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围术期均予以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第7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4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统计两组疗效、术后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尿动力学、盆底肌电值、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 12 周尿失禁、尿急发生率及术后 24 周尿失禁、尿潴留、尿急、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24 周,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较训练前升高,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较训练前降低(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与60s慢肌收缩平均值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较训练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异性呼吸功能训练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特异性呼吸功能训练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 7月—2022年 1月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特异性呼吸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65%,高于对照组的 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型脑钠肽、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综合定问卷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呼吸功能训练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呼吸功能和心功能改善,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并评价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收集2008至2021年S-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初步纳入58个相关预测因素,以3个月内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按7∶3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运用多重共线性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变量选择,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度评分(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结果:基于确诊后3个月时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768例(68.54%),死亡组3?566例(31.46%)。在训练集中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纳入7个变量,即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尿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呼吸支持方式、血尿素氮和年龄,并纳入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1〔95%可信区间(95% CI)为0.80~0.82〕,大于OASIS评分的0.70(95% CI为0.69~0.71),远大于SOFA评分的0.57(95% CI为0.56~0.58)和SIRS评分的0.56(95% CI为0.55~0.57),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优于OASIS、SOFA、SIRS评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不同阈概率情况下的临床净收益均好于OASIS、SOFA、SIRS评分。 结论:基于MIMIC-Ⅳ临床大数据建立的一个包含7项变量的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评估S-AKI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恢复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患有中重度OSAS的中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及行为能力的培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度为60%~75%峰值功率的有氧训练以及60%~80%最大重复10次所使用重量(10RM)的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30 min,每个项目间或同一项目中可休息5 min,抗阻运动每个训练动作重复8~10次,共3组,每组间可休息5 min;每次联合运动60 min,每周训练3次,共12周。分别于入组时(训练前)及训练12周结束后(训练后),对2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采集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 2)等PSG评估指标,并记录患者的峰值摄氧量(VO 2peak)、峰值功率、无氧阈等运动能力指标以及患者CPET终止后第1、2、3分钟坐位心率恢复数(HRR),记为HRR-1、HRR-2、HRR-3。 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的各项观测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①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AHI[(21.19±5.43)次/h]、ODI[(24.36±5.92)次/h]和L-SaO 2值[(83.65±5.24)%]与组内训练前[(27.55±6.12)次/h、(30.51±6.75)次/h和(79.26±6.43)%]及对照组训练后[(28.25±6.74)次/h和(29.81±6.53)次/h和(79.03±6.44)%]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P<0.05)。②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VO 2peak[(18.92±3.63) ml/(kg·min)]、峰值功率[(94.18±16.26)W]和无氧阈[(13.10±3.35) ml/(kg·min)]与组内训练前[(15.62±3.87) ml/(kg·min)、[(83.37±13.61)W]和(10.23±2.15) ml/(kg·min)]及对照组训练后[(15.34±3.45) ml/(kg·min)、[(80.14±14.57)W]和(10.02±3.18)]比较,均有明显提升( P<0.05)。③训练后患者的心率恢复方面,观察组的HRR-1、HRR-2和HRR-3均高于组内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明显提高中年中重度OSAS患者的运动能力,并改善其心率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过度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过度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HV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焦虑或应激事件触发,临床表现为以过度通气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使用标准化问卷和进行过度通气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目前临床上常使用Nijmegen问卷来量化和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儿童HVS发病的重要原因是情绪心理因素,并且与异常的呼吸模式存在一些相关性。安慰疗法和呼吸再训练等疗法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渡期护理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老年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TCM)模式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老年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联合抗阻呼吸训练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CM模式干预;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生命质量量表(SF-36)、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评量表(MoCA)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检测患者FVC、FEV 1、FEV 1/FVC。 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PSQI白天功能紊乱、使用睡眠药物、习惯性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和总分分别为(1.63 ± 0.33)、(1.22 ± 0.29)、(1.63 ± 0.29)、(1.12 ± 0.31)、(1.35 ± 0.34)、(1.09 ± 0.28)、(1.74 ± 0.26)、(9.78 ± 0.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 ± 0.34)、(2.03 ± 0.31)、(2.09 ± 0.23)、(1.85 ± 0.28)、(2.11 ± 0.28)、(1.40 ± 0.24)、(2.12 ± 0.41)、(13.87 ± 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91~31.61,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中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69.81 ± 5.74)、(76.12 ± 6.02)、(70.84 ± 6.08)、(71.74 ± 5.99)、(50.93 ± 6.12)、(70.52 ± 5.94)、(69.89 ± 5.53)、(68.41 ± 4.99)分,高于对照组的(62.83 ± 6.31)、(68.94 ± 5.91)、(61.99 ± 5.98)、(64.85 ± 6.13)、(43.28 ± 5.74)、(64.85 ± 6.12)、(61.21 ± 5.74)、(62.31 ± 6.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8~7.77,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抽象和总分分别为(4.95 ± 0.31)、(5.68 ± 0.27)、(2.67 ± 0.24)、(3.98 ± 0.19)、(5.47 ± 0.28)、(5.64 ± 0.23)、(28.39 ± 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 ± 0.37)、(5.23 ± 0.29)、(2.43 ± 0.27)、(3.37 ± 0.31)、(5.01 ± 0.33)、(5.27 ± 0.26)、(25.79 ± 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7~10.51,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FVC、FEV 1和FEV 1/FVC水平分别为(2.89 ± 0.19)L、(1.99 ± 0.17)L、(68.86 ± 3.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 ± 0.18)L、(1.60 ± 0.14)L、(61.78 ± 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1、11.14、7.87,均 P<0.05)。 结论:TCM模式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老年肥胖型OSAHS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有创通气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患儿早期有创通气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26周、最终诊断为RDS的新生儿构建预测模型,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进行有创通气将训练集分为有创通气组和无创通气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母孕期及分娩情况,通过在训练集中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终预测因子进入最终模型,绘制列线图,并结合测试集对最终模型进行区分度、拟合度和临床决策曲线的评价。再前瞻性纳入2023年9~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患儿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共纳入269例新生儿构建模型,训练集188例,测试集81例,对训练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入氧浓度高、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 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 2)(P/F指数)低、血钠水平低、白蛋白水平低、谷草转氨酶水平高是RDS患儿早期有创通气的主要风险因素( P<0.05)。纳入相关预测因子后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训练集AUC=0.898,测试集AUC=0.835)、拟合度、获益率。外部验证共纳入32例RDS患儿,列线图模型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945)。 结论:高吸入氧浓度、低P/F指数、低血钠水平、低白蛋白水平、高谷草转氨酶水平是RDS患儿早期应用有创通气的主要风险因素,可用于RDS有创通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拟合度及获益率,在外部验证中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肺康复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康复是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多学科、综合的干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行为改变及自我管理等,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身心状况,促进健康行为的长期坚持。肺康复在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已广泛应用,在儿童呼吸相关疾病中也有应用。不同疾病肺康复策略有所不同,肺康复方案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选择。现就运动训练肺康复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神经肌肉疾病并呼吸问题、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