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平滑肌细胞KLF4对高血压小鼠模型心脏重塑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对高血压小鼠心脏重塑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埋植缓释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28 d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剂量1500 ng/(kg·min).构建他莫昔芬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Klf4基因特异敲除(Klf4-SMKO)小鼠,9~10周龄雄性Klf4-SMKO和Klf4-flox野生型小鼠各13只,分别随机分为2组,共4组:野生对照组(Klf4-flox+生理盐水灌注,6只),Klf4敲除对照组(Klf4-SMKO+生理盐水,6只),野生高血压模型组(Klf4-flox+Ang Ⅱ,7只),Klf4敲除高血压模型组(Klf4-SMKO+Ang Ⅱ,7只).在建模0、7、14、21、28 d分别测量模型组小鼠血压;28 d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收取小鼠心脏检测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切片进行麦胚凝集素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和心脏纤维化重塑.结果 高血压建模后Klf4-SMKO和Klf4-flox两组小鼠的血压无明显差异,心脏超声检测平滑肌细胞Klf4特异性敲除降低了高血压模型小鼠左心室质量.Klf4敲除显著降低了高血压引起的心质量/体质量比值增加,并且抑制了高血压造成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脏血管周围纤维化.结论 血管平滑肌细胞KLF4缺失改善了高血压小鼠心脏病理性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治疗难治性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癌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吗啡静脉PCA(A组,52例)和口服吗啡缓释片镇痛(B组,54例),连续治疗5 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记录爆发性疼痛发作次数,观察治疗7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第1、3、7天NRS评分降低,爆发性疼痛发作次数减少,且均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7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吗啡静脉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优于口服吗啡缓释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格雷酯与替格瑞洛联用致血小板减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73岁男性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患者,因手足麻木发凉伴下肢疼痛加重在以往替格瑞洛、硝苯地平控释片、坎地沙坦酯、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12 d后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出血,16 d后血小板计数(PLT) 7×10 9/L。加用沙格雷酯前患者PLT 229×10 9/L。患者既往曾单独服用沙格雷酯或替格瑞洛,均未发生出血现象,也无血细胞及血小板异常史。考虑血小板减少为沙格雷酯及替格瑞洛联用所致,停用2药,给予血小板血浆300 ml,第2天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19 d后患者血小板恢复至187×10 9/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予替米沙坦,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cy、C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治疗后的FPG、2 hPG、HbA 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联合组治疗后的SBP、DBP、TC、TG、CRP、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32.64 ± 7.53) mmHg)(1 mmHg = 0.133 kPa)比(142.81 ± 4.63) mmHg)、(79.63 ± 6.84) mmHg比(85.71 ± 5.86) mmHg、(4.87 ± 0.61) mmol/L比(5.14 ± 0.62) mmol/L、(1.57 ± 0.41)mmol/L比(1.76 ± 0.45) mmol/L、(8.76 ± 1.53) mg/L比(9.51 ± 1.86) mg/L、(12.52 ± 1.97) μmol/L比(13.48 ± 2.3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7/42)、19.05%(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较优,能调节血压、血脂、Hcy、CRP水平,缓解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3例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调整为单独或联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7、56、61岁。3例口服降糖药(例1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例2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格列美脲、例3服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3个月以上糖化血红蛋白≥7.0%,同时3例均合并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肥胖。入院后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 h血糖均较高,胰岛功能尚可,需要进行体重管理,因此考虑起始注射治疗。给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和(或)二甲双胍缓释片1.0 g(2次/d)或达格列净10 mg(1次/d)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体重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淮南朝阳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入院后均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联合运动、饮食控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照组则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相关指标、治疗1个月后血脂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观察组:(6.60 ± 1.01)mmol/L比(7.76 ± 1.82)mmol/L、(10.43 ± 2.74)mmol/L比(14.05 ± 3.84)mmol/L、(5.90 ± 1.56)%比(8.46 ± 2.07)%,对照组:(6.77 ± 0.95)mmol/L比(7.82 ± 1.38)mmol/L、(10.17 ± 2.23)mmol/L比(14.01 ± 2.63)mmol/L、(6.14 ± 1.51)%比(8.73 ± 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以及HbA 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5.02 ± 0.98)mmol/L比(5.71 ± 0.77)mmol/L、(2.81 ± 0.69)mmol/L比(3.39 ± 0.8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缓释剂治疗的基础上无论联合达格列净还是格列美脲治疗均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但达格列净改善血脂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托普利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6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病连续2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卡托普利25 mg、1次/d。近1年出现血糖偏低(3.0 mmol/L),近4个月频发低血糖昏迷。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最低为1.6 mmol/L,胰岛素12 mU/L,C肽1.78 nmol/L,抗胰岛素抗体阳性。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考虑可能与卡托普利有关,停用该药,继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同时予泼尼松30 mg口服、1次/d,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食多餐。停用卡托普利3 d后,患者血糖控制在4.3~11.2 mmol/L,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新诊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就诊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化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诊疗经过及后期随访结果。患者为43岁男性,因消瘦3年,多尿、口干1个月,发现血糖升高1 d入院。患者体重指数(BMI)29.1 kg/m 2,腰围94 cm,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为11.10%,甘油三酯3.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3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入院后以空腹血糖4.4~6.0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为目标,予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后遂换用德谷胰岛素注射液14 U(1次/d)皮下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0 U、中6 U、晚8 U)及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口服。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后出现上消化道不适,并且不愿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最终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6 U(1次/d)皮下注射,血糖控制满意后出院。患者3个月后随访,体重为78 kg,BMI为26.7 kg/m 2,腹围下降4 cm(目前90 cm)。HbA 1c为6.5%。复查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了改善,腹部脂肪减少,治疗效果满意。对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在降糖的同时还有助于胰岛功能恢复和体重减轻,腹部脂肪囤积减少,且注射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诊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新诊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的诊治过程。患者为59岁男性,主因口干、多饮、多尿半年余就诊。患者体重指数(BMI)28.1 kg/m 2,腰围92 cm,糖化血红蛋白(HbA 1c)9.9%,甘油三酯3.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1 mmol/L,主要诊断为T2DM、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入院后予皮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泵剂量,治疗5 d后患者血糖较前明显改善,停用胰岛素泵,改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6剂量单位(1次/早)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达格列净10 mg(1次/d),用药过程中患者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和低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出院。出院1、3个月后门诊复查随访,患者血糖均控制达标。3个月后患者HbA 1c为6.9%,体重82.2 kg,BMI 26.5 kg/m 2,腰围89 cm,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为93.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内分泌科1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优化糖脂代谢同时改善肝脏脂肪沉淀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血糖控制不佳1个月”入院,既往有脂肪肝、高血脂、痛风性肾病史,曾因口服他汀类药物出现肝酶、肌酶升高遂停用。患者入院前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14 U联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片,血糖控制不佳,体重上升。入院后予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糖脂代谢渐平稳达标,体重指数、内脏脂肪下降,肝功能好转,肝脏脂肪沉淀减少。司美格鲁肽应用于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不达标的成人2型糖尿病,兼具有效调节代谢和改善肝脏组织学的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