10 年后症状才减轻或消失. 75% ~8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临床症状[1].本病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妇女七七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随之转衰,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受内外因素的干扰,如素体阴阳有所偏胜偏衰,情志失畅,宿有痼疾,或生活环境改变,易导致肾阴阳失调而发病. 本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损,精血不足,阴阳失调. 是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要综合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多种因素考虑,制定中西医结合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最佳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滋养心肾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滋养心肾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肾阴虚证绝经前后诸症患者50例,以滋养心肾法,治疗4周,停药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滋养心肾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郁证发微(四十)——郁证绝经前后诸证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七情内伤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称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躯体症状又可分为月经紊乱类和非月经紊乱类.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气血亏虚、痰瘀阻滞、阴虚风动、肝郁脾虚等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机.当代中医已经逐渐意识到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存在,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补肾益天癸,而是越来越多开始运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抗抑郁、激素补充以及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学说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经前烦躁障碍症卵巢激素发病机制探讨中药激素样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率日渐走高,造成患者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等,属于中医古籍所载“月经前后诸证”.患者限为育龄女性,始于月经初潮,而终于绝经期,被认为与卵巢激素水平变化状态存在密切联系.近些年,中药在经前烦躁症(PMDD)临床治疗中皆显示不错疗效,而中药的多成分、多把点的特性又使得其治疗机制研究复杂重重,但是基于PMDD卵巢激素发病机制,中药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并参与部分靶腺轴的调控呢?目前,这方面研究匮乏,文章将从经前烦躁障碍症卵巢激素发病机制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中药治疗概况的阐述,发现并总结雌激素样作用中药,揭示其调节机制,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尉淑卿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尉淑卿主任认为女性生殖发育先天始于肾,而后天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以肝为本,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肝郁,与心、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在平补肝肾的同时,注重强健脾胃,调养心神,调摄情志.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围绕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及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等自主神经紊乱症候群及疾病,抓主症,治标求本.尉师经验分为4个证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俱虚型,这也是绝经前后诸证病情从轻到重四个阶段.妇女经、产、带、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状态,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天癸将竭,肝肾同源,临床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治标时,轻其为臣,求本时,重其为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